郭 杰 李敬儒 李京彬
(河北大學護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高校評價學生的工具,體現了高校的育人觀,同時也是學生了解自身發展狀況的手段。 測評結果應用在諸如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選、實習分配、黨員發展、升學考試等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中,總體上學生對測評是認可的。[1]
測評的構成各高校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將高校認為學生應具備的幾大素質設置為一級指標,再細化二級指標甚至更多層級,結合條目的重要性賦予分值, 再根據學生對條目的符合度或完成度分級給分,最后各大素質得分求和,得分即是學生的測評成績。[2]
測評在記實和評議上都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方法和程序,基本已經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 由于關系學生的切身利益,學生非常關注測評,每年測評時都會給老師和學校提出大量的建議;高校也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測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各高校的測評都是不斷變化的。
測評的內容從重視共性特征,如德智體全面發展,到現在的重視個性發展,如創新、創業能力的加入,可以看出測評是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但在測評工作中,還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測評體現著高校的育人觀,各高校的測評細則里都有加分項和減分項。 加分項是高校希望和鼓勵學生去做的,減分項就是高校不希望和禁止學生去做的。 隨著測評工作的深入,高校想采集學生更多的日常學習工作信息作為測評的數據,學生也希望自己參加的活動、取得的成績能體現在測評加分內, 因此測評細則的加分項目越來越細化。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測評的實施階段記實數據比較容易量化、學生對結果較為認可。 但同時導致部分學生參加任何活動都問有無加分,有加分就積極、沒有就消極,甚至就不參加。高校針對這些情況又制定了諸如不積極參加學校和學院活動減分的規定,但如何定義““積極”又是問題,導致這些減分項流于形式。
測評的一級指標通常為德智體三方面、各部分權重在測評細則里有明確規定。 一級指標測評分數=(基礎分+加分項-減分項)×權重,總分為各一級指標測評分之和。但每年測評后都會出現綜合測評名次和學習成績名次差距過大的情況,筆者調查的班級容量為157 人,有的同學的綜合測評名次比學習成績名次能提高100 名,這些同學多在班級或院系擔任學生干部。 也有的同學因為平時不參加集體活動,綜合測評名次比學習成績名次后退五六十名。顯然這反映的不是真實的素質情況,也不是測評設計的初衷。雖然測評細則規定加分項都有上限,但仍出現以上情況,說明測評各部分的比例設置可能是不合理的。
高校的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選、實習分配、黨員發展、升學考試等工作的實施細則中都對綜合測評的名次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如河北省專科接本科考試規定報名學生的綜合測評在要全年級前70%。[3]因此高校和學生往往更關注測評的排名,而忽視了通過測評來了解學生和了解自己。同時學生各年級綜合測評關注的僅是上一學年學生的綜合發展情況,相對獨立,缺乏縱向可比性,沒有對某一素質進行連續的關注和記錄。測評結果反映的是階段的“塊”,不是素質的“條”,這也是高校和學生重視測評結果排名,輕視測評結果內涵的原因。
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實踐,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對于高校不鼓勵或禁止的行為在測評中扣分,對違規學生加以懲戒,是測評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簡單的扣分可能只警示少部分人,不能起到引導大多數學生規范行為的作用, 故此可以采用以獎代罰的形式。比如大學生曠課和夜不歸宿行為以往在測評中都是體現在扣分項中,可以轉換一種思路,在加分項中設置全勤加分,對沒有這些錯誤行為的同學加分,而違紀同學不扣分。但并不是放任這些行為,違紀同學的行為累計到一定程度直接由學校的處分規定處理,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對于加分項的管理為避免過多過爛,還應該從高校的教育理念出發,關注哪些活動能體現學生的核心素質,嚴格控制加分項,避免加分功利化傾向。
隨著素質教育逐步深入人心,學習成績的測評中的比重有下降的趨勢。 但筆者認為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仍是非常重要的,是將來學生就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測評成績排名比學習成績排名進步或后退比例過大的問題,可以采取靈活調整各部分權重的方法,平衡測評結果。 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測評成績排名比學習成績排名上下浮動20%左右,是合理的。
測評結果反映學生上一學年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應引導學生關注測評成績的構成,幫助學生認真解讀其成績的內涵,使學生對測評的關注點從排名轉移到發展自己的特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動態觀察學生在校的情況,學生可以清楚了解自身各素質的發展水平,學校也可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及時發出預警。
綜上所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高校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了解自己的科學方法。盡管測評存在缺陷和不足,但相信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將不斷完善,發揮出其應有作用,促進大學生的科學發展。
[1]盧雅琳.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現狀調查與思考: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企業導報,2012(32):174-175.
[2]呂軍城,陳景武.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法研究現狀及思考[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7(4):555-556.
[3]河北省教育廳冀教學[2013]2 號《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3 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專科接本科教育考試選拔工作的通知》[EB/OL].(2013-3-1)[2013-3-8].http://www.hee.cn/col/1224901549984/2013/03/01/136213268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