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
(青島市嶗山區華樓海爾希望小學,山東 青島266000)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新意,用新鮮的事物、形式或角度來刺激學生,啟動學生活動的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以目標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師都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學習目標,要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上好體育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要更新體育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落實教學內容,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學生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練習時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后進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念,人才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體育教師要本著這一宗旨。結合新課標體育課的要求,實施體育教學。最后,加強師資培養和培訓。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如虛心向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請教,舉行教學觀摩,開展優質課的評選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地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教者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這樣,教師在執教體育課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并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教者應充分挖掘學生好動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形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把這種興趣培養為自我鍛煉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要挖掘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設計場地器材,改進教法,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創造興趣點,滿足學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學、樂學、善學”從而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和鍛煉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 如在課堂上用2-3 分鐘時間,讓學生做“貼膏藥”的游戲,或把器材散放在操場上,用搶占陣地、尋寶等形式的游戲激勵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
做到教學內容多樣化,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于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50 米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
做到教學內容游戲化,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是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的。 把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 如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游戲化改造,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做到教學內容循環化, 教學內容的單一重復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術, 但是也易引起學生厭煩, 我們可以對多個內容進行一定的循環,每節課可以從不同的點切入,每節課的切入點要有一定的聯系和提高。 這樣每節課滲透一點新的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表現機會。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把理論知識與指導學生體育鍛煉、健身、養身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轉變。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