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輝 龔漢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 北京 10019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越來越成為各種思想交鋒的前沿陣地。一方面,人們借助網絡,能夠更加便捷地了解社會政治生活,更加直接地表達個人觀點和意見;另一方面,網絡中種類繁多的信息能夠隨時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尤其是網絡輿情對公眾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本文所述的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以高校師生為主的群體,通過論壇(BBS)、電子郵件、博客、微博等網絡平臺,對關注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發表評論和意見,并且往往帶有這個群體傾向性的態度和情緒。高校網絡輿情是直接獲取學生想法和意見的重要途徑,分析其形成和特點,研究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是大學生,他們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意識,既對社會熱點問題反應高度敏感,又容易接收新思想,還喜歡通過網絡虛擬環境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發表言論。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定型,社會閱歷不多,對事務的認識缺乏理智客觀的分析,一旦對某些事件的反應比較集中和激烈,就會產生非理性行為,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
能夠發展演變為高校網絡輿情的事件背景較為復雜,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大學生對國際、國內輿論環境、熱點問題特別關注,比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外交方面受困,國際爭端,國內的民生問題、腐敗問題等等。第二,學校的政策、環境、服務等關系到大學生群體切身利益的問題也容易引起關注,進而形成群體性的討論。第三,大學生對自己學校的形象、未來的發展、學校的聲譽和社會地位等非常關注。
高校網絡輿情有以下特征:第一,豐富性和多元性。大學生生活地點比較集中,一般為校內公寓,信息來源非常廣泛,同時,大學生思維活躍、敏感、接受新事物快,價值取向日趨多元,這樣就造成了高校網絡輿情豐富多元。如:國內外、校內外、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法律等等問題,都能成為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進而形成網絡輿情。第二,輿情具有時間的突發性和傳播的迅捷性。互聯網是一個開放、即時、互動的平臺,一些熱點信息會被大學生群體快速地瀏覽,并針對這些事件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積極討論,進而誘發大量的大學生網民參與其中;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大學生更多借助互聯網進行交流,個體性的意見通過網絡會迅速壯大,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
2.1 目前,大學生群體是中國網民的主體,他們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又是高校網絡輿情的主要參與者,面對網絡這個相對自由、極度自如的平臺,上至國際局勢、國家大事,下到宿舍管理、生活瑣事,都可以使大學生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辯論,他們只需點擊鼠標和鍵盤,就可以隨意隱蔽地發表自己的言論,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們毫無顧忌的潛在心理,從而極易形成負面的、消極的網絡輿情。因此,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
2.2 和傳統媒體輿論相比 網絡輿論的傳播速度非常之快 更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從時間上看,網絡輿論可以做到隨到隨發,特別是在對突發事件及重大事件的報道上,優勢更為明顯。從空間上看,互聯網成為一種“實時”的互動工具,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夠以互動的方式對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問題表達態度和意見。正是由于網絡的這些特點,使大學生可以在網上隨時發布信息、意見和評論,這樣造成信息傳播的隨意性增強,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網絡輿情的難以調控,從而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2.3 網絡是各種思想交鋒的前沿陣地,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既有正面主流的聲音,也有一些庸俗的、反動的、色情的信息,大學生在這個“大熔爐”中對于各種觀點并不能完全做出正確的判斷,從眾現象明顯,言論尺度寬松,由此造成了網絡輿論的分散化和多元化。網絡也是大學生一個隱匿的發泄情緒空間,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3.1 充分認識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占領網絡主陣地。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批有特點、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校園思想政治主題教育網站,牢牢把握正確的網絡輿情方向。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特點和難點問題,積極展開宣傳教育工作,解答大學生的疑問,澄清一些是非混淆的觀點,幫助其明辨是非。要不斷增強網站的特色,吸引學生主動去瀏覽,這樣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引導、潛移默化的作用。
3.2 建立和完善網絡規章制度,如網上信息發布規范、網上信息審查和監管制度,輿情預警和干預制度等,使高校在網絡管理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握網絡輿情的運行機制,要進行積極引導,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在網絡論壇中進行正確主流觀點的回帖,把負面效果降到最低;對于積極性的網絡輿情,要充分發揮其正確的導向功能,擴大輿論范圍,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從而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3.3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工作水平。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培養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能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的特點,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高校要組建一支由相關領導、教師、技術人員、輔導員等組成的既專業又穩定的工作隊伍,成為網絡意見的主導者,及時疏導和澄清一些敏感話題和不實言論,較好地進行話題引導和方向控制。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輿情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樹立陣地意識,根據實際,采取及時、敏感、穩妥、高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做好關乎未來的工作。
[1]魯雷,諶兵.健全網絡輿情工作機制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J].政工研究動態,2009,23.
[2]巢桂芳,張永林.高校網絡輿情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對策[J].時代教育,2011,3.
[3]胡波.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對策[J].人民論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