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奎
(河南楚風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450000)
近年來,因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城市規模迅速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大城市的生態問題,它已成為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制約性問題。城市生態改善應當是全方位的,通過城市園林綠地生態系統來改善城市生態,不僅是為了景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過園林綠地系統的改善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質量,而且要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既能滿足當前居民的需求,又能滿足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需求,同時,又不會對城市未來居民的需求構成危害。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城市園林綠地生態系統才可以稱得上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園林綠地生態系統。
前些年,由于重視經濟建設而使許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未規劃保留足夠規模的綠化用地,使得各大中城市在創建園林城市的過程中均達到30%的綠地率,而若在已建成區開辟新的規模化園林綠地,其拆遷建設費用過高且難度過大。我國城市的外圍常常具備共有的特點:都市型村莊林立,通常還有一條圍城的垃圾帶。這樣新規劃的城市園林綠地建成后,其功能的發揮和管理隨著固有的問題也隨之突顯。首先,其功能的發揮要打折扣,由于綠地建設在城市外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入游憩的居民有限,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清,節假日游人密集,給綠地的維護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而居住在建成區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到休閑鍛煉的理想綠地。其次,在城市外圍建設的這種類型的園林綠地,因其負有增加城市綠地率的巨大任務,一般面積都較大,加之周圍都市村莊的人員組成流動較為復雜,城市綠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種人為因素的破壞,增加維護管理成本,同時極易成為治安案件的高發地帶,很難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使本不豐裕的綠化資金捉襟見肘。
園林綠地無疑是城市改善景觀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建設首先要遵循園林生態的基本規律。園林綠地的建設本應是為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系統,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態規律,這些綠地的建設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目的,反而會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新的負擔。
近年來,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流行大草坪,這本是向國外學習的經驗,適當建一些本無可厚非,但目前已發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幾乎新建的城市園林綠地主體均為大草坪,如此的城市園林綠地使得綠地生態系統功能大打折扣,而且幾乎所有草坪草種均為國外引進,其地域適應性千差萬別,病蟲害在各地幾乎年年都有大規模的發生,在這種條件下,現在的草坪每2~3 年就需重新改造,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較淺,澆水費時費水,由此造成的浪費已成為園林綠地管理極大的負擔。
各城市建成區原有大型園林綠地一般都是公園,因而公園綠地的管理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綠地效益的發揮。過去公園綠地是國家投資,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體制正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而被打破,大多數公園走上了自負盈虧的道路,這樣一來,各公園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從而對公園綠地管理造成許多不利因素。
居民環境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園林綠地維護、管理功能發揮的好壞。近年來新建公共綠地的園林樹木被人為毀壞、損傷,甚至被盜、被砍伐現象時有發生,公園內的休閑設施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新建邊緣化綠地中表現更為嚴重。由于市民環境意識不強,亂丟果皮紙屑、踐踏植物、樹木上亂拉亂掛等,致使居住區內的綠地難以正常生長。
城市園林綠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帶的公共綠地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常常被擠占而改變用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急需加寬,一旦城市道路實施改造,常常是原有的綠化帶被擠占、截斷,城區道路綠化帶將變得殘缺不堪、難以成線。隨著公園資金管理體制的變革,現存城區中心地帶的公園,幾乎都演變為一種模式,即周圍圍墻改造成商業用房,園內建有大量游樂設施項目、經營性商業攤位,加上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廣場及職工家屬房等幾乎要擠占原有規劃面積的1/2 左右,這樣使得這些老公園大部分綠地率已達不到規劃時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特權部門、個人以各種名義占用公共綠地,隨意進行商業性開發,這在各地并不鮮見。
園林綠地建設不僅要重視城市新區的規劃布局,更要重視結合舊城區改造增加公共綠地面積。政府可通過加強其他基礎設施如學校、幼兒園、公共文化設施的資金投入,引導房地產商在社區綠地周圍進行大規模的商位樓開發,從而促使舊城區居民向外圍社區轉移,以改革舊城區的居住環境。
城市園林綠地不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環境改善的前提,只有規劃建設出符合園林生態學相對穩定的園林生態系統,才不僅不會給城市生態系統帶來負擔,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不致于遺禍后代。
在設置上不可過度單一,應滿足居民休閑游憩的多樣化需求。目前已進入崇尚個性化的時代,園林綠地的建設不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而要求不同綠地應具有不同特色,做到一園一韻,一街一景,真正達到調節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豐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隨著城市園林綠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做好系統內調配,減輕原有公園的經濟壓力,逐步恢復其功能成為當務之急。城市老公園近年來功能改變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其沉重的經濟負擔,隨著城市園林綠地的擴大,可此從老公園抽調部分人員進入新建綠地的管理崗位,以提高系統內的勞動生產率,解決老公園的經濟負擔,從而使其有可能恢復到原有功能。
城市園林綠地是為居民服務的,只有提高居民的認識水平,園林綠地的維護管理工作才能順暢地進行,這是一項長期不可松懈的素質教育工作,可以從學校、單位、社會等方方面面給予關注,形成長期重視的局面將利于城市園林綠地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在城市建設中應合理規劃布局園林綠地,使生態系統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杜絕可有可無、可大可小輕視園林綠地的現象,堅決制止隨意侵占園林綠地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