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明,陶國齊,葉桃英,石和波,吳文昌
(1.湖北省紅安縣永佳河鎮林業管理站,湖北 紅安438400;2.湖北省紅安縣林業開發服務中心,湖北 紅安438400;3.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林業管理站,湖北 紅安438400;4.湖北省紅安縣覓兒寺鎮林業管理站,湖北 紅安438400;5.湖北省紅安縣林業局,湖北 紅安438400)
紅安縣屬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帶,縣境內主要山峰有201座,均系大別山脈及其支脈。東北部崇山峻嶺,地形較復雜,是低山區屬大別山脈,大部分是20~35°的陡坡,有些地方坡度達36°以上。最高處老君山海拔840.5m,相對高差740m;西部是丘陵地帶,屬大別山支脈,坡度一般在15~20°;南部是低丘山崗,坡度5~20°。縣西、縣南還有少數河谷平原,全縣最低處是太平橋鎮倒水河邊的杜家灣,海拔僅26m。南北高度相差814.5m,坡度相對差15~20°,形成了由北向南逐漸傾斜的低山丘陵地貌。
縣內有2km以上長度的河流100條,其中一級支流2條、二級支流44條、三級支流54條,總長為817.7km,屬間歇性河流,主要有倒水、舉水、灄水三大水系。
紅安地下水資源貧乏,但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全縣有大型水庫2座(金沙河庫容1.677億m3,尾斗山庫容1.08億m3),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22座,小(二)型水庫106座,總庫容5.6億 m3,塘堰2.91萬口,庫容1.1億 m3,干、支渠、引渠152條,總長1193km,提水工程216處。
根據2009年第四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紅安縣總版土面積為179383.5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88547hm2,占49.4%;非林業用地面積90836.7hm2,占50.6%。非林業用地中四旁樹折算面積2340.7hm2。全縣活立木蓄積量3198431m3,全縣森林覆蓋率44.5%,林木綠化率46.3%。
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58921hm2、疏林地面積1299.7hm2、灌木林地面積21670.8hm2、未成林地面積3313.6hm2、苗圃地面積 63.1hm2、無立木林地面 積393.6hm2、宜林地面積2867.7hm2、林業生產輔助用地面積17.5hm2。
紅安縣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是從2004年開始的,當時區劃界定了26667hm2申報國家級生態公益林,但由于不符合《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有關規定,最后根據《湖北省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規定,確定紅安縣省級公益林建設面積為17600hm2,其余的9067hm2劃定為縣級公益林。省級公益林從2006年開始實行生態補償,其中2006年補償面積1333.3hm2,2007年補償面積4000hm2,2008年補償面積7333.3hm2,到2009年補償全部省級公益林面積17600hm2。縣級公益林沒有生態補償。
按照區劃落界要求,紅安縣省級生態公益林區劃落界共區劃了3231個小班,面積17600hm2,其中國有林面積7321hm2,集體林面積9709hm2,個人林面積570hm2。
(1)紅安縣省級公益林涉及13個鄉鎮137個村,6個國有場圃47個林班。按地類分,有林地16227.42hm2、疏林地186.54hm2、灌木林地796.88hm2、未成林地375.66hm2、其它林地135.hm2。
生態區位為江河兩岸(倒水、灄水)、濕地與水庫(金沙河水庫、尾斗山水庫)、省投資的生態公益型林場和森林公園(老君山林場、天臺山林場、大斛山林場、紫云寨林場、游仙山林場、天臺山風景區)。其中江河兩岸7297.82hm2、濕地與水庫2175.72hm2、省投資的生態公益型林場和森林公園8126.46hm2。
(2)權屬分國有、集體和個人。其中國有7321hm2、集體9709hm2、個人570hm2。
(3)保護等級為一級和二級。其中一級3979hm2、二級13621hm2。
紅安縣高度重視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強調保護森林、維護生態的重要性。縣林業局積極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的落實,并督促各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從而使紅安縣的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逐漸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
(1)大力開展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主導媒體,廣泛宣傳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政策及其重要意義;在村莊、路口等醒目處刷寫標語、開辦宣傳欄;在入山口建立封山碑,劃定封山育林區。
(2)落實管護責任。由縣林業局與各國有單位簽訂管護協議,林業局委托林業站與所轄鄉鎮各村簽訂管護協議;再由各管護單位與責任人簽訂管護合同。
(3)組建護林隊伍。對全縣17600hm2生態公益林管護區均配備了專(兼)職護林員,加強山林巡護;還對其中林地相對集中的林業大村配備的護林員由縣頒發護林員證,并從縣財政拿出資金專項負擔護林員工資。
(4)細化管理辦法。根據管護效果來核定護林員待遇,對管護效果明顯的進行獎勵,對管護不力,責任心不強的進行通報批評及經濟處罰,對管護不稱職的予以辭退,并在年終通過組織檢查對管護效果進行評定。
加快公益林發展,加大公益林建設力度,有利于保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深入探索紅安縣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新對策,為新階段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經驗,實現國家總體戰略布局和全面建設生態安全的奮斗目標。
紅安縣公益林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少數地方對生態公益林建設認識不足,重生態補償輕管理,部分地方護林網絡不健全。因此,特提出如下對策。
(1)繼續加強宣傳與學習,進一步提高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的認識。
(2)健全護林網絡,配備好專(兼)職護林人員,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巡護,防止亂砍濫伐,森林病蟲害及森林火災的發生,確保生態公益林不遭受破壞。
(3)各級財政要加大生態補償力度,主要是擴大生態補償范圍,逐步提高補償標準。
(4)加強公益林技術管理,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對公益林要按不同生態區位、不同地類、不同優勢樹種,加強技術管理措施,提高生態效益。主要技術措施有封山育林、補植補造、撫育、更新、低效林改造等。
(5)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公益林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公益林的統一管理。
[1] 國家林業局.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林資發[2009]214號)[R].北京:國家林業局,2009.
[2] 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鄂林資[2005]194號)[R].武漢:湖北省財政廳,2005.
[3] 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公益林區劃落界操作指南(湖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12.9.6)[R].武漢:湖北省財政廳,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