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軍
(雙遼市王奔農機站,吉林 雙遼 136400)
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項主要部分和主要標志,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關鍵點。為了提高農業的產量,讓農民收入增加,則必然要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這也是一項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可以看出,農業的機械化也正在改善“三農”的發展狀況,不斷拉近城鄉發展的距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作出貢獻。
2.1 不合理的農業機械裝備是影響農機具整體功能的重要因素。在這些裝備中,大多數是小型和微型機具,而大中型的農機具則相對比較少,這種較低的配套率導致了相對而言很窄的農機作業范圍。雖然在很多方面役畜生產已經被機械生產所代替了,可是這些小型的機械對于種植與農產品粗加工方面的幫助并不是很大,這種機械裝備的不合理性制約了農業向生產集約化方向轉變的效率。
2.2 農民的思想觀念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如今,傳統觀念已經植入農民的腦海中,很多農民對高技術含量的新機具和新技術產生興趣不大,這樣的思想與現在的市場經濟的要求有著很大的差距。
2.3 由于經濟的影響,買機具和用機具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民非常困難。并且對于這種一次性需要投入很多成本的生產方式對比于世界上的主要經濟強國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的。在此之下,還有不斷上升的油價和機車的老化等問題影響農戶利用機具生產的積極性。根據研究發現,油料方面的成本在整個農機工作中占到了45.6%。
2.4 體制也影響了農機發展的進程。大中型機械的大規模作業與農戶的家庭式耕種有著不少的沖突。在土地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的工作中,機具的工作成本只需要150元/hm2,這是對于每8小時可以耕種4hm2左右的22.8kW的機具而言;可是由于農戶作業的田塊又小又不集中,效率低到最多耕種1.67hm2的程度,可是工作的成本卻要達到210元/hm2。這樣的情況智慧導致作業的效率底下而成本卻很高。
2.5 薄弱的農機化服務體系是的社會整體的服務程度較低。鄉縣機構的革新導致很多農機管理服務站被合并或取消,這種情況是的整個服務體系得不到完善,降低了它的工作職能。整體的服務水平跟不上農機現代化所要求的水平導致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程度相對比較慢。
2.6 中國在農業方面與其他有實力的國家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勞動生產率的低下和農業裝備的落后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有著相當明顯的距離。在勞動生產率方面,日本是中國的30倍,西班牙是中國的35倍,加拿大是中國的100倍,美國是中國的128倍,這種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況影響了中國農業的發展。
2.7 法律的規定不夠完善,實施不夠到位。各種假冒偽劣農業產品隨處可見,沒有足夠完善的機具保障體系是的農戶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向有關監督部門投訴。只有依法管理農機化的發展才能使生產經營以及使用者的權益得到足夠的保障。
3.1 要大力宣傳農機化并不斷改進創新。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組成部分與主要標志,農業機械化需要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與倡導。在這項工作中要積極引進滿足市場需求的機具,要即使調試生產的環節與技術,同時要能夠在提高水平與科技含量方面得到一定的突破。
3.2 要建立健全農機社會化的服務體系。這項措施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對農機企業的培植與引導。在農機企業或者專業戶有問題時幫助解決,為他們增加服務的項目,不斷完善自我以使得他們在社會化服務中能夠有著積極的帶動作用。其次是要引導和鼓勵。作為農機社會化發展的紐帶,農機工作中的服務組織的健康發展對增加經營效益和增加機具利用率有著積極的影響。最后一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務工作。要能夠使生產經營組織得到準確、及時并且全面的信息一定要建立健全信息的采集、歸納與通知制度。
3.3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這項法律自2004年11月1日實施起,就開始了我國有著法律體系保障的農機化發展的新時期。在相關執法部門的積極配合下,農機部門開始了大規模的宣傳與落實這項法律法規。同時,地方上的農機管理部門為了使農機化發展更好的進行法制化管理,也大力宣傳和制定合適的農機法律法規。
3.4 將生產區域化以及經營規模化以便機械化連片作業更好的發展。生產的區域化與經營的規模化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政府需要引導農民取得一些特有的產業優勢,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和生產開發指導。舉例來說,法國的巴黎地區主要生產小麥等谷物,而西南部主要生產豬等畜類,盧瓦溝流域大多生產奶牛,中部地區大多生產牛羊,東部地區是主要的林業區等等。
3.5 國家加大在財政上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現階段我國城市與工業的發展已經可以支持農村與農業的發展了,因此國家更要提高在農業與機械化生產上的投入程度。全國財政在2002年對農業機械化投入了24億元,占財政收入的1.3%。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經濟發達地區為農業發展作出支持貢獻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作為政府則更是要加大在農業與機械化生產上的支持力度。在日本農業機械化的實例下,我國政府需要在與地方實情相適應的情況下加強對農民與服務機構乃至大型機具的購買方面的補助,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3.6 為了提高大型機具的發展速度,要大范圍的調整裝備的結構。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機具可以平衡發展農具機械化,為農機的向復式高性能轉變和成為兼顧經濟作物農器具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中央經過討論研究決定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就要求農業產量要增加,農民收入也要增加,這使得大力發展生產力和利用機械化生產成為刻不容緩的發展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達成城鄉經濟和諧穩固發展、社會和諧健康的目標。
[1]胡超.農業機械掘進機的使用與改進[Z].2007.
[2]平永生.農業機械機在農業種植中的使用[Z].2009.
[3]王晨明,王元勛.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J].科學技術,1999(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