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吉林省鎮賚縣廣播局廣播電臺部,吉林 鎮賚 137300)
由于信息科技高速發展,此時的社會已然進入到全新的媒體化的社會。電腦科技,多媒體和通信等多項科技的高速前進,為廣播科技的進步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規定,過去的科技在發展的時候面對著新的時代背景的沖擊。積極分析當前的背景,秉承著科學的思想來探索其發展特點,切實的發揮出廣播的優點,使用合理的方法,開展多項探索活動,其對于帶動該項技術的進步有著非常好的作用。
互聯網發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2.98億,普及率22.6%,首次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鎮和農村電腦擁有量為每百戶62.6臺和3.6臺(2000年分別是9.7臺和0.5臺)。寬帶網民達2.7億,占總網民數的90.6%。手機網民達到1.176億,較2007年增長了133%。特別是3G網絡的應用,使手機流媒體傳輸技術產生極大的飛躍,流暢地無線上網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傳遞的網絡化經由網絡科技的進步而出現在我們的平時生活活動中。此時就使得過去的廣播要敢于應對多媒體的壓力。從網絡之中獲取信息是非常的便捷的,但是過去的傳播因為受到很多的干擾要素的干擾,使得其聽眾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廣播要適當的放寬區域,由于網絡的高速發展,此時其聽眾得到了大范圍的扣帳。我們講到的網絡化的傳播,其實就是將網絡為基礎,供應音頻等的相關服務的一種媒體,它是過去的傳播和當前的網絡有效結合的效果。網絡科技的高速前進,會使得其聽眾不斷的增加,其有著非常多的優點:
(1)由于多項終端接受裝置的使用,使用人參加該項活動的力度也提升了。由于互動性的存在,此時聽眾能夠和傳遞人積極的開展交通活動。經由網絡,群眾還能隨便的選取自己喜好的節目,其有著自行選取的權限。在留存和查閱等層次之中具有非常顯著的成就。
(2)不被過去的廣播覆蓋區域干擾,打破了時空以及地域的干擾。由于網絡不斷的發展那,此時只要有網的地方,就可以聽到廣播。它是一種全世界性質的。
(3)經由相關技術的進步,能夠積極的開展視頻播放活動,切實的體現出其信息的傳遞的總數大,速率迅猛等的特征。由于出現了視頻模式,此時群眾不僅僅可以聽,還能夠看。
我臺緊跟新媒體時代先進技術的發展潮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對我臺播出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將信息時代的三大前沿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衛星技術應用于廣播,此時廣播真正的實現了廣為傳播。該項目涵蓋如下的三個要素:
(1)建設一套全新的數字化播出控制系統。播出控制系統是以專業的數字化調音臺、音頻矩陣、專業設備與網絡化路由器、數字音頻接口設備等為核心,分別組成播出信號傳輸通道,互為備份。系統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廣播技術,以保證系統在廣播節目制作、播出和監控等方面與當今數字音頻技術、廣播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潮流同步。同時充分考慮今后廣播臺網建設和發展的技術、業務需求,如開展數字音頻廣播、數據廣播、網絡廣播、視頻播出等新媒體業務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系統包括以下子系統:大屏幕視頻監控系統;設備監控、報警、日志系統;慢錄系統;監聽系統;信號路由控制系統;輔助管理系統;同步系統;網絡系統;時鐘系統。
(2)建立一個集廣播電臺生產、運營和管理等綜合業務為一體,適應現代廣播的網絡化平臺。包括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與網絡技術等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廣播數字技術。經由如上的科技,把廣電的所有的功效網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此時得到的是綜合的廣播臺網,以此來合乎信息化等等的發展規定。我們臺已經設置了廣播制播網,播控傳輸網,綜合業務網三個功能網。新系統采用擴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網絡帶寬利用率高的”星形網絡結構”為主體的網絡結構。結合業務類型和網絡的區域以及安全等級的規定的差異性,此時各個網間都能夠確保安全,都能夠將信息高度的分享。
(3)設計構建數字化音、視頻衛星轉播車系統。該系統由大小兩步轉播車、車載廣播制播設備、車載衛星系統、地面衛星系統、應急發電系統、輔助控制系統組成。轉播車基于衛星傳輸技術,搭建起一套移動的數字音、視頻演播系統。日前該系統完成了設備調試工作,功能完善,達到設計要求。該體系在我們國家還是第一個。其不但具有綜合化的播出裝置,其車輛自身經由革新,能夠設置一個小規模的演播體系,適合開展各類播放工作。
隨著我臺的網絡化的控制體系的社會資源,此時我們的廣播科技會在是國內非常優秀的。而且,目前正在積極的開展播出體系等的創建工作,不斷的和時代的發展步調保持一致。
雖說各項新媒體科技高速發展,不過廣播在信息傳遞的時候還是不能夠有效的體現出它的高速和大量的特征,不一樣的煤炭要靠著不一樣的社會認可而存在,要積極的分析,獲取對方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陷。身為廣播人員,最重要的是群眾要在很多的競爭之中,積極的分析廣播自身的特點,明確它的定位,盡最大化的合乎群眾的精神文化規定,通過科學的思想來帶動該行業的進步。
[1]劉芳.淺談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2]劉哲.新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拓展生存發展空間[J].新聞傳播,2012.
[3]侯曉冰.融合與創新新媒體時代廣播發展的必由之路[J].中國傳媒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