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民
(1.象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 315700;2.象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 315700;3.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2)
目前,紡織品在我國對外出口商品的總額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現階段,我國的紡織品行業雖然已經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擺脫了落后的傳統工藝,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對這些紡織品進行化學處理與物理處理,這些染料中含有諸多誘發人體病變的元素。鑒于這些元素的危害,在檢測過程中進行防范就顯得非常必要。因此,探討紡織品成分含量檢測對檢驗人員的健康威脅,對于檢驗人員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下面,筆者將從八個方面就紡織品的成分含量對檢驗人員健康影響及預防措施展開論述。
目前,我國用于紡織品上的重金屬主要來自于可萃取的金屬絡合染料,但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亦可從空氣與土壤之中不同程度的吸收重金屬元素。除此之外,部分紡織品在進行印染加工的過程中,也可以帶入相當部分的重金屬元素。這部分重金屬元素是源自于印染過程中所使用的氧化、催化等試劑,同時,紡織品的金屬附件,比如金屬紐扣、金屬拉鎖等物品,同樣會含有重金屬元素。如果紡織品中的重金屬元素超標,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誘發各種慢性疾病,甚至會損傷到人們的神經系統。重金屬元素對于檢驗人員的威脅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針對這一方面的威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游離甲醛主要來自于一些活性樹脂用交聯劑,除此之外,在加強染色牢度的過程中,也會使用一些含有甲醛的試劑進行處理。這些處于游離狀態的甲醛,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產生一定刺激,從而引發頭痛、官能性障礙以及過敏的癥狀。檢驗人員在對含有游離甲醛的紡織品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部分水解所產生的甲醛會不同程度的得以釋放,這樣勢必會對檢驗人員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檢測甲醛含量,國內外通常采用的是比色分析法,部分機構采用的是氣相色譜法,但是這種檢驗方法由于操作過程過于復雜,所以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混紡產品與聚酯纖維經常采用的染色工藝,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載體染色工藝。我們知道,聚酯纖維內部的超分子結構是非常緊密的,在進行分散染料分色的過程中,需要在特定的壓力下,采用高于玻璃化溫度幾十攝氏度的技術條件下進行,這種技術就是高溫高壓染色技術。這種工藝對設備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工藝復雜,能耗高。而且,這種工藝屬于間隙性染色工藝,這樣的話并不利于產品質量的控制。因此需要在對產品進行染色的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載體,可以使它的纖維結構膨化,更有利于染色,從而使聚酯纖維的染色工藝可以在常壓、常溫下進行。目前,很多企業采用的是氯芳香族化合物,科學研究表明,這些化合物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對人體同樣存在著嚴重威脅。
當前,殺蟲劑、殺菌劑以及各種除草劑的廣泛應用,雖然為生產、生活帶了諸多便利,但其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棉花在生長過程中,會不同程度的吸收農藥中的有害物質,那么以棉花為主要原材料的紡織品必然會含有這種有害物質,雖然在加工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有毒物質將會被除去,但仍然會有一些殘留物質無法徹底清除,這就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當然也會影響到檢驗人員的身體健康。但這一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如果不使這些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這些經濟作物的質量與產量一定會受到影響。因此,檢驗人員必須要注意到殺蟲劑、殺菌劑以及各種除草劑殘留物的威脅,采取有效方法進行防范。
甲酸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同時帶有一定的腐蝕性。它在檢驗的過程中,主要是用于溶解錦綸。甲酸對人的皮膚、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當檢驗人員對其接觸后,能夠引發鼻炎、結膜炎與支氣管炎,嚴重的還能夠引發肺炎,因此,檢驗人員必須要對甲酸提高警惕。
次氯酸鈉這種物質具有不穩定性、腐蝕性,還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它在檢驗的過程中,主要的用途是溶解蛋白質纖維,檢驗人員在檢測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吸入或者皮膚接觸,如果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工作,則會引起毛發脫落以及指甲變形,嚴重的會引起急性中毒。
氯水是一種刺激性液體,在檢驗的過程中主要是用于中和酸性溶液,如果檢驗人員經常在低濃度的環境下進行工作,將會引發呼吸道系統的疾病,同時也能夠導致皮膚紅、癢、干,誘發皮膚的炎癥。如果檢驗人員吸入了較高濃度的氨氣,則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傷害。同時氨水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它能夠使人體的組織蛋白變性,造成組織性壞死,而且會使病變向深部、內部發展。
偶氮染料在印染加工的過程中,其所剩余的芳香胺會產生致癌物質,從而使人體產生癌變。現階段,我國市場上有二千多種合成染料,其中將近70%的合成染料都是以偶氮染料為基礎,這勢必在檢測的過程中對檢驗人員造成一定的威脅。
基于紡織品有以上諸方面的安全隱患,作為質檢人、纖檢人,針對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紡織用品的安全隱患,纖檢人應該在確保紡織產品安全性方面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積極引導生產企業生產符合有關產品標準、《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及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的產品。二是提高檢測水平。根據紡織品產品標準及安全標準。完善相應檢測手段,學習先進的檢測知識,提高檢測水平。結合我國國情和當地實情,制定相應的檢測依據或制定相應的地方標準。密切關注國際上相關法規的動態,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綠色紡織品強制性標準,并使之成為國際認可的標準。三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對生產、銷售、使用紡織品的單位、部門積極宣貫有關法律法規、標準使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在市場流通、供消費者使用等方面規范市場行為,堅持"打擊假冒保護名優"兩手抓,積極引導和幫助有關商品進貨單位和銷售市場建立健全商品質量自律機制,為紡織品市場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本文列舉了八種對檢驗人員有害的紡織品成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威脅檢驗人員身體健康的物質。討論這些威脅人體健康的紡織品成分,實際上是讓每一位檢驗人員提高認識,進而積極如何應對這些威脅,保證檢驗人員的身體健康。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培訓,改善實驗室布局,做好通風、排風等方面入手,為廣大檢驗人員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
[1]趙鳳仙,趙永勝. 理化檢驗人員的職業危害與防護[J].口岸衛生控制.2010(02).
[2]馮小凡.淺析紡織品生產企業管理現狀和質量檢驗人員的素質 [J].黑龍江紡織.2012(02).
[3]辛斌杰,劉巖,林蘭天,劉曉霞. 淺析紡織品外觀檢驗數字化和遠程質量檢驗技術[J].紡織學報.2011(03).
[4]夷婧.紡織品檢驗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探討與設計[J].中國纖檢.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