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中牟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鄭州 中牟 451450)
該工程基坑開挖深度約14.85m,為保證建筑基坑邊坡穩定及安全,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基坑邊坡采用土釘墻及預應力錨桿和排樁支護方案。
錨桿及土釘墻施工工藝流程:基坑開挖→修整邊壁→測量、放線→人工洛陽鏟鉆孔→插桿筋→壓力注漿→養護→邊坡立面平整→綁扎鋼筋網片→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混凝土面層養護→裸露主筋除銹→上橫梁(或預應力錨件)→焊錨具→張拉(僅限于預應力錨桿)→錨頭(錨具)鎖定。
樁位測量放線→安裝鉆機并定位→鉆進成孔→清孔并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導管→灌注混凝土→拔出護筒→孔口回填→樁機移位→樁養護
樁位測量放線:根據現場坐標基準點及高程基準點測出樁位中心,打入定位樁。鍋錐鉆機就位:移動鉆機,使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重合,再找平墊實,使機座周正水平。使樁位偏差<50mm,豎向偏差<1%。鉆進成孔:鍋錐順鉆桿滑落孔底后,鉆桿回轉帶動鍋錐回轉,鍋底的鍋齒將土刮入鍋中。鍋裝滿土后卷揚機將鍋順桿提升到孔口,卸掉泥土,反復進行直達設計孔深。
一次清孔:鉆進到設計孔深后,將鉆具略微提起,慢速回轉,測到終孔孔深才能提鉆,否則繼續清孔。
不良地質現象的處理方法:上部雜填土土層松散、厚度較大,采取埋設護筒的方式護壁,護筒高度為2.0m,埋設護筒時四周分層填入粘土夯實,做好護筒的固定工作。
根據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鍋錐鉆孔深度達到砂層時,向孔內投入一定數量的粘土,使土與砂結合,便于鍋錐取土,同時配置泥漿護壁。
鋼筋籠制作與安放:鋼筋籠制作:鋼筋籠在現場分節制作,主筋與加強筋全部焊接,螺旋筋與主筋采用點焊加固,鋼筋籠制作符合設計要求外。制作好的鋼筋籠,即進行逐節驗收,合格后掛牌存放。
鋼筋籠孔內安放:鋼筋籠在孔口焊接,兩段籠子應保持順直,同截面接頭不得超過配筋的50%,間距錯開不少于35d。鋼筋籠焊接完好后,應緩慢下放至孔內,嚴禁猛提猛墩,隔4米在鋼筋籠四周均勻設立3個水泥保護塊,鋼筋籠下放至預定位置后,應在孔口固定,以防其上竄或下沉。
下導管:導管的選擇:采用螺紋接頭連接的導管,其內徑Φ250,底管長度為4m,中間節長度一般為2.5m,導管管身應無破損,接頭絲扣保持良好。導管下放:導管在孔口連接應牢固,設置密封圈,吊放時,應使位置居中,軸線順直,穩定沉放,避免卡掛鋼筋籠和刮撞孔壁,灌注前應保證導管底端距孔底0.5m距離。
砼灌注:原材料主要有鋼筋、商品砼。進場的鋼筋須有質保單,并按規范規定分批做抗拉、冷彎等性能試驗,商品砼須有相應的質保書,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下砼灌注:灌注前,計算出砼灌注初灌量。施工中要保證灌注初灌量,灌注時導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專人測量孔內砼面,并做好砼灌注記錄,灌注砼接近樁頂標高時,應控制最后一次澆灌量,確保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試塊制作:標準養護按一樁一組,同條件養護共3組;為便于給土方開挖時判定砼的強度提供依據。
起拔護筒:砼灌注結束后,即起拔護筒,并將灌注設備機具清洗干凈,堆放整齊。
排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樁位偏差,軸線和垂直軸線方向均不宜超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2)鉆孔灌注樁樁底沉渣不宜超過200mm。
(3)排樁宜采取隔樁施工,并應在灌注混凝土24h后進行鄰樁成孔施工。
(4)冠梁施工前,應將支護樁樁頂浮漿鑿除清理干凈,樁頂以上露出的鋼筋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
基坑開挖應按設計規定以每2.5m為一層,分段開挖,做到隨時開挖,隨時支護,隨時噴混凝土,在完成上層作業面的錨桿預應力張拉或土釘與噴射混凝土以前,不宜進行下一層土的開挖。
本基坑南北間距約為132m,東西間距約為72m,當上一層土釘或錨桿未完時,允許在距離四周邊坡10m的基坑中部自由開挖,但應注意與分層作業區的開挖相協調;嚴禁邊壁出現超挖或造成邊壁土體松動或擋土結構的破壞。
錨桿、土釘支護宜在排除作業層地下水的情況下進行施工。
基坑東、南側坡頂地面采用C20混凝土硬化至圍墻腳部;基坑北側坡頂向外延伸2m范圍內用C20混凝土硬化,并且里高外低,便于徑流遠離邊坡。坡頂排水溝與基坑邊緣的距離為2.0m,溝底和兩側找平砂漿中摻入5%的防水劑。
為了排除積聚在基坑內的滲水和雨水,在坑底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坑內積水應及時抽出,排水溝和積水坑宜用磚砌并用砂漿抹面以防止滲漏。排水溝尺寸為200×300,排水溝根據現場基底實際情況設置其位置,距坡腳距離易為1.0m。
鉆孔前先放線定位,保證土釘位置正確,防止高低參差不齊和相互交錯。錨桿應由專人制作,接長應采用幫條焊,為使錨桿置于鉆孔的中心,應在錨桿上每隔2000mm設置定位托架一個。鉆孔完畢后應立即安插錨桿以防塌孔,為保證非錨固段可以自由伸長,可在錨固段和自由段之間設置堵漿器,并用PVC管套住自由段。
孔內注漿用M15水泥砂漿,采用壓力注漿,摻入水泥用量7%的膨脹劑。注漿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破裂和堵塞,接口處要牢固,防止注漿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注漿管應隨錨桿同時插入,采用干成孔作業,灌漿前封閉孔口。
鋼筋網應在噴射一層混凝土后鋪設,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20mm。鋼筋網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在混凝土噴射時應不出現移動。鋼筋網片采用φ6@200×200綁扎而成,網格允許偏差為10mm,鋼筋網鋪設時每邊的搭接長度為200mm。
噴射混凝土為細石混凝土,厚度為100±20mm,強度等級為C20;為加強支護效果,在噴射時摻入3%的速凝劑。
嚴格控制水泥漿的配比,平均氣溫低于5℃時,應加早強劑或防凍劑,水泥的標號不得低于PC32.5。當氣溫低于0°C時,禁止噴水養護,必要時加覆蓋養護。
泵和注漿管不用時應用清水沖洗干凈,防止受凍。土釘支護所用的石屑與砂等骨料應保持干燥,盡量減少含水量。施工完畢后,將骨料覆蓋,以防受凍。
本工程基坑四周設置尺寸為200mm×200mm的防水圍擋,并設置防護欄桿,防護欄桿埋深700mm,高度為1200mm,欄桿間距為2000mm,欄桿距基坑邊緣為800m。
基坑周邊2.0m范圍內不得堆載,4m以內限制堆載,坑邊嚴禁重型車輛通行。在基坑邊1倍基坑深度范圍內建造臨時住房或倉庫時,應經基坑支護設計單位允許,并經施工單位企業技術負責人、工程項目總監批準,方可實施。對隔壁工地已建的臨時住房或倉庫時,請求甲方協調拆除。
基坑第一步開挖完畢后,基坑四周設置變形觀測點,對基坑進行變形觀測。變形觀測采用小角度法進行觀測,即假定基坑陰角不變形,且作為二個基準點,基坑四周每隔20m設置觀測點,利用全站儀測得初始數據,每隔一段時間觀測各點,即可測出基坑水平位移。在基坑開挖期間每天監測2次,分別在開挖前和開挖后監測,變形較大時每觀測2~3次。
降水工作開始前,需要測量每個井的靜水位標高,根據地下水位安裝水泵,設置回水閥,防止掉泵。降水開始后,前一周每天測量水位不少于4次,以后每天測水位水位不少于2次,并繪制水位變化曲線。
降水工作開始后,應對基坑四周建筑物及地面進行沉降觀測,根據沉降觀測結果,調整降水井水位,預防沉降超過規范允許值。
水平位移警戒值:當坡頂水平位移超過35mm或有事故征兆時,應連續觀測并及時通知設計單位。監測數據處理及反饋:支護結構水平位移和沉降及周圍建筑沉降:由監測單位將每次的測量結果報生產經理和技術經理簽字后,交資料員報監理、甲方。
基坑四周硬化后,距基坑邊約1m在地坪上平行基坑邊線彈出直線,每隔20m定點(用油漆及小銅釘做標記),作為支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點及沉降觀測點。
位移觀測基準點:在每條位移觀測線的兩端外延至不受基坑變形干擾位置 (距基坑邊﹥2h(h為基坑開挖深度))定點,作為全站儀測站點及觀瞄點。沉降觀測基準點:采用引測的±0.00標高點,定期校核。
綜上所述,在深基坑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一定要對工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盡量減少不良狀況的出現。同時施工的過程中加強質量的控制。
[1]程景春.深基坑工程中土釘摩擦力的研究與應用[J].甘肅科技.2010(19).
[2]李志高.地下綜合體深基坑施工環境影響及保護研究[D].同濟大學2006.
[3]秦昊,王貴和,賈蒼琴.復雜環境條件下某深基坑支護技術[J].施工技術.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