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偉
(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電業局,四川 巴中 636000)
低碳經濟對于我國電網的規劃和發展的影響,主要在電力負荷的分布和結構等方面體現。發展低碳經濟,對于電源效率的提高、電網布局的改善、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低碳經濟的實施將給整個能源的供應和消費體系帶來重大的變革,作為能源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電力工業將受到巨大的影響,低碳經濟將直接對電力的供應方式和電力行業的需求結構、水平等造成影響,進而對整個電網的規劃和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過度的電力需求是發電能耗較高、排碳量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對電力的需求量進行有效的降低,才能夠真正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而僅僅只靠更換能源種類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是不能夠使低碳經濟真正實現的。
低碳經濟發展的特點要求進一步對電力供應的效率進行提高,并且要求對化石燃料發電比重進行減少,尤其是應該減少燃煤發電的比重,而用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來代替。
我國電力需求的總負荷量的大小對電網規劃和發展的影響,主要在電網的規模、機構布局、高電壓等級等方面得到體現。而對更高等級的電壓負荷的多少,取決于當前人們對我國電力的總需求量的理解和認知上,從當前狀況看來,我國在未來的電力總需求量方面的認識,沒有一定的共識。
電網的負荷分布,指的是電力負荷在各個區域電網中的分布情況,負荷分布和各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還涉及到了該地區未來的經濟預測和發展規劃,以及該地區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的電力負荷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電力負荷的分布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問題。在當前的電網規劃發展中,應該以擴大城市化的建設、縮小東西部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作為主要的依據,針對當前的電網布局和電力行業建設來合理進行規劃,才能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科學的發展觀念。
在當前我國的形式中,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經濟結構發生較大幅度的改變,從而改變電力的負荷結構。這也就意味著居民生活、第三產業、交通等部門用電的比重有著大幅度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城市化的程度有著較大程度的提高,負荷的分布情況相對而言將會更加的分散,對智能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應用推廣有著積極的意義,并且能夠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當前對于分布式電源的定義還沒有完全的統一,一般來說,是相對于集中供電的傳統供電方式來說的,主要指的是以分散式、模塊化、規模較小的方式在用戶附近進行布置的發電系統,分布式電源能夠獨立輸出冷、熱和電能。當前分布式電源的主要使用方式有高效冷熱電聯產或者熱電聯產系統、使用蒸汽輪機、燃氣輪機等;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如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小水電等;以及蓄電池,如電動汽車中的蓄電池、和新能源發電互相配合的蓄電池等。
近年來,我國的風力發電產業有著迅猛的發展,其發展的潛力非常巨大。風力發電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除了發展的機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力的容量和電力系統的規模等條件的制約。如果風電能夠取得較快的發展,最終成為我國低碳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那么對電力系統對風電的接受能力進行研究,就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需要加快對其進行研究的進程。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建設和電子電力技術的更新,風電的大規模接入的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然而當前某些風力發電的基地和負荷中心有著較遠的距離,在風電可用量較少的現狀之下,進行遠距離輸電在經濟方面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隨著當前國家對核電的規劃有著進一步的明朗,在電網的發展規劃中核電的影響也有著進一步的清晰。一般來說,核電的發電基地距離負荷中心較近,更有利于電力系統的運作,核電其發電規模和發電量往往較大,因此對系統運行的安全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從安全和經濟的角度來看,核電對系統中的其他電源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針對核電所具有的特點來進行研究和進一步規劃。
首先,我國的電力企業應該樹立新的意識和新的觀念,對低碳經濟的當前形勢下新經濟增長點這一地位有著足夠的認識。其次,在能源枯竭現狀日益加重的當下,電力企業應該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最后,當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尚沒有較為成功的經驗以供借鑒,因此電力行業應該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管理經驗、行業技術、政策法規等進行積極的探索。
電力行業的以往的發展戰略規劃,只是從使社會對電力的需求得到滿足的角度來進行,只對電力的生產供給方作出要求,而低碳經濟要求改變這種傳統的電力規劃模式。因此我國的電力規劃發展戰略應該進行一定的統籌調整,一方面,應該對電力的需求方進行一定的管理,對節能投入或者電力供給的投入進行選擇,以此來使電力消費領域的碳排放量得到減少。另一方面,應該改變傳統的僅由資源進行約束的電力結構規劃和電力供需增長策略,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作為電力規劃的約束,以此來約束電力行業發展的含碳量。對能源電力增長的階段性發展進行客觀的把握,既是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進行探索的起點,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得以確定的途徑。
對能源結構進行調整,對能源的利用率方式進行合理的優化,以及對綠色新能源的積極開發,是低碳經濟的發展和實現的形式。將來的電力能源結構中,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等清潔綠色的能源將會代替大部分常規能源來發揮作用,而且將在世界的能源消費領域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由于我國電力行業當前的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研發能力不足,經濟實力相對較為薄弱,因此僅依靠自身的技術,是無法使低碳經濟的發展潛力真正得到發揮,同時,對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自然擴散所造成的溢出效益,以及商業性技術貿易進行依賴也是遠遠不夠的。電力企業應該加大國際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和低碳經濟的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并且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進行大力的開發,對其帶來的機遇進行有效的利用。引入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吸取其成功的經驗,對自身的吸收、消化和創新能力進行加強,從而實現成本的降低和技術應用時間的縮短。
在我國當前的能源現狀之下,電力企業應該對各種形式的能源的開發利用中的創新能力進行大力的提高,以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相關技術的創新,在當前的階段,應該對技能技術、低碳或者無碳的能源技術、二氧化碳的封存、收集和利用技術等進行重點的研究。開發高效率的發電設備和發電技術,對核電快堆的相關技術進行研究,盡力實現鈉循環等技術的關鍵性突破。
循環經濟模式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在循環經濟模式中,低碳經濟是其在能源領域中的高等應用,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其必然結果是走向低碳經濟。電力企業應該以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為理念,來進行全產業鏈之間的規劃發展模式的設計,在發展過程中,應該結合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層面,爭取支持各級政府和法規政策反面的支持,統一進行管理和規劃,實現價值鏈的拓展和產業鏈的延伸,全力進行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和打造。
低碳經濟的發展和推廣是歷史的必然潮流,也是我國經濟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資源和能源方面有著巨大的消耗,低碳經濟的推行,既符合科學的發展觀,也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因此是科學、正確的決定。
[1]曾鳴,劉超,李娜,周飛.面向低碳經濟的新型電網規劃工作模式與關鍵機制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2(09).
[2]謝傳勝,董達鵬,段凱彥,李娜,曾鳴.基于層次分析法-距離協調度的低碳電源電網規劃協調度評價 [J].電網技術,2012(11).
[3]賈正源,張剛.低碳經濟時代我國電力企業環境責任新探[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4]路石俊,楊淑霞,林艷婷.低碳經濟下電力行業發展研究 [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02).
[5]陳啟鑫,康重慶,夏清,周意誠,橫山隆一.電力行業低碳化的關鍵要素分析及其對電源規劃的影響 [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15).
[6]蔣虹,張東明,林少平.低碳經濟時代發電行業的發展形勢與對策[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