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賓發
(吉林省柳河縣林業局蘭山林場,吉林 柳河 135300)
我國在幼林培育及人工林的發展上因沒有對病蟲害問題予以足夠重視,所以使林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導致林業的經濟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失。因此面對當前越來越復雜的病蟲害形勢,需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來保證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我國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癥狀。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于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癥狀。這類病害初期并沒有很明顯的患病癥狀,嚴重會導致樹葉的脫落和樹木的死亡。比較大的樹木患上此類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樹干底部以上會流出一些樹脂類的物質。小樹患病后,皮層組織會慢慢變軟,然后腐爛,樹木還可能出現枯萎現象。對于根腐病的預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術水平的方法。發病后也及時對植物根部澆灌瑞毒霉之類的治病藥物。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對于蚜蟲的預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帶卵的紙條剪掉的方法,還可以適量噴施一定量的吡蟲啉類的藥劑,盡量在產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進行防治。
葉斑病,顧名思義,可知其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葉斑病的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發病初始會有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紅褐色外圈灰白色內圓的圓形癍,植物色斑周圍會逐漸褪去綠色,發病嚴重后會導致植物身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的物質,植物逐漸枯萎。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應當采取積極去除帶病的植株或紙條的方式,并要定期噴灑防治此類病害的殺菌劑。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后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后,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于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在樹木發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蟲害初期使用相關的藥物來進行噴灑防治。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發病初始,葉面會產生黃綠色的小斑點,發病嚴重后,斑點逐漸增大,連成一片,斑點的邊緣多呈紫色狀,繼續發展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點,患病葉片的邊緣部分看上去類似火燒過的樣貌,危害樹木的生長。對葉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從樹種的選擇開始,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科學栽培,在發病前噴施殺菌藥劑來進行一系列預防,剛剛發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葉枯病的進一步的發展,嚴重后要盡早剪掉帶病葉片。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多種多樣,涉及樹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下面提出了關于病蟲害防治的其他幾個方面: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盡量采取預防為主,及時防治的原則。在樹木種植之前應當首先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一番調查,看看種植地區周圍是否存在此類病蟲害,病蟲害程度嚴重情況及發生頻率。調查結果出來后,要及時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決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蟲害的預防計劃,在植株發病前提前采取隔離措施,防治樹木被感染。
苗木的選擇直接關系著苗木成活后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選擇苗木時應選擇健康、抵抗力強、不帶病菌的樹苗,同時在運輸及存貯過程中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植株之間的交叉感染。同時為了保證苗木的健康成長,在其栽植后要噴灑一定量的藥劑進行病蟲害的預防。
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的監測。定期、隨機的對樹木進行病害監測,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情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進行防治,必要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及時跟蹤樹木患病情況,及時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積極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建立病蟲害檔案有利于掌握樹木生長地區的病蟲害狀況。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把這些檔案作為經驗和參考資料,便于調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病蟲的進化和繁殖狀況,和制定相關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改善對樹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對第二年的病蟲害狀況進行預測,積極引入病蟲天敵,研發新型藥物,使病蟲害及時控制。
由于單一樹種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豐富種植地區樹木的種類,來提高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注意栽植間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帶來的影響,在保證樹木正常成長的條件下,多種樹木種植互相組合,同時互相抵抗病蟲害。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盡早防治,改善樹木的生長狀況。
對樹木進行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這涉及到樹木生長的每一個時期,因此,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還可以保證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實現。
[1]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2010.
[2]劉豐玲,馬東輝,劉天宏,噴施沼液對小麥產量、品質和病蟲害防治的影響[J].中國沼氣.2009.
[3]王紅霞,陳隨青.淺談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與中藥材病蟲害防治[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