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燕
(山東省科技館,山東 濟南 250012)
科技館是我國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和社會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科普服務的公益性展覽教育機構,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性設施。科技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展覽和社會實踐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公眾對學習科技的需求,營造全社會有利于創新的氛圍,增強公眾對科技的愛好和興趣,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使公眾具備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普教育是把人類已經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包括科學思想、觀念、方法以及精神等,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地傳播到國民中去,從而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它是促進“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必經之路。
從科普功能定位來說,科學普及要覆蓋科學內涵的全部,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普及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能,而且要進入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這一核心領域,使公眾真正了解科學的含義,弄懂科學的本質,以科學的態度和眼光認識分析世界,以科學的方法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然而在科普實際中,重視科學知識普及而忽視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普及,形成科學素養失衡,已經造成嚴重后果,尤其是學生中普遍缺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這嚴重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普教育。毋庸置疑,科學知識是一種強大的物質力量,不僅如此,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在影響人們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以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上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在科學技術功利化泛濫的今天,真正認識科學的本質,將科學也作為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方法、一種智慧納入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使之不僅成為科學技術專家學者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應該成為公眾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同貝爾納所說“科學思想的擴展對人類思想的全部形成的改造已成了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說要把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作為科學普及的核心問題,落實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上,切實改變那種缺乏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意識的短視的科普。
國家設立的文化、科學機構都擔負著宣傳、普及、執行和落實國家重大方針、文化、教育及科技政策的職責。山東省科技館成功舉辦了“認清邪教危害、依法懲治犯罪、崇尚科學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科學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篇——自然的警示和啟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和 “藍色戰略 世紀輝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專題展覽等科普展覽。通過展覽這種公眾易于接受的形式,準確、客觀、通俗地宣傳國家重大方針和有關政策。
中國古典益智玩具是祖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七巧板、九連環、魯班鎖、華容道……都是廣為流傳的益智玩具,它們不但具有很強的益智娛樂功能,而且還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能提高觀眾的觀察、思考、想象、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無形中增加觀眾的智慧。為了弘揚中國益智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智力和科學素養,山東省科技館通過舉辦《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科普展覽》使觀眾領略我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優秀的動漫產品是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引導廣大青少年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為積極推廣民族動漫文化品牌,增強我國動漫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風采,山東省科技館多次舉辦齊魯國際動漫文化藝術博覽會,展會包括國內動漫名家優秀作品展、動漫名家講座、網絡(電子競技)游戲大賽等眾多項目活動。齊魯國際動漫展已經成為山東省知名社會文化活動品牌,深受廣大動漫愛好者的好評。
山東省科技館舉辦的“慶國慶 迎全運”——國防教育科普展覽通過國防科普教育知識展、兵器實物和軍需物資展示、軍事題材模擬游戲機演示、大型武器戶外展示、愛國主義影片放映6大內容,集中展示新中國6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展示人民子弟兵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祖國、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精神風貌,展示我軍全面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的不斷提高。
“體驗點燃夢想,創新引領未來”展覽以“體驗·創新·成長”為主題,回顧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歷程,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對青少年創新活動的關注,并展示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的部分優秀作品,匯集了許多青少年的創意靈感深化加工成的科普展品。展覽在宣傳科學發展理念的同時,啟迪了青少年的創新思維,激發了青少年的創新活力,營造了良好和諧的創新氛圍。
山東省科技館舉辦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展”,通過實物、模型、圖片、影像等形式,系統展示了各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主動回應監管領域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向社會公眾廣泛深入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識。
“新春動感體育科普展”和“蛇舞新春·科技健康生活展”,充分展現了“倡導科學健身,引領和諧生活”的主題,圍繞科學運動這一主線,使娛樂、體育健身與科學三者得到了有機結合,增強有效公眾對科學健身、科學運動的認知,激發公眾參與體育運動、參與科學健身的熱情。
針對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對科學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長的情況,科技館的科普展覽工作應該認真分析研究不同社會群體、階層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為社會公益提供科學文化產品,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潛心研究如何設置科普展覽內容,結合實際有效的表現形式,以調動公眾的求知欲滿足情感喜好和探索的問題。
科普教育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為廣大公眾所設計的科學技術教育課程應該盡可能地包括科學技術的一般原理,這些原理應該用不同形式予以呈現。第二,從普通公眾的日常需要入手,進行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保健知識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的,僅從生物學角度進行教育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從普通人經常發生的各種疾病癥狀進行解釋,效果就要好得多。第三,在科普教育中,應該注重對本民族文化的研究,比如社會習俗、信仰、禮儀習慣、文化內涵等的研究,并以這些研究成果作為科普教育的依據。第四,科學具有局限性,技術具有負作用。理性地看待科學和技術正是科普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使公眾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第五,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包括科學的事業、科學的本質、科學的工作、科學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懷疑精神、論證精神、公開性、接納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價值觀、社會正義感等。
現階段科普工作對象是全體民眾,年齡特點、教育背景及職業層次的不同決定了他們汲取科學知識重點的差別。例如,在針對青少年的科普展覽內容設置上,不僅要讓他們了解科學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結合展覽內容通過參與互動體驗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現有科學知識的有限性、真理的相對性和學習探索的無限性,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樹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對于城市居民,展覽內容的設置上要貼近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普教育可以引導人們通過科學技術來關愛生命,享有健康文明的現代生活。
任何人都需要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科學教育不是孤立的、靜止不變的,而是和社會相互聯系的,并且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完善。科技館要逐步成為當地承擔公眾業余科學教育的主要陣地,科技館的科普展覽教育要緊密結合社會生活,關注公眾學習需求,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