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潔 孫津津 張 妍 牛曉芳 張 梅 王青春 周 娟 穆曉倩 祝 茜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圖書館,中國 北京 100039)
作為當今社會文化的一種象征,圖書館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公眾的教育、工作和生活也產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人們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另一方面,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科技的發展,信息的流通越來越暢通和頻繁,單位與單位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出現了,眾多圖書館之間建立了日益密切的聯系,資源通過網絡實現了自由的共享,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開始發散和增多,獲取服務的過程也愈加便捷。
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有其必然性,它是一種伴隨科技發展而必然出現的最佳的選擇,是外界條件促發的圖書館內部的有序變革,其目的是適應現實需要,滿足人們獲取知識的便捷要求。其必然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通信技術飛速發展,手機、便攜式電腦等多媒體智能終端得到了極大的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與強勢普及,更是讓人們可以完成很多原本不可想象的事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加多元化選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服務,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圖書館原本依靠著機械的管理方式維持著自身的運轉,但是在新技術、新理念的沖擊下,不可避免的要向前發展,而且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相較于原來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新的運作和管理方式帶來了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勞動強度。科技在眾多圖書館之間開始構筑橋梁,相比于涉水過河,利用橋梁自然成為每個人的最佳選擇,圖書館間的資源共享得以形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技術發展帶來的全新求知體驗。
上文已經談及,科技的發展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變思路,希望通過最低的成本來實現對知識的獲取。如何足不出戶就能閱遍天下的書籍,用最短的時間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同心愿。[5]俗話說,有需求就必然會有供給,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這些愿望真逐漸變為現實。圖書館通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自然希望在不增加自身經費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識儲備,供其從中自由選擇。眾多秉持相同觀念的圖書館就逐漸達成了共識,資源的共享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圖書館之間建立起資源共享的平臺和通道,不僅為讀者,也為自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圖書館的正常運行自然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從圖書與資源的購買,到日常維護,再到數據庫系統的更新換代,每一步都是一項開銷。讀者有著各式各樣的需求,可是圖書館卻不可能滿足其中的每一個,畢竟資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五花八門的。圖書館之間資源的共享,就很好地解決了這種供不應求的問題,每一個圖書館都有自身的優勢,當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缺陷,通過資源的共享,優勢得到了互補,資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通過最小的成本解決了最為棘手的問題。讀者的一項需求在一個圖書館得不到滿足,不代表每一座圖書館都無法提供相應的資源,在資源共享的體系里,讀者可以通過網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知識資源。[3]通過資源共享,圖書館可以削減購買圖書的開支,在自己的強項上多加投入,這無疑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也避免了各個圖書館之間的資源的重復購置,當然也更有利于不同圖書館打造自己的特色項目,形成自己的獨有優勢。
未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或者某一地區的圖書館,而是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圖書館之間的聯動。隨著相互間資源共享的深入開展,圖書館會越來越形成深入的共識,在開展合作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當今,圖書館之間越來越趨向通過聯盟的方式互通有無,合理配置資源,讓資源在不同場館之間實現更為順暢的流動和共享,為讀者打造更為便捷的閱讀體驗。相信借助資源共享這個平臺,圖書館聯盟的合作將更為深入,領域也將更為廣泛。
圖書館資源共享的最大成果是為讀者帶來了更為便捷的服務,所以特此突出,闡述便捷服務的具體表現。
圖書館資源共享之后,很多稀有的資源可以在不同圖書館之間進行流動,滿足了部分特殊讀者的需求,使得文獻的檢索和借閱更為方便,也更加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這種便捷的途徑來獲取知識,對于推動文化的大眾化傳播,以及提升公眾的文化素質和修養,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例如,一位讀者在自己所在地區的圖書館借書,無法找到所想得到的資源,但是他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在其他圖書館中進行檢索,如果有合適的資源,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獲取,而不必僅僅局限于一地一館,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利用的資源都得到了很快的擴展,這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圖書館的資源共享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的,特別是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多媒體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很多資源,讀者都可以足不出戶地在智能終端上進行利用,圖書館不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場所,其職能的轉變,帶來了人們對其感知方式的變化。在潛意識里,讀者更傾向于將其看作是一個知識儲備庫,在這個知識庫中,讀者利用資源的方式將更加開放,媒介也日益多樣化,在時間和空間上也更加靈活,自然閱讀體驗也更為順暢。同時,很多共享的資源都是以電子文本的形式進行傳輸的,這也為讀者對所獲資源的后期加工提供了方便,大大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了讀者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然會受到更多讀者青睞。
很多線上的資源都會得到及時的更新,某一圖書館館藏圖書的購入也會在資源共享的平臺上及時呈現,讀者只需要按照自己所鐘愛領域的關鍵詞進行檢索,就可以將本領域內最新的學術成果一網打盡。在這個知識決定成敗的信息化時代里,掌握最新的知識、最權威的信息就可以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就會贏得制勝的先機。圖書館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勢必將會加深前沿信息的傳播,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也將是意義深遠的,創新的動力本就來源于知識的不斷更新換代,只有推動知識的新陳代謝,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相信圖書館在這些方面的服務功能必將有利于整個社會環境的提升,為公眾的求知與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整個社會文化涵養的提升,以及人們對教育的日益重視,圖書館在未來的發展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而如何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館藏的利用率,保證讀者充分獲取信息資源、信息服務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6]雖然未來的格局尚不清晰,但是圖書館之間資源的融合與合作將會日益深入,之信息技術發展的帶動下,資源共享的程度也會愈加的開放,其所帶來服務的便捷程度也必將是史無前例的。
[1]周瑋,白瀛,隋笑飛.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初現[J].中國文化報,2007.
[2]李勇文,張洪彬.保障文化權利 提供信息服務:深圳市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功實踐[J].圖書館,2006.
[3]平玉娜.佛山市聯合圖書館建設構想[J].圖書館論壇,2005:132.
[4]周德明.關于完善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07.
[5]王惠君.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促進和諧社會發展[J].圖書館論壇,2006:10.
[6]杜紅梅.醫學圖書館研究生、進修生、實習生讀者對信息資源的利用及管理措施[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