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安
(北京聯合大學 師范學院,中國 北京 100011)
在中世紀前期,西歐文化落后,知識領域基本上是基督教神學的一統天下。基督教會為了壟斷文化教育,需要控制圖書的復制、儲藏與使用,所以教會才在羅馬教廷、修道院和大教堂建有圖書館。但是進入中世紀后期(公元11~15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復興,西歐興建了不少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通過圖書館這一途徑的知識傳播活動也比以前更加活躍。
之所以中世紀后期西歐的圖書館事業有所發展,是因為當時具備了圖書館事業得以發展的兩個條件。
10~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一方面,城市興起以后,西歐社會的階級結構與階級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反對封建領主與城市貴族的斗爭中,市民階級逐漸形成。新興市民階級迫切需要文化知識。這種對知識的渴求,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興起,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知識分子——誕生了。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出現激活了西歐的知識領域,給西歐社會帶來了知識的復蘇。知識分子傳承知識、創造知識和傳播知識的頻繁活動,促使圖書館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政治環境。在中世紀后期,無論是英國王室、法國國王、還是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都熱情關心文化教育、大力扶助圖書館的創辦與興建,這為當時西歐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
中世紀后期的英國統治者對牛津大學 (Oxford)和劍橋大學(Cambridge)的創辦和發展給予了很多支持與扶助。1167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將英國學者從巴黎召回,讓他們在位于倫敦西北泰晤士河上游的牛津城進行學術活動,牛津便很快發展成為英國經院哲學教學與研究的中心,牛津大學由此而產生。劍橋大學創辦于1209年,它最早的教師團體是由來自牛津大學的學者組成的,所以,它實際是由牛津大學派生出來的。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創辦之后,都創建了自己的圖書館,西歐的圖書館從此有了一種新的類型——大學圖書館。
在中世紀后期的法國國王當中,路易九世(Louis IX,1214~1270年)是一位在尊重知識、發展文化教育方面很有作為的代表性國王。路易九世喜歡讀書。為了讓更多的人讀到書,他在樊尚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座皇家圖書館(后成為西歐第一座國家圖書館)。路易九世鼓勵圖書的出版。在他的支持下,樊尚與其助手一起于1244年編出了一部名為《大寶鏡》的書。
在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1152~1190年)當上“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不久,就授予意大利境內的博洛尼亞大學以特許狀(1158年),準許大學擁有自治的法律地位。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1194~1250年)繼續發展文教事業。他鼓勵西歐學者翻譯阿拉伯學者的學術著作,使阿拉伯人的哲學與科學知識在西歐傳播。
在中世紀后期,西歐已經有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圖書館。
教會辦的圖書館分為三種:
一是,羅馬教廷圖書館。這是中世紀后期一座著名的圖書館,以收藏豐富的手抄本而著稱于世。到1484年,該館的藏書已達3650卷,其中大約1/3是希臘文的,2/3是拉丁文的,它們分別存放在希臘文室,拉丁文室,珍本書室,以及教皇私人書室①。羅馬教廷圖書館不僅收集和保存了大量教會歷史和教義方面的書籍資料,而且館藏的世俗著作也不少。
二是,修道院圖書館。到12世紀,西歐修道院圖書館的規模都有所擴大,象意大利的博比奧修道院圖書館藏書量達650冊。當時,修道院圖書館不僅藏有宗教典籍,還藏有世俗文化典籍。為了積累圖書,修道院圖書館都還設有抄寫室(Scriptorium)。
三是,大教堂圖書館。大教堂圖書館規模比較大。1212年,意大利諾瓦拉大教堂除了藏有宗教典籍外,還藏有古意大利學者波依修斯的書、伊西多爾的《詞源學》、以及《教令集》和《查士丁尼法典》等抄本。最大的一座大教堂圖書館是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圖書館,它在1300年擁有5000冊書②。英國約克大教堂圖書館是一座兩層樓建筑,書全部放在樓上,樓下專供人們閱覽。法國巴黎圣母院和德國科隆大教堂的圖書館也都藏書豐富。
大學圖書館是隨著大學本身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中世紀大學建立之初,各個大學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學生們靠抄課堂筆記來獲得課本,或者從書商手中購買和租借圖書。最早的大學圖書館起源于學生團體的藏書,在學生團體發展為“學院”以后,每個學院才有了各自的圖書館,再以后,各大學便建立了總圖書館(或稱“中心圖書館”)。象牛津大學就是先有默頓學院圖書館、大學學院圖書館、巴里爾學院圖書館等以后,才建立牛津大學中心圖書館的。
皇家圖書館產生于中世紀后期,一些皇家圖書館后來發展為國家圖書館。
西歐最早的皇家圖書館是法國的皇家圖書館,該館始建于法王圣路易九世在位時期(1226~1270年)。1367年,法國皇家圖書館的圖書存放于聞名于世的盧浮宮,其中既有宗教典籍,也有歷史、法律、文學、以及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
另一座建立較早的皇家圖書館是那不勒斯王國圖書館。
私人創辦圖書館在中世紀后期的西歐是比較盛行的。當時各個國家都有不少私人藏書家,這里僅舉其中幾位代表性人物。
一是,理查德·戴·布利(Richard de Bury,1287~1345 年,英國人)。布利當過教師、公務員,后來到英格蘭北部的達勒姆任主教。據估計,他的藏書有1500卷之多③,成為14世紀英國最著名的私人藏書者,被人們譽為“愛書家”。
二是,杰都·伊本·提邦(Jadu Ibn Tibbon 1120~1170年,法國猶太人)。起初,提邦是為了自己在研究學問時不必向別人借書而收集、購買圖書的。后來,他的藏書越來越多,辦起了私人圖書館。他去世前,將這座圖書館作為遺產留給了他的兒子,并向兒子傳授了管理圖書的經驗。
三是,美第奇家族(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曾經建立了一座當時西歐很著名的私人圖書館,而這座圖書館由小到大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其中有兩位值得一提:一是,柯西莫·美第奇(Cosimo Medici,1389~1464年),二是,柯西莫的孫子洛倫佐·美第奇(Lorenzo Medici,1449~1492年)。美第奇家族圖書館既允許學者們利用其館藏的文獻資料,也允許其它藏書家到該館抄寫館藏的珍本書,使得這一私人圖書館成了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而且,美第奇家族圖書館也是最先將印刷本圖書放上書架的圖書館之一。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圖書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屬性,那就是:人類文獻的系統收藏性和人類知識的個別檢索性。圖書館搜集、整理、貯藏了古今大量的文獻典籍,這些文獻典籍不僅記錄著人類的過去,同時也影響著人類的未來。正是這些文獻典籍歷代傳承,才使人類文明得以綿延至今。通過檢索這些文獻典籍,人們可以隨時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從而使知識得到廣泛的傳播。
在中世紀后期,西歐已經有了不少種類不同的圖書館。當時,不僅教會繼續保持著對圖書館的熱情,而且各所大學也建有圖書館,一些國家興建了皇家圖書館,有些社會名流還擁有私人圖書館。盡管中世紀后期各種類型的圖書館沒有一座有公元前三世紀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那樣的規模,但是,圖書館的數量卻很多。大量的各種類型圖書館的存在,既妥善地收藏了散見于世的古代學者文人的手稿,也不斷地增加著當時一些文人學者的著作,這就為中世紀的人們打開了一扇扇知識之窗。這些圖書館為當時的人們了解與研究古典文化、開展各種知識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成為傳播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當時的圖書館無論是教會的也好世俗的也好,多數都是公共性質的圖書館,在書籍有限、書價昂貴的中世紀,這種公共圖書館的存在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中世紀后期各種圖書館對當時為數不多而彌足珍貴的書籍加以搜集和收藏,一些古典學者的著作和宗教典籍就會散失,其中所含的知識就會失傳。公共圖書館自成立以來,就是自我教育的機構。在學校教育資源很有限的西歐中世紀后期,作為自我教育機構的圖書館成了各種學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延伸,那些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人,可以到圖書館進行文化知識方面的自我教育,走出蒙昧,走向文明。因此可以說,中世紀后期的圖書館不僅為當時的知識傳播提供了很好的途徑,而且也在西歐人繼承古典文明、提高西歐社會的文明程度、由中世紀文明向近代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它特有的作用。
注釋:
①Michael H.Harris.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M].Metuchen,N.J.and London,1984.P.114.
②Michael H.Harris.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M].London,1984,P.89.
③楊威理.西方圖書館史[M].商務印書館,19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