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麗
(甘南縣查哈陽農場林業科,黑龍江 甘南 162100)
在墾區林木種植布局的調整過程中,樹木移植日漸成為一項重要的施工工程。而樹木移植時,往往存在成活率低、枝條干枯、死亡等現象,影響栽植效益。因此,掌握正確的移栽后管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墾區樹木移植的管護要點談談粗淺看法。
移植后的生境優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較高。樹木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整體,主要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如果把生長在高山上的大樹移入平地,把生長在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入堿性土壤,其生態差異太大,移植成功率會比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與原植地類似。移植前,需要對樹木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測定,根據測定結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條件,以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須保持平衡。移植樹木時,如對根系造成傷害,就必須根據其根系分布的情況,對地上部分進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情況基本保持平衡。因為供給根發育的有機營養物質來自于地上部分,對枝葉修剪過多不但會影響樹木的景觀,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過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過人工養護彌補這種不平衡性,如遮陰減少水分蒸發或用源動立大樹蒸騰抑制劑,可有效減少水分蒸發,葉面施肥用植物VC,補充維生素和激活細胞再生,迅速恢復,對樹干進行包扎,阻止樹體水分散發等。
按設計要求的品種、規格及選苗標準(正常生長幼狀齡,未感染病蟲害,未受機械損傷,樹形美觀、樹冠完整)號苗,樹正方向用紅漆做標志,并將樹品種、規格(高、干、分枝率、冠幅)登記。
對該樹木的土質、周圍環境、地下管線、交通路線及障礙物進行詳細調查,以確定是否有條件按規格標準掘起土球,是否具安全運輸條件。
準備各種工具、材料、運輸、安全標志及通行證。
2.4.1 切根處理
采取斷根(回根、切根)使主要的吸收根系回縮到主干根基附近,在大樹移植前1~3年,分期切斷樹體根系,以促進側、須根生長。具體辦法:以樹干為圓心,以胸徑3~4倍為半徑畫圓斷根;用0.001%濃度的萘乙酸涂抹切口,促生根;拌著肥料的泥土填入夯實,定期澆水。
2.4.2 平衡修剪
對樹冠修剪,以減少地上部分蒸騰。保持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平衡,具體修剪方法有全株式、截枝式、截干式,實踐中視樹種的生長發育特性而定。
2.4.3 樹體處理
樹冠用麻繩收冠,繩著力點墊軟物,以免擦傷樹皮。大樹高時,并有傾斜,在挖前用毛竹桿將樹體支撐,以防倒伏。
大樹種植后應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2/3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發生病情,要對癥下藥,及時防治。7—9月份天氣高溫多雨,是病蟲害的高發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50%殺螟硫磷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噴2次,可預防介殼蟲和螨類蟲害的發生;噴一次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預防枯萎病的發生。為防治草履蚧、松毛蟲等蟲害,可在樹干100厘米左右的位置上固定一個截殺環。其方法是:先在樹干上纏一圈塑料膠帶,再在塑料膠帶上纏上一圈無紡布,用塑料繩扎緊,把用40%毒死蜱和適量機油配成的乳劑,用毛刷均勻涂抹在無紡布上。切勿將藥劑涂在樹干上,以防油漬污染。
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樹木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1次。用松土肥,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0%~1%的液肥加入少量免深耕,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植物吸收能力和減少養分的流失,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1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新植樹木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源動立大樹防凍劑在低溫寒流來臨前3-5天均勻噴施,給大樹穿上防護服,低溫造成的凍害必須使用防凍劑來解凍愈傷,恢復樹勢。
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有人采取“大樹打吊針”的方法,即在樹枝上掛上源動力大樹吊針營養液,運用人體打吊針的原理,讓袋內的水和營養迅速被植物吸收,提高大樹成活率。一般用于直徑大于8公分的樹體。
樹木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蔭棚遮蔭,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cm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土壤含水量過大,反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對發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我們要嚴格控制土壤澆水量。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系區域。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一次澆透水后即應填平或略高于周圍地面,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洼易積水處,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要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高度。在地下水位較高處,要做網溝排水,汛期水位上漲時,可在根系外圍挖深井,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至場外,嚴防淹根。
[1]郭曉雷.夏季樹木移植及養護[J].現代園藝.2012,12.
[2]馬秀芳.淺談非栽植季節樹木移植[J].內蒙古林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