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玲
(東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山東 東營 257091)
市政公用行業是為城鎮居民生活提供必須的普通服務的行業,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城市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共供熱、環境衛生以及園林綠化等,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社會公眾利益,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關系到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掌握東營市市政公用行業發展現狀,筆者在對全市市政行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對問題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東營市市政行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旨在為制定加快全市市政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依據。
幾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市政工程市場需求旺盛,催生我市市政行業快速發展。市政類施工企業數量增長很快:2008年市政主項資質一級1家,二級8家,三級19家,共28家;2009年市政主項資質一級2家,二級10家,三級35家,共47家;2010年市政主項資質一級2家,二級15家,三級38家,增項27家,共82家。
2008年、2009年全市市政企業完成產值分別為13.15億元、25.6億元,上交利稅分別為2.07億元、3.81億元。預計2010年完成建筑業產值31.68億元,比2009年增長23.75%;實現上交利稅4億元,比2009年增長4.99%。東營市政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城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吸納就業、增加地方居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做出了貢獻,已經成為我市整個建筑業乃至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從數量上來說,東營市政行業發展已達到一定規模。但從整個行業總體而言,行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整體競爭力不強。企業自身方面,因我市大多數企業是近幾年成立并發展起來的,同時受市政工程本身技術經濟特點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管理粗放、項目管理形不成規模,效率低下。企業普遍存在外向度低,實力不強、競爭力差等問題。從企業外部環境來說,經受著過度競爭、壓級壓價、墊資、工程款拖欠等外在的嚴峻考驗。就政府層面而言,對建筑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和地方百姓收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促進建筑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主管部門對建筑業發展扶持和引導力度工作力度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
市政類建筑業企業是建筑業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市政行業存在和面臨的問題,在整個建筑行業具有普遍性。為推進東營市政行業和建筑業整體水平提高,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制定頒布建筑業發展規劃,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應組織專門力量,研究建筑業發展大計,制定建筑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要從企業、行業、和政府層面分別提出加快建筑業改革發展指導意見,大力推動建筑業發展。要鼓勵企業采用聯合、兼并、收購等方式盡快做大做強;要協調銀行與企業的合作,給有信譽的企業增加貸款力度;要組織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進入高校學習深造,提升管理者的素質;要協調有關部門,在土地征用方面向建筑企業傾斜,鼓勵企業(包括外地進駐企業)建立本土基地;要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多元經營,增加發展后勁;要引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政府或協會出資獎勵優秀的管理人才和獲獎工程項目;要規范市場交易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努力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秩序。
2)出臺促進建筑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努力營造加快建筑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快建筑業發展。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政策。目前東營在稅收征管上存在重復征稅、稅賦過重的問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有關部門應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制定“放水養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促進建筑業實現大的發展。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為了鼓勵當地企業走出去,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施工企業外地實現的稅收在本地繳納的,可以拿出一部分獎勵企業。在支持鼓勵當地企業的同時,鼓勵外地企業建立本土化總部基地,增加稅源,發展我市地方經濟。二是,建立暢通的融資渠道。建筑市場的開拓要有資金的支持。建筑業要做大做強,沒有金融機構的支出是很難實現的。建議政府為建筑業企業與銀行合作牽線搭橋,拓寬建筑企業的融資渠道,為其資本運作、加速發展搭建平臺。三是,將有關政策扶持資金適當投入建筑業,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1)嚴格管理,優化建筑市場環境
一是,加強工程交易市場管理,防止和杜絕規避招標、轉包掛靠、違法分包以等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二是,建立市場信用體系,從制度上健全完善企業依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科學管理發展的體制機制,使建筑業發展進入正常化發展軌道。三是,加大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健全工程施工監督約束機制,切實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繼續以開展創建優質工程創建、評選活動為總抓手,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工程質量水平。加大優質工程創建激勵引導機制建設,將優質工程取得與企業評優、資質晉升、招標投標等管理活動掛起鉤來,努力提高企業創優質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建筑業企業以優良的工程質量贏得社會信譽,以良好的社會信譽占領市場。四是,加強建筑勞務市場的管理。加快勞務分包改革,鼓勵成立勞務分包企業,鼓勵我市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成立自己控股或參股的勞務分包企業。禁止非勞務企業的包工頭分包工程,規范建筑業企業用工行為。杜絕工程質量安全方面的隱患,解決勞務人員難以管理,避免拖欠民工工資的問題。
2)加大行業扶持指導引導力度
搭建專門為市政企業服務的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是提高為企業服務水平,提升企業素質和競爭力,引導我市市政行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行業的形勢所需。行業協會應加大行業發展問題研究,深刻分析行業發展面臨形勢、存在問題,并積極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反映企業訴求。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對爭創國優、省優的工程項目進行重獎,從物質和榮譽方面,鼓勵企業創優奪標。加大宣傳力度,推介我市建筑企業在更大的范圍內參與競爭,承攬更多的工程項目。
1)企業經營者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各建筑企業樹立“經營建筑”的理念,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建造建筑產品向經營建筑商品轉變。建筑企業要依托土建優勢不斷向勘察、設計、裝飾、建材等領域上下延伸,向水利、交通等領域左右拓展,不斷拉長企業產業鏈。建筑企業要積極開展多元經營,發揮自身優勢,向房地產、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等產業發展,不斷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努力提高企業規?;?、集團化水平。企業要改變落后的企業管理方式,按照項目化管理方式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管理運行架構,提高管理效率。
2)健全完善人才使用和培訓機制
應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建立健全監督制約和激勵動力機制,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積極性,啟動企業發展內力。加快各類人員的教育培訓和人才開發、引進,特別是經營人才盡快提高隊伍素質,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