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巧玲 姚玉梅
(天津大學 仁愛學院圖書館,中國 天津 301636)
網絡電子期刊是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出版物,它的出現改變了學術交流方式與期刊出版發行的流程。它以網絡為媒介,其投稿、編輯、出版、發行、訂購、閱讀乃至讀者意見反饋的全過程都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的,出版者把期刊存放在網頁上,利用電子郵件或文件傳輸方式,將期刊信息及時送到訂戶個人電子郵箱中,用戶通過可聯網的計算機,或者從期刊網站上下載閱讀,大多數服務是免費的[1]。
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相比是期刊載體的一次歷史性的飛躍,而網絡電子期刊則是電子期刊發展的新階段,除了具備普通電子期刊的體積小、容量大、密度高、易復制、易保存等特點外,多了一些其它無法比擬的優勢。
1.2.1 出版和流通速度快
紙制期刊的出版,往往要經過投稿、審稿、審核、錄入、排版、校對和印刷等諸多程序才能發行,然后郵局傳送或者其他方式才能被讀者購買到,圖書館通過郵購,最后到工作人員加工才可能上架流通[2]。整個過程需要好幾個月,時效性很差。然而通常一份在網上發行的電子期刊,省去了諸多環節又因無紙化操作,在收稿后很短時間內就可通過校園網、內部局域網及互聯網與廣大讀者見面,其速度相當驚人。
1.2.2 成本低、價格便宜
與印刷型的期刊價格日益漸高相比,網絡期刊的出版程序因省去諸多中間環節而變得相對簡單,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行也因網絡而變得快速和廉價。出版發行成本減少,因而相比之下,網絡電子期刊很便宜,用戶只需交納少量費用,或者免費瀏覽電子期刊。
1.2.3 全新的視聽感受
網絡電子期刊不僅保留了印刷版的格式和外觀,還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和形式。例如:賞心悅目的界面,優美動聽的音樂,還可以加入精彩的影片欣賞,閱讀期刊猶如看一部好電影或者欣賞一場音樂劇,這些都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聽感受。
1.2.4 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
隨著網絡電子期刊的出現,網絡信息資源可以同時被許多人使用。如一本印刷型期刊,同一時間內只能被一個讀者使用,而把該刊的電子版放到網絡上,就可以被若干個讀者同時利用。讀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不受復本限制,隨時隨地查閱所需期刊;讀者也可直接或者間接的借助各樣的搜索引擎和站點訪問,了解網絡期刊中最近熱點信息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有助于讀者及時了解和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動態,從而真正實現文獻資源共享。
在這個信息膨脹和信息泛濫的時代,如何整合信息資源顯得尤為重要。數字型圖書館注重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利用,創建開放存取信息空間。然而對信息資源的整合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工作和整理有用的信息,最后的加工和利用是其實踐應用階段先決條件。
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搜索引擎已成為用戶獲取網絡信息的最直接的渠道之一,目前在因特網上已有數千個搜索引擎,例如常用的有:百度、谷歌、雅虎、有道、搜狗、新浪、中華網搜索等比較熱門的搜索引擎。也可利用機構網站和專業網站獲取專業信息。把網絡期刊發行的網站整理出來,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開放存取信息平臺,需要對網絡期刊資源進行分析鑒別,看是否滿足特定服務對象的文獻需求。
收集的資料要進行需求分析,從用戶的角度,對資料進行第二次文獻開發和利用。對于網絡上分散的期刊投稿信息、最新會議信息、最新的科研動態等資源,組織成《學科服務專輯》為讀者提供直通車式的學科服務,方面讀者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在圖書館主頁上用鏈接的方式建立學科導航,將與某一學科有關的電子期刊、學術論文、電子圖書、專業數據庫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建立重點學科的信息導航,使重點學科用戶在網上能迅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信息,實現對期刊資源的優化整合,使之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為教學科研建設提供文獻保障[3]。
面對電子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產生各種形式的閱讀方式,知識來源渠道的多樣性,不僅僅限于紙制印刷讀物獲取,大眾傳媒(電視和網絡)、及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等傳播媒介的出現,增加了知識獲取的途徑。高校圖書館現在面對的讀者大多都是90后和00后,他們的閱讀趨向和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在網絡上或者是手機上,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更多的追求時尚閱讀方法——泛在閱讀,泛在閱讀就是無所不在的即時閱讀。世界因互聯網而改變,如今3G能讓寬帶互聯網走遍世界的角落。在各種新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人們可以在人跡罕至的海灘、森林、荒漠上輕松閱讀電子書或手持智能終端設備閱讀。
結合目前的閱讀現狀,本館突破創新,自制網絡電子期刊,用iebook制作軟件編寫網絡期刊,刊物內容直觀、豐富、生動和形象,這種新的閱讀方式能吸引大批讀者。iebook軟件是一款互動電子雜志平臺軟件,以影音互動方式的全新數字內容為表現形式,集數碼雜志發行、派送、自動下載、分類、閱讀、數據反饋等功能于一身,是最具規模的互動電子雜志發行平臺[4]。
利用iebook軟件編寫電子期刊發揮網絡電子期刊的優點,通過自制網絡電子期刊,拓展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形成一種獨特的服務模式。在制作開始時,首先需要從讀者的角度考慮,關注當代大學生,以大學生與圖書館、學校與圖書館為中心,引導讀者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這個知識的殿堂,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發揮圖書館教學輔助作用。其次,在制作內容上,追求新穎獨特,內容充實,把館藏資源和網絡期刊資源有利的結合起來,用獨特視角吸引讀者眼球。以本館的第七期《圖書館與讀者電子期刊》——《閱讀經典 感悟人生》(http://lib.tjrac.edu.cn/readerservice11.aspx)為例,這一期的專刊是以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圖書館第五屆讀書周活動的主題——傳揚經典文化,建設書香校園為創作背景,讓讀者了解什么是經典、如何閱讀經典,為讀者量身打造的精神大餐。內容基本上擺脫純文本形式,表現形式多樣,名家解讀欄目加入易中天和于丹對經典詮釋的視頻;品味經典則是在網絡期刊中收集到的優美文章,并加入精彩電影片段賞析;我讀經典分別有孔慶東《〈論語〉的魅力》、錢文忠《獨特的啟蒙》、曾仕強《〈易經〉與人生》的視頻講座節選片段;館藏推薦則充分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為讀者服務。賞心悅目的界面,優美的背景音樂,精彩的視頻講座,這些元素加入使期刊更加生動、活潑、形象。2012年4月23日第七期《閱讀經典 感悟人生》上線,通過校園網和其他宣傳方式,圖書館網站的訪問量有很大的提高,這種服務方式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自制網絡期刊,不僅是對圖書館資源的介紹和對專題資料的整合,更是為了引導讀者更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培養閱讀興趣,發揮圖書館第二課的作用。
綜上所述,網絡電子期刊的發展,擴大了文獻信息服務的范圍,為知識的傳播與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它已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開始在網絡上出版發行,為讀者利用最新科研信息提供了一條快捷的通道,以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走進人們的科學研究生活中。
[1]梁智華.韋勁.網絡型電子期刊特點及發展冷思考[J].晉圖學刊,2000(4):27-28.
[2]郭萬召.網絡型電子期刊現狀分析與展望[J].情報科學,2000(11).
[3]王忠.高校圖書館電子期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1):52-53.
[4]iebook.[EB/OL].[2013-03-12].http://baike.baidu.com/view/643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