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菊
(東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廣東 東莞523071)
教育部2002 年8 月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的需求,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努力開發與利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要求[1]。 1991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永州境內的瑤族人口在全國瑤族總人口中約占20%,是湖南省瑤族人口最多的地方[2]。 可見,永州的瑤族文化歷史悠久,然而,這些寶貴的文化并沒有被世人很好的開發與利用,失去了實用價值。 永州中小學現有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欠缺,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需求。本文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對永州市區中小學瑤族體育文化進行了初步調查與研究,旨在開發該地區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并有效的加以利用,為豐富該地區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獻出綿薄之力,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長期受競技體育思想的影響,永州市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近幾年變化不大,一直是老面孔的競技項目或是自由活動,大大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內容上的改動和認識較薄弱,大多數的教師主要關注的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的改變,很少有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挖掘和開發新的適合該校體育場地設施和學生需求的體育項目。 目前永州市中小學常用的體育課程項目,項目內容最多的是新興體育項目,其次是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最少的是改造后的運動項目。說明永州市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主要來自外國的體育項目,受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很大。新興體育項目中,最受歡迎的是籃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籃球、乒乓球主要是男生比較偏愛,而健美操主要是女生比較偏愛。 民族民間體育項目中拔河、丟沙包、跳繩是學生們普遍喜歡的。 改造后的運動項目也非常受小學生們喜愛。 但由于受到其他主項科目的影響,體育課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占用了,特別是在偏僻的小學和高考班中,一個學期下來,可能就幾節課的時間用來上體育課, 而且個別學校甚至未配備專門的體育教師,而是由其他的任課教師或班主任兼任體育教師一職,這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挫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永州的瑤族文化歷史悠久, 在中國瑤族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同樣,他的傳統體育項目也頗具特色,值得我們開發與利用。 通過調查,我們也了解到,民族民間體育的內容并不多,但是很受學生的歡迎。 因此,永州市瑤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們要開發與利用的關鍵與重點。 它比較有特色并且易于在中小學開展的項目主要有:人龍、長鼓舞、木棒球(瑤語稱“毛萊球”)、瑤拳、瑤舞、舞龍燈、搶花炮。 其中長鼓舞于2008 年3 月被國家文化部正式確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拳、瑤舞、舞龍燈廣泛流行于瑤族民間。
以上幾種運動目前只是偶爾在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的中小學中有過開展,但持續時間并不長,也沒有被廣泛的利用與推廣。在永州其他地方,特別是市區幾乎看不到這些項目的影子,而這三個項目在開展過的地方非常受學生的歡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玩,娛樂性和健身性強。
由于受到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大多數的學校大量引進了西方的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等,但是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將這些項目于本地區、 本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條件和需求相結合,進行相應的改造,以至于開展效果不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很高,再加上體育教師的不專業性和教學方法的枯燥和不靈活性導致出現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現象。 因此,各所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加強對現有十分豐富的運動項目進行改造,低年級與高年級應區別對待,可激發大量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提高教學效果。 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1)可操作性原則。 就是我們對體育項目的改造工作應是在本校和個人能力范圍之內,否則改造不成功或不完全,改造后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2)大眾性原則。是指我們改后的與體育項目去掉學生不感興趣的重復、競技性強的成分,使其適合該地區大部分學生學習。 (3)健康性原則。 是指改造后的項目應去掉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力的成分,包留能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健康發展的成分。(4)區別對待原則。 是指改造后的器材,場地設施適合考慮中小學生的不同年齡、性別、身高等特點。
每個人都喜歡新鮮的東西,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亦是如此。 由于新興運動項目的隨意性、易學性、休閑娛樂性等特點而受到大量人群的追從,己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的內容。
永州地區的中小學對體育課程的投入力度不是很大,體育場地設施不是很完善,有的學校甚至沒有田徑場,只有幾個簡單的乒乓球臺,場地器材簡單、陳舊而且數量有限。對于這種情況,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如街舞、瑜伽、有氧舞蹈、踏板操等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只要有一塊干凈的空場地基本就能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們遇到自己沒有接觸過的項目,興趣也會極高,自然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添置一些器材,如:瑜伽球、啞鈴等,讓孩子們手中拿著一些小器材,一方面,他們的積極性會加倍提升;另一方面,這些器械操的練習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永州市中小學目前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與利用狀況并不理想,該地區有很多可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包括具有該地區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與利用、對現代體育的改造以及新興體育項目的的開發利用。其中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中長鼓舞、人龍民族特色極為濃厚,值得我們開發與利用。現有體育項目的改造工作需要體育教師及學校領導花費較大的精力、 智慧和勇氣,使其更加適合我們的學生學習。 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很適合于在一些體育場地設施有限的學校進行開展,但是對體育教師的水平要求較高,需要他們不斷努力的學習。但不管開發哪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都或多或少需要政府和學校領導的大力積極,如果連基本的體育課程時間安排和體育教師的配置都不能滿足的話,所有工作都將無法展開。
[1]李林.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理論與實踐[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
[2]陳永祥,葉國香.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永州瑤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調查[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28(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