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文 胡良斌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為了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下發 《關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工作的通知》,要求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規模,促進研究生培養結構的調整。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實出發,逐漸將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教育將逐漸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目前,由于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中較多地移植了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特別是在制訂教學計劃、論文選題、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等方面存在照搬學術型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以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不能凸顯,達不到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積極推進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加強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銜接變得更為迫切。
為主動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高校積極加強與科技信息情報部門及企業合作,參與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組建產學研戰略聯盟。將高校與企業組建人才培養創新平臺模式引入到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能夠向研究生教育提供實踐機會、需求信息、政策支持和財政資源,成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徑和研究生培養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進行實踐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2]。
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是高校、企業、學生三贏的培養模式:(1)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為企業培養合格人才。由于研究生在企業工作兩年,企業對研究生的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有全面了解,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要考慮選留對象[3]。(2)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一方面有利于利用學校的科技資源,實現企業的產品、技術更新,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研究開發成本,充分利用高校優秀的、廉價的人力資源,研究條件和科技資源,跟蹤產品技術發展前沿。(3)有利于高校科研以需求為導向,促進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鏈條的形成,使得科技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時也有利于導師尋找新課題。
企業實踐環節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其實踐性得到最大體現的環節,同時也是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最大區別。落實企業實踐環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4],實現高校、企業、研究生三贏的局面。
我校機械工程學院與數十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共同組建了汽車零部件產業聯盟,并在汽車零部件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開展合作。機械工程學科借聯盟合作,與衡陽運輸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聯合培養方面開展合作。(1)采取學院推薦、學生自愿和擇優錄用的原則選派優秀研究生到企業完成學位論文培養過程。學校對基地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注重發揮企業雙方導師生產實踐方面的優勢。(2)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集中在第一學年在學校修完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和學分,并且根據企業技術需求開設特色課程。例如專門為聯合衡陽運機創建的基地培養的研究生開設了 《鋼結構與有限元分析》、《皮帶運輸機械設計》等課程。(3)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密切合作,根據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和實施學位論文培養計劃,在研究生的實踐環節、學位論文和實際工作等方面進行指導,研究生培養基地能為研究生提供大量實用性、系統性,適應企業技術攻關的論文選題,使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得到保證。例如:聯合衡陽運機創建的基地培養研究生選題主要根據企業在運輸機械在鋼結構設計方面的技術要求以及學院在ANSYS有限元方面科研基礎進行選題。(4)在聯合培養基地完成論文實踐環節。工作期間所形成的科研論文,經校企雙方認可,并經企業審核同意后,方可發表,避免技術泄密。在聯合培養基地研究生科研成果之產權歸屬,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通過地方政府科技部門搭橋,為校企合作提供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為高校與企業合作促進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鏈條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構筑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平臺——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理順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研究生教育的關系,提高人才培養在合作框架內的比重,拓寬了機械工程領域開展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科學研究渠道。
[1]張振剛.關于研究生培養機制建設和發展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0):29.
[2]張云,聶瑾芳,等.對校企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若干思考[J].廣州化工,2011,39(14):166-167.
[3]王德忠,胡榮.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因素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4]于洋,高宏偉,趙亞威.產學研合作機制下的校企聯合實踐基地建設探討[J].高教論壇,2010(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