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
(遼寧省環境監測實驗中心,遼寧 沈陽110031)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能源消耗增加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環境空氣質量問題也日益嚴重??諝赓|量自動監測站是空氣質量監測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手段[1],受到高度重視并加快建設。目前,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已經建立并逐步完善,基本已經完成從手工監測到自動監測的轉變,與手工監測相比,自動監測過程由于其人工介入步驟逐漸減少的特點,對質量保證環節的要求更加嚴格和復雜,而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其質量保證體系遠不如手工監測那樣成熟和完善。因此如何有效開展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質量管理工作,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
遼寧省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發展較快,自1991年遼寧省第一批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在大連安裝運行,目前全省有77套自動監測子站覆蓋全省14個市,并實現了自動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其中6個全國環保重點城市除向省中心傳輸數據外,還與國家總站聯網,實時發布監測數據。遼寧省自動監測子站設備主要制造商為大西比和熱電公司,主要監測項目包括SO2、PM10、NO2,部分子站還開展了 CO、O3、PM2.5、CH4等項目。隨著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的實施,“十二五”期間遼寧省進一步加大了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投入,陸續增加監測子站數量及監測項目。
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的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工作由各市站負責,各市站自動監測人員基本能夠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定期做巡檢、校準等工作。省中心通過每年兩期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質控考核和現場檢查,督促各市進一步做好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質控考核主要是通過現場分析二氧化硫標準氣體,檢驗自動監測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序和儀器設備的性能是否穩定?,F場檢查內容包括質量管理制度、運行維護記錄和校準記錄等,全面檢查子站日常運行管理工作情況。
由于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其自身的復雜性,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技術體系尚未完善,從現場檢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各市自動監測工作沒有形成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自動監測工作的規范開展。自動監測有別于傳統的實驗室監測,具有在開放性較強和可控性較弱的系統中實現連續監測的特點,分析儀器在長期的工作中都必然會產生響應漂移。因此,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實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非常重要[2]。大部分自動監測人員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質量意識薄弱,而質量管理人員由于不了解自動監測技術,沒有合理開展質量監督,使自動監測成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的盲點。
要進一步做好遼寧省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結合現有工作情況和存在的不足,分析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各環節質量要求,研究有效的監控手段,建立先進、完整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運行、監督、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質量體系,明確人員崗位責任,規定系統運行,以及監督、考核和評價的具體要求,有效監控空氣自動監測子站數據質量。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監測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是指貫穿從氣體采樣開始到監測數據上報的全程的質量管理方法[3]。所以,應針對整個監測過程中關鍵環節要求,制定詳細的作業指導文件,包括子站巡檢、設備維護維修、量值溯源、故障處理、數據傳輸和審核等具體內容,制定的操作細則必須針對實際工作情況,內容具體細化,可操作性強,真正起到指導監測人員規范開展工作的作用。
人員素質的提高是保證自動監測數據準確性和可比性的重要保障[4]。從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的人員必須不斷加強學習,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技術。由于分析儀器涉及到環??茖W、物理、化學、計算機、光學多種學科,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勝任此項工作[5]。應不斷完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人員培訓機制,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培訓,包括各項監測技術和質量管理要求,培訓方式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既可以通過集中授課,也可以組織座談交流,根據培訓目的選擇能夠有效保證培訓效果的方式,使培訓工作真正發揮提高監測人員技術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的作用。
建立健全監測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是開展質量監督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手段[6]。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開展,需要通過開展有效的質量監督來確認和進一步督促。質量管理人員首先要明確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各工作環節質量管理要求,制定詳細的質量監督檢查計劃,明確監督檢查工作開展的方式方法等具體要求,根據實際工作情況,確定監督的頻次和重點,認真按計劃落實監督檢查工作,并對監督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為規范開展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各項工作提供保障。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是無人值守、長期連續自動運行的,所以有效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是保證自動監測數據質量的關鍵,要規范開展遼寧省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質量管理工作,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細化各項工作要求,加強人員培訓和質量監督,全面保障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準確可靠,從而為掌握城市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為宏觀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及時的依據。
[1] 師莉莉,向 峰.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探討[J].環境科學導刊,2012,31(5):119~121.
[2] 崔衛濤,胡青鋒,王永龍,等.空氣自動監測系統中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探討[J].綠色科技,2012(11):173~174.
[3] 劉世朋,江豐登.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方法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6):240~242.
[4] 洪 正,馬荻荻,徐 鴻,等.空氣自動監測站質量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07,23(5):41~43.
[5] 翟銀煥,付喜軍,黨 龍.淺談環境空氣自動站管理和控制[J].科技視界,2012,5(15):230~231.
[6] 夏 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