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濤
(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肥城271608)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麻痹大意,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違反了“三大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違章指揮、違章操作時有發生。
特種作業人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掌握特種作業技術不嫻熟。根據統計,在煤礦機電出現事故中,大多是因為職工對技術工種安全操作知識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夠,是造成多發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采掘一線電機車司機不穩定,農協工、農換工多,文化基礎差,工作無長期打算,學習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差,素質極低,給機電運輸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
在特殊工種人員不夠用時,指令性的臨時工人頂替。
特種作業人員的頻繁調換,崗位的調整,給安全埋下隱患。特別作業人員大都是經過當地勞動部門或供電部門專業培訓取得操作合格證后作業者,對他們的工種不宜隨意予以變動。但是,礦山某些技術性工種,有些企業主管不考慮學識水平,不講究用工要求,而是當作好工種,并通過人情關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員充塞進去,加之一些人員不鉆研技術業務,違章違紀現象比較突出。另外,臨時性工作調整時安全培訓工作沒有及時到位也帶來了安全隱患。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嚴,機運標準化工作難以到位;二是,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不夠,特別是用人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崗之后,職工都在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下工作,有的崗位還打破了8 小時工作制做連班,要抽出人員進行脫產培訓的確很難。
一是,崗位責任制不健全,對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隱患得不到及時整改落實;二是,安全制度執行不嚴,對安全考核不夠嚴厲,安全獎罰不及時兌現,影響了管理人員反“三違”的積極性;三是,對事故處理未嚴格按“三不放過”原則分析處理,處罰太輕甚至層層保護,不嚴肅追究責任,職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結果是事故重復發生。
在煤礦建設時,煤礦設備的投入必須成套,而且相互之間必須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資金數目相當大,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難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礦機電設備更新速度較慢,設備相對老化。另外,我國煤炭行業的設備制造業,由于科學技術、工藝設計、原材料、 加工制造及檢測手段等綜合配套能力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電子、液壓及機械零配件等行業的能力不相匹配,導致煤炭行業整體裝備相對落后,設備維護工作量大。
我國煤礦生產設備品種少、水平低、質量差,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和機械基礎產品還不能滿足煤炭工業迅速發展的要求,比如液壓支架、采煤機、掘進機、重型刮板輸送機等都是在引進技術基礎上完成的,對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現狀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機電設備的選型要求配套化,對不同的地質條件、使用人員及管理水平等有較強的適應性。而實際情況則是設備與條件不相適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磨合期內,往往事故率較高。
如今正規煤礦大多采用了采煤機、運輸機、掘進機、支架等一系列的先進采掘設備,逐步由機械化向自動化邁進,但長時間運行和在運行當中職工操作的失誤都會引起設備的損壞,這就要求對設備檢修必須做到認真、細致、全面。現在的煤礦職工整體素質不高,再加上設備陳舊,本身維護工作量很大,所以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只能是哪壞修哪,年檢月檢工作很難進行下去。據統計,發生的機電設備事故約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規范、檢修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及時檢修,防患于未然。
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對各種設備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強培訓,嚴格管理,減少和杜絕機電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
要強調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煤礦采用承包機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監察力度,要時時事事把安全工作擺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終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
在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的同時,煤礦在購進機電設備時,各個廠家所生產的配件在細節上存在差異,更有一些小廠家為了自身利益,偷工減料、降低成本,這也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檢修帶來了一定影響。
煤礦機電工種技術性較強。不能以照顧的身份出現,盡量減少或者不使用臨時用工。特殊工種不能調換頻繁,要嚴格考核發證,堅持持證上崗。
要加強特殊工種的用工制度管理、職工的安全業務培訓及安全工作。由于煤礦機電運輸各崗位工種的技術性較強,應由思想端正、技術全面的操作人員來擔任。建立競爭機制,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能比武,采取“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業余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與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抓好安全工作,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作業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做好煤礦機電安全管理工作。
[1]劉為玲.淺談煤礦刮板輸送機運行事故的研究與分析方法[J].中國煤炭工業,雜志.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