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明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太倉 215400)
三元即政府元、學校元、企業元。政府引領、學校主導、企業參與,三者共同關注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資源、教學評價,形成具有太倉特色的政、產、學職業教育模式。目前,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太倉市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各專業已經與太倉地方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密切聯系,形成固定工學結合模式的教育體系。企業與學校共享資源平臺,政府則可以享受招商引資的人才資源。
社會需求是課程開發的前提,同時社會需求在課程的開發中起主導作用。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這就必須遵循社會性需求性原則。我校是地方性高校,以服務地方為宗旨,所以在“三元”模式下,必須要以太倉行業市場的需求為主,服務太倉行業,滿足太倉企業的人才需求。職業教育的課程要滿足社會需求即滿足動態發展的勞動市場的需求,這是職業教育的社會屬性。
知識體系是課程開發的基礎,在課程開發中起支撐作用?!叭蹦J较碌闹R體系與傳統的知識體系不同,不僅包括傳統的理論知識的學科體系和以企業行業經驗知識為主體的行動體系,而且包括太倉人文科學、企業文化為靈魂的精神體系。在課程開發同時要遵循理論知識、經驗知識、太倉人文科學、企業文化這幾種不同類型的知識構成的大課程系統,對課程進行集約化開發。
個性發展是課程開發的紐帶,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個性發展主要是職業教育以提高學生素質,增強學生的職業生存和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手段。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多元性,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奧·梅內蓋蒂創立的本體心理學提到人具有一種天生的智慧。在職業教育中只要發掘到學生這方面的智慧,并加以引導可以培養出社會需求性人才。姜大源先生認為人具有多元智能,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根據人的智能結構和智能類型,采取合適的培養模式,來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
太倉市政府每年舉辦校企對接會,為學校和企業搭建橋梁。在政府的引領下,藝術設計專業成為太倉市藝術協會會長單位,由系主任和知名的藝術行業經理擔任會長,簽定共同培養人才的協議。藝術設計專業與太倉的21家藝術設計行業的一線設計師、經理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為政府、行業、學校服務。
藝術設計專業,根據太倉行業發展的動態已經專業發展的需要,在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中每年引入一家企業入駐學校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課堂教學,共同進行產品研發,不斷充實職業專業課程的前瞻性。目前,2008年建系以來藝術設計專業和企業共同開發的項目達16個,共同開發的課程方案5個,共同開發的校企平臺項目課程12個,每學期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兩次。企業入校極大地推進了專業課程的市場化建設,滿足了社會需求性原則,同時也為學生提供隨時實踐的環境。每年企業離校之前,產生的課程資源包含:企業項目庫、教學案例、素材庫、行業發展動態、教學評估報告。企業入校極大的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推動了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步伐。
藝術設計專業面向太倉市藝術行業進行全方面的調研,主要分兩方面:一是,對企業行業的調研,對每年畢業生的需求量、崗位要求進行調研;二是,對畢業生進行調研,對工作的舒適度、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調研。綜合兩方面規劃出每年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建設方案。
藝術設計專業根據太倉的人文、藝術設計行業文化、藝術設計專業理論和經驗等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進行集約化開發。根據職業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分為職業素質課、職業發展課、職業技能課三大模塊。其中職業素質課主要對太倉人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職業發展課程主要針對學生個性進行設置的方向性課程;職業技能課是和企業共同制定的專業平臺課程。課程的模式是工學交替,專業教師和企業設計師成立課程開發團隊,共同編制課程標準并組織教學。
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采用工作室為輔、企業教學為主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以企業的項目為主線,完成項目的設計。由企業的設計師擔任學生的專業導師,參與企業項目的開發,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和職業崗位真正“零距離”接觸。最終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校企合作課程的教學評價以完成企業項目活動的質量為依據,采用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學生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相結合方式。注重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手段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角度多元化。建立企業行業共同參與的由任課教師、專業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學生、學習小組等組成的教學評價隊伍。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對專業教學的成果在太倉博物館進行展覽,由社會各界人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從而拓寬專業教學評價的空間。
在探索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三元”模式下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藝術行業的高端項目,現有師資水平還無法適應這類型項目的設計要求。企業設計師的專業課程教學周期與企業藝術訓練周期的融合,給傳統教學周期以學期為單位帶來挑戰,課程實施需要充足的場地、設備和資金投入等,這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
總之,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的要求,政、產、學合作背景下構建“三元”課程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所在,政府獲得招商資源和地方的經濟發展、企業獲得員工資源和項目外包開發、學校獲得免費的企業培訓師資源和課程資源。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發和建設必須走政、產、學相結合的道路以培養適應地方性藝術設計崗位需要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曉明.整體性課程結構觀與優化課程結構的新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