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明 孫 潔 梁仁濤 蔣 楠
淮南新康醫院CT室,安徽淮南 232007
高張力性與低張力性;臨床尿液檢查如何;不處理。多排CT的優勢: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可靠的確診資料,可以診斷98%以上的結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以治療,降低病人的痛苦。有時限性與自愈性。
結石是引起的急性輸尿管梗阻最常見的原因,多排CT掃描是目前診斷結石的首選,可達98%的陽性率;文獻對急性結石梗阻繼發改變如腎周滲出等有描述且闡明原因,但較少關注臨床意義,因此試圖加以補充與總結。
收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間因腰腹痛而行雙腎輸尿管CT的病人,證實為泌尿系統結石的病例共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年齡介于20~85歲之間,平均年齡約46歲,患者疼痛發病1~5 d內有66例,占62%;病史5 d以上至數年占42例。其中5例因IVP未明確病因后立即行CT掃描。12例病人行隨訪復查。
本院CT機為GE lightspeed 16及64多排CT,掃描方法以平掃為主,5例IVP后掃描有增強效果,掃描范圍從腎上極至恥骨上緣水平,螺距1.375:1,常規0.625~1.25 mm薄層重建,并行MPR,CPR多平面重組。
在PACS軟件上連續瀏覽0.625 mm薄層圖像,觀察腎外形、密度,測量患腎與對側腎臟的密度差異,統計結石大小、數目及部位,腎、輸尿管梗阻積水情況,腎、輸尿管周圍滲出的例數,結石周圍輸尿管增厚情況。以及病人在針對結石手術或碎石后的隨訪復查變化。
急性結石性輸尿管梗阻的CT表現。
CT發現高密度結石105例,占97.2%,有腎盂/輸尿管擴張但CT未發現明確結石者3例。105例結石者分布情況:腎輸尿管多發者72例,單發輸尿管結石者33例,輸尿管結石最大者19 mm,最小者2.5 mm。位于輸尿管上段38例,中段15例,下段52例。
①腎影大小:增大者79例,縮小者5例,正常者24例;其中急性發病者腎影輕微增大者54例,占54/66(80%);而非急性梗阻者腎影增大25/42(59%),多為腎臟中、重度積水所致;腎影縮小者有長期慢性病史。②腎及輸尿管周圍滲出:表現為腎及輸尿管周圍脂肪間隙輕重不一的脂肪密度增高及液體樣密度影,急性梗阻者47例,占47/66(71.2%)。而非急性梗阻者僅有4例,4/42(9%),其中有兩例合并炎癥,兩例為長期結石病史結石移位致疼痛急性發作。③腎臟低密度改變:共86例進行了CT值測量,其中急性梗阻者49例,表現為患腎密度輕度減低34例占34/49(69.3%),尤以髓質密度減低為著,并可出現皮髓質分界模糊,平均CT值低于對側正常腎臟2-10HU之間,實際操作中CT值測量誤差較大,建議對雙腎進行窄窗觀察反而可以主觀評價。10 d后復查低密度改變趨于消失。而非急性梗阻者兩腎實質密度基本一致;④腎輸尿管積水,輕度64例,中度29例,重度10例,2例無積水。其中急性梗阻者無一例重度積水。而重度積水發病皆在30 d以上。⑤出現結石周圍輸尿管壁增厚、毛糙(環征),共76例,占76/108(70.4%),急性梗阻者42例,42/66(63.6%),且邊緣模糊;非急性梗阻者34例,34/42(80.9%)。
5例腎盂輸尿管擴張伴排空功能皆延遲,而3例表現患腎實質仍有造影劑滯留形成的高密度影。
病人出現大、小腸的充氣、擴張,但未見液平面,共出現8例,皆出現在急性梗阻者。
7例結石術后3~5 d復者,腎臟、輸尿管異常基本消失;3例試圖保守治療者,因結石位置下移至第二、三狹窄區而梗阻加重,CT示腎、輸尿管周圍出現滲出。2例無明顯變化。
①患腎輕度增大,腎實質密度減低,考慮為梗阻后的腎水腫。②患側輸尿管或腎周圍滲出,Lee.J.K.T等認為當輸尿管出現一急梗阻時腎盂腎盞的壓力在短時間內從0上升至70 mmHg以上,腎盞穹窿自發性破壞,尿液外滲,流入腎輸尿管周圍的腎周間隙內所致。③腎、輸尿管的輕度積水、擴張,無一例發生重度積水,考慮與腎臟對積水壓力的調節以及尿液外滲后壓力的釋放有關。④靜脈注射造影劑后表現為患側腎實質及腎盂內造影劑廓清延遲,考慮與腎盂高張力及腎實質分泌功能下降相關。⑤結石周圍輸尿管壁增厚且邊緣模糊,代表輸尿管壁的機械刺激與水腫。⑥腸脹氣,是劇烈疼痛時胃腸道的反應,多種急腹癥皆可出現,不具有特異性。
①單個或多種繼發征象出現,是診斷急性梗阻的比較可靠的依據,并可提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②與結石位置、臨床腹痛或腎絞痛的持續時間以及腎、輸尿管對壓力的反應和調節水平相關,但并不與預后密切相關,有明顯的時限性,不需直接處理。③認識相關征象,可以與腎、輸尿管周圍炎性滲出鑒別,后者有炎癥的相關癥狀,臨床血生化或尿液檢查的異常。
總之,64排CT對急性輸尿管結石梗阻的診斷具有明顯的優勢,繼發征象提供了急性梗阻的證據,對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診斷亦具有一定的提示意義,但不影響預后,并需與炎癥鑒別。
[1] 唐光健.泌尿生殖系統影像診斷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27-129.
[2] 李松年.中華影像學·泌尿生殖系統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1-145.
[3] 盧延,張雪哲.腎輸尿管CT及MRI診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82-85.
[4] 王繼琛.泌尿生殖影像病例點評239例[M].2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152.
[5] (美Lee.J.K.T)等編著,尹建忠,張江龍譯.體部CT與MRI對照[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8:118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