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詠梅
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人民醫院,云南怒江 673400
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又稱新生兒剝脫性皮炎,是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一種嬰幼兒皮膚感染性疾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全身廣泛性紅斑、松解性大皰及大片表皮剝脫現象,并常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1]。起病較急驟,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導致敗血癥、肺炎的發生,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現選取該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間收治的1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如下報道。
該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間共收治4S綜合征患兒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日齡6~16 d,平均(12.5±3.4)d,體重3.2~4.3 kg,其中早產兒1例。所有患兒均來自經濟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均于發病后1~3 d內入院就診。檢查發現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癥狀,且表現為全身或局部彌漫性的紅斑,1~3 d后,紅斑樣皮膚開始起皺,稍用力摩擦即出現大片剝脫,露出紅色糜爛面,形似燒傷樣。部分嚴重患者可出現結膜炎、口腔炎癥等。經皮膚細菌學培養發現所有患兒均呈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體征。
1.2.1 皮膚護理 將患兒置于溫度為30~32℃的暖箱中,全身裸露,以便觀察患兒皮損的進展及恢復情況。保持患兒皮膚的清潔衛生,墊尿布時注意保持尿布的干爽、柔軟、平整,每日早晚各更換一次,大小便時亦需及時更換,并用溫開水清理干凈皮膚,防止感染。經常給患兒翻身,促進破損部位的皮膚恢復,注意翻身時動作輕柔,并隨時檢查患兒受壓部位皮膚的康復情況。對于病變早期的患兒可先用1%的PP粉給患兒洗澡,而后于糜爛處涂抹1%的新潔爾滅軟膏,3次/d,涂抹時需注意手法輕柔,防止表皮的大片脫落。
1.2.2 消毒隔離 每日對病房進行1 h的紫外線照射消毒,并對暖箱內外用84消毒液進行擦拭。經常開窗通風,保證病房內空氣的流通,注意維持室內空氣的濕度及室溫。護理人員在每次行常規檢查時均需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洗手、戴口罩,防止繼發感染。患兒入院期間禁止家屬進行探視,尤其是患有化膿性疾病的家屬[2]。
1.2.3 口腔護理 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濕棉棒對患兒的口腔進行清洗,2次/d,同時密切觀察患兒有無口腔炎癥的發生,對于喂奶后口周殘留的奶漬需及時清理,防止口周炎癥的出現。
1.2.4 眼部護理 對于發生結膜炎的患兒,可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濕棉棒對瞼緣進行擦拭,即出即擦,并滴入托百士眼藥水1~2滴,每日2~3次,減少膿性分泌物的滲出。
1.2.5 喂養護理 對于頻繁嘔吐、腹瀉的患兒喂奶時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耐心喂養,注意動作輕柔,防止皮損范圍的擴大。對于病情嚴重而不能正常進食者,可暫時通過靜脈注射必需的營養物質維持。患兒因破損范圍較大,增加了穿刺的困難,因此注射時需注意動作嫻熟,爭取一次成功。
1.2.6 密切觀察病情 定期測量患兒的體溫,對于高熱者可給予冰袋等物理降溫方法[3]。并隨時觀察患兒皮損范圍、結膜及口周炎癥、嘔吐、腹瀉等變化,以及時通過注射抗生素、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相應措施進行治療。
1.2.7 心理護理 患兒因年紀較小且病情急重,對疼痛不能做出表達,而表現為哭鬧不止,再加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不充分,盲目的增加了其焦慮、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主動與家屬進行耐心交流,向其詳細講述治療的原理、方法以及預期的療效,使其消除緊張、疑慮的不良心理,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從而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
經有效的護理干預及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之后,本組1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患兒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且全部治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及創面瘢痕形成。住院時間8~20 d。
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一種皮膚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且易繼發其他臟器的感染,死亡率較高。通過加強對患兒治療期間皮膚、面部、病情等方面的護理干預,可極大程度上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治愈率。因此護理人員在掌握疾病的臨床特點的同時,亦須加強對自身操作水平及護理技巧的提高,促進患兒病情的好轉,降低并發生的發生。
[1] 周茂恒.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87.
[2] 徐進,劉艷.金葡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1例[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33(5):503.
[3] 王曉霞,謝志紅,陸錦蘭.莫匹羅星軟膏外用治療金葡菌感染的膿皰瘡臨床觀察及藥敏實驗初探[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1,30(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