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勃
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河南南陽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斑塊破裂誘發局部血栓形成,導致血管閉塞,心肌缺血、壞死。該病發病兇險,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盡早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恢復冠狀動脈血流,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阻面積是臨床治療的關鍵[1]。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以溶栓治療為主,臨床用于溶栓治療的藥物有很多種,但療效存在這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對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對比,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間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并結合心電圖檢查結果確診,按照隨機對照的原則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61.3±2.4)歲。梗死部位:前壁及前間壁19例,廣泛前壁14例,下壁6例,高側壁2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59.7±2.1)歲。梗死部位:前壁及前間壁23例,廣泛前壁12例,下壁5例,高側壁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梗死部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瑞替普酶(愛德藥業(北京)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30095)10 mU,間隔30 min后再次注射10 mU。對照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尿激酶(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44024032)100×104U,然后將100×104U尿激酶溶于5%葡萄糖150 mL中30 min內靜脈滴注。兩組患者溶栓治療后均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連用7 d。
溶栓再通判定指標參照楊西云[2]等人使用的標準:溶栓后2 h內心電圖導聯ST段迅速下降≥50%,胸痛癥狀得到了有效緩解,再灌注出現短暫性心律失常;14 h內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前移,16 h內肌酸激酶高峰前移,滿足以上條件者則認為溶栓再通。溶栓治療后5周內未發生以下情況則判定為溶栓治療有效: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率失常、心肌再梗死;各種出血;過敏反應。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溶栓再通率為92.3%(38/41),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8.5%(24/41)。觀察組患者溶栓治療有效率為85.4%(35/41),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43.9%(18/41)。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例發生皮膚粘膜出血,1例發生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9%,對照組患者治療后3例發生心力衰竭,3例發生嚴重心律失常,2例發生皮膚黏膜出血,1例發生牙齦出血,1例寒戰、高熱,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4%,觀察組無患者死亡,對照組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22.0%。兩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死亡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臨床研究表明[3]:在冠狀動脈閉塞后6 h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溶栓療,能夠使血管再通重新灌注梗死心肌,從而有效地減少或減輕并發癥率、縮小梗死面積、明顯或完全緩解癥狀。
本研究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結果表明:治療后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和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尿激酶治療組患者,而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顯著低于尿激酶治療組患者,這與文獻[6]報道相一致。瑞替普酶保留了t-PA的強溶栓作用,與血栓結合較弱,可在多個部位發揮作用,能夠顯著提高溶栓活性。同時,給藥較為方便,起效較快,半衰期長,具有很強的纖維蛋白選擇性,可優先激活與纖維蛋白相結合的纖維蛋白溶酶原。
綜上所述,采用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確切,能夠顯著提高溶栓再通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具有給藥方便、起效快等特點,因此是一種安全游俠的治療方式。
[1] 張明亮,靖樹新.1150國產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2):50-51.
[2] 楊西云,戴青原,郭濤,等.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J].云南醫藥,2009,30(4):423-425.
[3] 尹文躍.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