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祥
曲靖市師宗縣人民醫院內一科,云南曲靖 655700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O)合并肺結核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肺結核患者是這類病癥的主要傳播者,是結核病中最為常見的類型[1]。WHO統計估算,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3的人口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每一年都有大約八百萬的活動性肺結核新發病例出現,每年大約有200萬患者死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尤其是在生理機能退化、免疫功能減退的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關注的醫療衛生問題[2]。本文針對216患者進行相關研究探討,現報道如下。
本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間,在某院入住治療的21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84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62歲,平均74歲;病程范圍在3~21年之間。所有患者中,臨床表現為明顯消瘦者53例,潮熱盜汗者22例,咯血或痰中帶血者38例,并發糖尿病者35例,并發高血壓者46例,既往有結合病史者22例。所有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桶狀胸。
所有患者經X線檢查,表現結果均不十分明顯,病變范圍廣;同時出現增殖、滲透、纖維等癥狀不明顯;均質性片絮狀陰影表現較多;在肺部中下葉段比較常見。本組患者中6例患者合并繼發性支氣管擴張,在X線表現中呈蜂窩狀改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時,胸片呈點狀陰影,當兩種病變同時存在時,較易發生漏診。
PPD實驗呈陽性者76例,占35.5%,痰涂片查抗酸桿菌陽性者100例,痰培養陽性者42例,其中涂陽及培陽32例,合并支氣管、肺感染136例,痰細菌培養陽性者66例,合并霉菌感染者24例。血清結核抗體陽性者104例。
在積極給予營養支持,并進行常規性平喘、抗感染以及平衡機體水分以及電解質的同時,主要進行抗結核治療。在藥敏試驗之前,依據以往的藥史采用預定方案先行治療,后根據病原菌和藥敏選擇適當的抗生素,主要為第二代和第三代頭孢菌素[3],以及甲硝唑或者氨基糖苷類,并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給予抗霉菌藥物進行治療,以便增加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和方便支持對癥綜合治療。
在積極抗結核和抗炎以及對癥進行免疫治療后,216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經抗感染無效而發生窒息、心理衰竭而死亡,剩余196例老年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療,臨床癥狀得到明顯好轉,肺部感染得到治愈或者好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病癥,其癥狀基本上表現為咳嗽、咳痰、胸悶等,進年來該病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社會威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由于經常性的伴有咳痰、咳嗽、氣喘等癥狀,在并發結核病癥時不會出現明顯的特異性,早期臨床上經常被原發病所掩蓋,導致誤診和漏診的現象十分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項生理機能逐漸退化,致使藥物的半衰期延長,減緩清除率,藥物容易在體內發生蓄積,進而導致毒副作用。所以在治療期間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保肝治療,以免造成藥物損傷。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并的發現和治療與預后有著明顯的關系,因為該病在治療期間很容易發現明顯的并發癥,所以在治療期間要特別注意保護肝臟功能,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同時,在治療期間要做好患者的支持治療,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食欲。對于免疫力相對低下的患者,要適當為其增加免疫藥物,合并低氧血癥狀的患者要進行給養。
為了避免和減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病癥的誤診和漏診現象,醫學上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斷進行臨床研究和試驗,爭取盡早得出能夠進行該病早期診斷的方法,使該病能夠早發現、早治療,盡早幫助患者擺脫痛苦,減少患者的死亡率。
[1] 郝建輝,郭雅惠,姚英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結核50例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11(1):106-109.
[2] 王 亞梅,錢進.老年慢性組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的診治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22):98-102.
[3] 查正科,許發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臨床診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