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蘭 李繼勇
山西省晉城煤業集團總醫院,山西晉城 048006
小腸遠離口腔和肛門,游離于腹膜內,長度大約為5~7米,是胃腸道最難檢測的部分[1]。對于一些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應用傳統的方法很難檢測出來。膠囊內鏡具有易吞服、無痛苦、無創傷、無交叉感染等一系列優點,為小腸疾病的內鏡檢查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徑。現將該院91例患者應用膠囊內鏡的臨床資料做總結報道如下。
2011年8月底—2012年9月該院診斷為上消化道癥狀患者91例,其中男68例,女23例,年齡24~81歲。主要癥狀有腹痛、腹脹、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癥狀。
1.2.1 儀器設備 國產重慶金山科技公司生產的OMOM膠囊內鏡系統;以色列GIVEN imaging公司的Pillcam膠囊內鏡系統。
1.2.2 膠囊內鏡工作原理 吞服膠囊內鏡后,消化道蠕動的同時進行實時攝像,并將圖像以無線方式傳輸至攜帶在患者體外的圖像記錄儀上存儲,最后膠囊自肛門排出。
1.2.3 膠囊內鏡檢查 患者術前1 d全流質飲食,晚餐后開始禁食,并用3000 mL溫開水沖服3盒電解質聚乙二醇。檢查前30 min再服用二甲硅油散5 mL加溫開水60 mL。檢查過程采用實時監控,并不斷變動患者體位。
觀察并記錄膠囊內鏡通過消化道各部分的時間。檢查的成功率及檢出的疾病,患者對膠囊內鏡檢查的順應性、不良反應與胃鏡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本次所研究的91例患者有90例順利完成了膠囊內鏡檢查。
膠囊內鏡攝片時間為7~13 h,其中通過食管、胃、十二指腸降段、到達回盲部時間分別為0.1~5 min、20~90 min、2~11 min、3~6 h。
91例患者中成功通過率為98.9%;其中55例患者發現病變,檢出率為60.44%,明確疾病性質為46例,1例小腸出血未明確病因。檢出的病變包括小腸潰瘍及小腸血管病變。91例患者順應性良好,僅1例出現膠囊滯留。
小腸解剖關系較復雜,是臨床消化道常規檢查的盲區。目前,由于現用的檢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圍和頻率[2]。Fireman Z等研究表明,膠囊內鏡除了可以觀察全部小腸,在檢查過程中無任何不適優點外,大多數患者較容易接受,顯示了其在小腸檢查中的優越性[3-4]。本次研究所檢查的患者中年齡最大者為81歲,在檢查過程中無任何不良反應,且圖像清晰,還可提供全胃腸道圖像等一系列優點,這就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小腸疾病的陽性發現率。
膠囊內鏡的并發癥較為少見,最常見的為膠囊嵌頓、滯留。衛煒[5]等報道的33例行膠囊內鏡檢查小腸腫瘤患者中,有10例發生膠囊滯留,最終9例自行排出,1例經手術取出。本次研究僅有1例出現膠囊滯留,考慮可能與病例選擇有關,比如腫瘤病人比較少。其次是接受檢查的患者在檢查前均行小腸鋇餐及胃腸鏡檢查,已排除了消化道梗阻、憩室等病變有關。
雖然膠囊內鏡在小腸疾病診斷中具有很重要的價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不能對可疑病灶進行反復觀察,不可以進行組織活檢、不能觀察到完整的胃和結腸等[7]。但與傳統檢查相比,操作簡便,圖像清晰,無創傷。目前膠囊內鏡主要針對小腸疾病,對于一些不能耐受普通胃腸鏡的患者來說是個福音。
[1] 黃文柱,張亞歷.現化小腸病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
[2] Pennazio M.Small bowel endoscopy[J].Endoscopy,2004,36(1):32-41.
[3] Fireman Z.What is the optimal bowel preparation for capsule endoscopy[J].Nat Clin Praet Gestrcentero2 Hepatol,2008,5(8):416-418.
[4] Leighton JA,Sharma VK,Hents JG,et al.Capsule endoscopy verbus push enter oscopy for evaluation of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1-year outcomes[J].Dig Dis SCi,2006,51(5):891-899.
[5] 衛煒,戈之錚,高云杰,等.膠囊內鏡在小腸腫瘤診斷中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2):820-823.
[6] 練海燕,潘美云.膠囊內鏡檢查對小腸疾病的診斷價值[J].求醫問藥,2012,10(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