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河南鄭州 450007
顱腦腫瘤是一種具有多種臨床表現的疾病,其癥狀主要有頭痛、惡心、視力模糊等,由于這些早期癥狀不具有典型性,因而極易誤診。顱腦腫瘤的晚期患者會出現劇烈疼痛、癲癇等癥狀。但是,一旦發展成為晚期腫瘤,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目前多采用外科手術來治療顱腦腫瘤。本文選取該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顱腦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顯微外科治療。在手術后6~12個月內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以探討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腦腫瘤的臨床效果。
選取該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顱腦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51例,女性29例,患者的年齡跨度為17~68歲,平均年齡為42.01歲。80例患者中共有29例后顱窩腫瘤,14例垂體腺瘤,15例額葉腫瘤,11例矢狀竇腦膜瘤,7例大腦鐮腦膜瘤,4例大腦凸面腦膜瘤。
首先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初診、顱腦腫瘤的患者會出現頭痛的癥狀,晚期腫瘤患者還會出現頭部脹痛。隨著患者顱內壓力的升高,患者還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由于眼底水腫,患者還會出現畏光乃至失明的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癲癇。通過實驗室的科學檢查,可以發現患者腦脊液壓力明顯升高,蛋白含量也增高,白細胞數量大幅度提升。對患者進行CT檢查,能夠發現患者的病變部位信號的強度發生明顯改變。
在手術前,應當讓患者保持合適的體位并對頭顱進行固定,在氣管進行插管輔助患者進行呼吸。之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消毒,鋪上一次性手術巾。對所有患者均進行顯微外科手術,其中有61例患者對腫瘤進行了全部切除,19例患者進行了大部腫瘤的切除。在手術中,有33例患者出血量偏大,進行電凝止血后情況好轉。
在手術后應當將患者轉入重癥監護室,對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密切監控。同時,還應當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營養支撐,預防患者出現術后感染等并發癥。在患者出院之后6~12個月后對其進行隨訪,對其恢復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對患者進行CT復查,了解患者在手術后的生活能力等情況。
手術后,80例患者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手術后共有6例患者出現的感染,感染率為7.5%,經治療后恢復正常。1例肺癌轉移患者在手術后1個月死亡,其余患者在手術后12個月恢復良好,能夠進行正常的生活。
顱腦腫瘤的發病人群不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男女發病比例約為5:4。根據患者腫瘤的不同生長部位、病變性質、生長速度以及和鄰近結構的關系,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顱內高壓的癥狀。在本次研究中就能發現,患者均有頭痛和水腫的癥狀。一旦腫瘤壓迫了鄰近的大腦組織,患者還會出現癲癇、癱瘓等癥狀,部分患者的內分泌也會出現紊亂。目前治療顱腦腫瘤主要有內科治療、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三種方法。內科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辦法癥狀的治療。放射治療主要是針對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其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伽馬刀定位治療和常規放射治療。伽馬刀治療的原理是伽馬射線會破壞腫瘤組織,這種方法的痛苦較小,但是患者多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而且由于放療設備具有副作用,這一方法在患者中影響力較小。外科手術也分為兩種,即常規開顱術和縣委外科手術。常規的開顱手術有很多缺陷,如創面大、出血量大、易感染、致殘率高等,臨床效果不佳。顯微外科手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創面小、手術時間短、安全、副作用小的特點,取得了較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顱腦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顯微外科治療。在手術后6~12個月內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80例患者均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手術后共有6例患者出現的感染,感染率為7.5%,經治療后恢復正常。1例肺癌轉移患者在手術后1個月死亡,其余患者在手術后12個月恢復良好,能夠進行正常的生活。因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腦腫瘤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術后并發癥也較少,大部分患者也能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在進行顯微外科手術前,應當及早對患者進行CT檢查,對患者的影像資料進行仔細分析,以盡早確診并準確定位腫瘤的位置和病變情況。在手術過程中,應當開放腦池放出腦脊液以減少手術對腦組織的牽拉。手術后,還應當密切監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總之,顯微外科手術對腦組織的損害較小,術后并發癥也較少,值得臨床推廣實踐。
[1]馬如鈞,張偉,劉永,等.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腦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9):38-39.
[2]王樹清,陳淑玲.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腦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0):102,106.
[3]趙澎,趙巖,張偉,等.超聲引導下微創手術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23):16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