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鋒 韓新巍 張建好 任建莊
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介入科,河南鄭州 450002
腎錯構瘤主要是由完整成熟的平滑肌、血管以及脂肪組織所組成,各個腫瘤之間所含有的成分比例并不一致。以往因為對于腎錯構瘤經常出現誤診的情況,所以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障礙,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腎錯構瘤術前診斷已經完全實現[1]。現對我科2012—2013年腎錯構瘤影像診斷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腎錯構瘤患者共7例,所有患者均進行了常規的CT以及MRI掃描,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最大的為62歲,年齡最小的為22歲,平均年齡為42.5歲。結果顯示患者病灶均為單發,其中有4例患者病灶位置為左腎,3例患者病灶位置為右腎,在進行檢查之后進行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治療且對患者進行半年時間的隨訪。在7例患者當中有4例患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腰部腫脹以及不適,2例患者鏡下檢查呈現血尿,1例患者出現瘤體破裂出血,在檢查之后進行栓塞治療。
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治療方法具體如下:患者保持仰臥姿勢,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局部麻醉之后應用Seldinger技術進行右側股動脈的穿刺,將5FYashiro導管引入到腎動脈內進行造影,以造影的結果作為依據,選擇到瘤體供血動脈里面在透視之下進行PVA顆粒的注入,劑量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有所選擇,以及注入無水乙醇進行治療,手術完成后給患者注射抗生素還有對癥進行支持治療。
7例患者經過影響檢查之后結果均顯示在病灶當中存在有脂肪組織,MRI結果上出現有短T1長T2信號,CT影像上面存在有脂肪密度影,CT值如下(-90--25)Hu,在脂肪背景當中,存在有一定數量不等的軟組織影,其中有2例患者主要是軟組織,5例患者主要是脂肪成分。血管造影結果顯示腫瘤部位的血供相對豐富,腫瘤血管有明顯增粗以及迂曲的跡象,末梢分支呈現增多以及紊亂的跡象,有3例患者在迂曲的血管上面存在有體積不一致的小動脈瘤突出,1例患者伴隨有造影劑溢出的征象。在進行超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手術之后,患者均沒有表現出感染以及瘤體破裂等并發癥,6例患者出現腰部隱痛還有發熱的癥狀,在進行對癥治療后得以緩解并順利出院,患者住院時間最短為7 d,最長為10 d。治療之后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2例患者的鏡下血尿癥狀消失,3例患者腰痛癥狀消失,1例瘤體較大的患者,腰部脹痛的癥狀得以緩解;6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面縮小病灶,1例患者的病灶變化并不明顯。
腎錯構瘤,也被稱為是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腎臟腫瘤當中屬于較為少見的一種,有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該腫瘤發生的概率大約僅有0.13%左右,在以往該疾病在診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臨床上面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造影技術的成熟,對該疾病的檢出率已經有顯著提高[2]。
腎錯構瘤在臨床上面的表現并沒有特異性,因此對其診斷方式是以CT還有MRI造影作為主要手段。臨床上面將B超作為篩查手段,B超聲像圖上面顯示高低混雜回聲,對于腎錯構瘤的診斷有著一定的幫助,但是一部分腎細胞癌在B超結果上面也顯示為高回聲占位。在腎錯構瘤診斷當中,CT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該疾病的診斷關鍵在于瘤體里面是否存在有脂肪成分。薄層CT平掃如果發現患者腎腫塊當中存在有脂肪成分,則顯示有可能是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錯構瘤是以平滑肌為主,表現為等密度或者密度稍低的軟組織腫塊,當腫塊出血的時候密度會變現得稍高[3]。
一般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對掃描進行強化:①對于富血管者,在皮質期會有明顯的強化,密度與腎皮質接近而在腎實質期的時候密度則會出現減退甚至是低于腎皮質,這一類腫瘤在臨床上面經常被誤診為腎細胞癌;②腎錯構瘤主要是以平滑肌為主,在皮質期時腫瘤會出現輕度強化,在瘤體里面能夠見到數量不一的血管影;③當合并瘤出現大出血的時候會對脂肪密度有所掩蓋,因為出血的原因對于強化程度還有表現形式在判斷上面容易出現差錯。目前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大概有比例為4.5%的腎錯構瘤當中,存在有少量的脂肪成分,而且在部分腎細胞癌組織當中的脂滴還有腫瘤之間質中的泡沫細胞,在CT掃面結果方面會呈現脂肪密度。雖然當前有研究結果顯示進行MRI對腎錯構瘤在診斷方面相對于CT并不存在明顯的優勢,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這樣的局面可能會出現改變[4]。
腎錯構瘤自身是一種良性腫瘤,生長并不迅速,到目前為止關于該腫瘤出現惡性變化的報道非常少見。當前均認為如果瘤體本身體積不超過4 cm的無癥狀患者,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隨訪還有觀察,如果瘤體體積超過4 cm則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治療。對于此類疾病在治療時候最主要的目的是:①腫瘤大部分會導致患者出現腰痛或者是血尿等癥狀,對此進行對癥治療;②預防還有積極對患者出現瘤體自發性破裂所導致的出血癥狀。以往的外科手術主要是將腎單位進行保留的腫瘤剜除術還有腎切除術,使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突出但是手術創傷大且患者術后出現多種并發癥,導致患者的恢復速度緩慢,延長住院的時間,增加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
對腎錯構瘤以腎動脈栓塞治療的機制主要如下:①對于栓塞異常的腫瘤血管主要是對可能發生的出血狀況進行預防或者治療;②通過阻斷腫瘤血供以達到致使瘤體縮小,從而緩解因此出現的壓迫癥狀。
當前對于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治療腎錯構瘤的研究報道并不多見,有著名學者認為該手術方式主要是用于血尿嚴重、自發性破裂止血以及瘤內出血等方面的患者。在本次研究結果中,7例患者除了對止血以及預防出血方面有著突出的治療效果之外,對于壓迫癥狀的改善也有著較為突出的療效。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了腎錯構瘤在影像學方面所存在的特異性特點,另一方面也證實了應用介入治療方法對腎錯構瘤進行治療,有著療效突出、創傷小以及安全性高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1] 韓新巍,馬彥高,吳剛.腎錯構瘤自發性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療[J].實用醫學雜志,2011(10):145-146.
[2] 劉敏,郭彩鳳.乏脂肪腎錯構瘤的CT診斷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1):224-225.
[3] 曾慶勁,李凱,廖梅.超聲造影診斷腎錯構瘤破裂出血并腎包膜下血腫一例[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114-115.
[4] 張玉泉,郭志全,扈新.腎錯構瘤自發性破裂出血2例治療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0(4):164-165.
[5] 吳文銘,邱輝忠,吳斌.原發性腹膜后血管周上皮樣細胞瘤合并腎錯構瘤及結節性硬化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