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景
江蘇省沛縣張寨鎮衛生院,江蘇徐州 221632
風溫肺熱病是風溫病和肺熱病的合稱。是外感疾病中的一種,表現為以發熱、咳嗽、咯痰,痰白或黃或粘稠帶血,胸痛,氣喘,口渴,甚則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四肢厥冷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一系列疾病[1]。由于肺熱病和風溫病的臨床癥狀比較相似,于是合稱為風溫肺熱病。現代醫學將西醫學的急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疾病,由于癥狀與祖國醫學中的風溫肺熱相似,故均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痰熱壅肺者表現為高熱煩渴,咳喘胸痛,咯黃痰或帶血,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本病若不解除衛分之邪,可病邪傳入氣分,甚則深入營分、血分。另衛分之邪也可不經傳氣分,直接傳入心包,稱之為“逆傳心包”。如若邪入營分,治療得當,邪熱病邪之氣亦可減輕轉出氣分而解。本病的預后主要取決于傳變的深淺、邪熱的輕重以及正氣陰液虧損的程度。邪勢不盛,傳變不深,無“逆傳”,則預后多良好。否則,預后較差,甚至可以危及生命[2]。
本研究使用瓜芩清肺飲治療痰熱壅肺型風溫肺熱癥,主要是因黃芩清肺飲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濕熱黃膽、肺熱咳嗽、肺炎、等癥。瓜蔞能潤肺,化痰,散結,治療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消渴,癰腫初起等,又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故加減瓜蔞治療痰熱壅肺型風溫肺熱,效果顯著,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入院就診的風溫肺熱患者48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在42~78歲,平均年齡(60±18)歲,均為痰熱壅肺型風溫肺熱癥,其中出現高熱煩渴癥狀者有10例(20.8%),咳喘胸痛者8例(16.7%),因病程延誤邪如氣分而煩躁不安著17例(35.4%),邪入營分、血分而至神昏譫語者6例(12.5%),四肢厥冷者2例(4.2%);總有效率為46例(95.8%)。
1.2.1 診斷指標 臨床表現為以發熱、咳嗽、咯痰,痰白或黃或粘稠帶血,胸痛,氣喘,口渴,甚則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四肢厥冷等為主要臨床癥狀。
1.2.2 治療方法 對48例患者均采用瓜蔞清肺飲加減進行治療,方取黃芩30 g、瓜蔞20 g、杏仁15 g、貝母15 g、茯苓15 g、桔梗15 g、五味子15 g、橘紅10 g、薄荷6 g、甘草6 g。每天上午10時一碗,下午3點一碗,晚上9點一碗,均在飯后2 h后服用,3個月為一個療程,服用3個療程后診斷觀察。
1.2.3 療效指標 痊愈:癥狀完全改善,查體無任何不適,西醫查各項指標均正常,無咳嗽、咯痰等。有效:癥狀基本改善,查體基本無不適,西醫查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好轉:病入營、血分轉為衛、氣分,無效:無任何改變。
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痊愈有30例(62.5%),無發熱、咳嗽、咯痰,痰白或黃或粘稠帶血,胸痛,氣喘,口渴,甚則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四肢厥冷等臨床癥狀。有效11例(22.9%),基本無發熱、咳嗽、咯痰,痰白或黃或粘稠帶血,胸痛,氣喘,口渴,甚則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四肢厥冷等癥狀。好轉5例(10.4%),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2例(4.2%),臨床上無任何改變。
本病病機乃機體正氣不足,衛不御外,營不內守,抗病能力低下,突然感染風熱之邪而發。其途徑是先入口鼻,犯上二焦肺衛,首當其沖,故風熱犯肺,邪正相爭,表現為發熱惡寒;轉內而肺氣失于宣肅,則引起咳嗽咯痰。病勢不解,則衛氣病邪侵入氣分,肺氣壅塞,出現高熱煩渴、咯痰帶血、咳喘胸痛等痰熱壅肺之證,病變的重點始終在肺。其病情的傳變有兩種趨勢.一是順傳于肺胃,進而氣、營、血,二是不經氣血直接逆傳心包,進而心營、神明(腦)。又困風與溫均為陽邪,兩陽兩襲,則傷陰耗液,下損肝腎。故治療上要宣肺透邪,滋養陰液[3]。痰熱壅肺者表現為高熱煩渴,咳喘胸痛,咯黃痰或帶血,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本病若不解除衛分之邪,可病邪傳入氣分,甚則深入營分、血分。另衛分之邪也可不經傳氣分,直接傳入心包,稱之為“逆傳心包”。如若邪入營分,治療得當,邪熱病邪之氣亦可減輕轉出氣分而解。本病的預后主要取決于傳變的深淺、邪熱的輕重以及正氣陰液虧損的程度。邪勢不盛,傳變不深,無“逆傳”,則預后多良好。否則,預后較差,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本研究用黃芩清熱燥濕。瓜蔞潤肺化痰散結,杏仁解肌散寒,降氣潤燥,貝母清火散結,潤肺化痰,五味子斂肺而寧嗽,茯苓除濕理脾,橘紅行氣,甘草和中,桔梗清肺。治療痰熱壅肺型風溫肺熱癥,有顯著療效[4-5]。綜上所述,用瓜芩清肺飲治療風溫肺熱證在痰熱壅肺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 歐敏,杜懷棠,郝瑞福,等.清肺飲對風溫肺熱病患者NK-IFN-IL-2的調節作用[J].海軍總醫院學院,2011,14(4):231-233.
[2] 何豐華.風溫肺熱病中醫藥治療近況[J].中國中醫急癥,2002,11(5):392-393.
[3] 戴長林,曹貴珠.清肺飲治療肺炎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J].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6,17(5):118-120.
[4] 陳立,熊旭東.風溫肺熱病的中醫藥治療近況[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7):985-986.
[5] 何雅琴. 中醫治療風溫肺熱型肺炎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0):1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