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長春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長春 130000
緊張性頭痛屬于神經內科門診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病人頭部出現慢性的壓迫性和緊束樣的疼痛,一般是雙側都有頭痛癥狀,其發病時很可能和某些心理應激密切相關,但是在轉成慢性形式以后,常常沒有明顯的心理因素影響[1]。該病會嚴重地影響到病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自2009年9月—2012年8月,該院共收治緊張性頭痛病人共162例,我們對其中的96例通過運用天麻素注射液來進行治療,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取該院從2009年9月—2012年8月神經內科門診和住院病人共162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共96例,女性為50例,男性為46例,年齡在21~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歲,病程為一周至1年半;其中,屬于發作性緊張性頭痛病人共61例,屬于慢性緊張性頭痛病人共35例。對照組病人共66例,女性為36例,男性為30例;年齡在21~45歲之間;其病程為2周~1年8個月;其中,屬于發作性緊張性頭痛病人共47例,屬于慢性緊張性頭痛病人共19例。該兩組病人在治療以前,都進行了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診斷檢查,治療組病人中,共有403條血管血流表現為異常,其中,有338條血流速度減慢,另65條血流速度出現增快。對照組中,有292條血管的血流明顯異常,其中,有247條血流速度減慢,有45條血流出現增快。該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備可比性。
緊張性頭痛的診斷標準參考有關文獻。其疼痛的部位是雙側枕頸部和額顳部或者是整個頭部,主要臨床表現是脹痛,頭部有明顯緊縮感和壓迫感,呈現出持續性或者發作性,病程周期為數天或者數年不等。在疼痛部位的肌肉會有壓痛或者觸痛,頭頸背肌有僵硬感[2]。大多數的病人都伴有失眠和焦慮等癥狀。納入本研究病例的標準是年齡在20~46歲之間,經TCD顯示病人腦血管的血流表現異常,完全符合緊張性頭痛的診斷標準;沒有心肺和肝腎以及內分泌方面的疾病或者合并有顱內感染、占位和脫髓鞘疾病的病人,派出了孕婦病人;都經過腦部MRI或者CT等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病變而導致的頭痛,也排除了高血壓和癲癇性頭痛;所選病人對于治療的藥物沒有過敏現象;不是精神病病人,積極地配合醫師治療。
治療組病人使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加入到250 mL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輸注,1次/d。對照組病人使用布洛芬、去痛片和谷維素等常規藥物治療。該兩組都以兩周為一個療程。各組病人在用藥以前和治療結束1個月以后,詳細地記錄下頭痛的發作次數和持續的時間、頭痛程度,并記錄伴隨的癥狀進行量化評分;在用藥前后仔細觀察病人的血壓、體溫、脈搏和體重以及心、肝、肺、脾與腎等主要臟器有沒有異常的表現;在用藥前后的血尿常規指標,對于部分病人進行肝腎功能能和心電圖的檢查;并記錄下用藥前后所發生的不良反應。然后進行TCD的檢查以從分了解病人血流改善的具體情況。
以病人的焦慮、頭痛和失眠狀況明顯好轉,其血流出現異常的血管總數減少一半以上的為顯效;以病人焦慮、頭痛和失眠癥狀得到消失,腦血流狀況恢復正常為治愈;以焦慮、頭痛和失眠狀況有所改善,血流異常的血管數有所減少,但是不到一半為有效;以病人的焦慮、頭痛和失眠的癥狀沒有改善,血流異常的血管總數沒有減少為無效。
本研究全部數據經過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進行檢驗,所有計量資料均以均數加減標準差(s)進行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運用t檢驗法。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病人中有效的為88例,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中有效病人38例,總有效率為57.5%,該兩組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 < 0.01)。病人頭痛的每月平均發作次數,治療組在治療以前是7.9次,在治療以后減少為1.6次,總減少率是83.5%;對照組病人發作次數在治療以前是7.1次,在治療以后是4.8次,總減少率是42.3%,該兩組病人的頭痛發作次數減少率對比,其差異也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 < 0.01)。本研究組中治療組在治療以前的血流出現異常的血管共403條,在治療以后為82條,總改善率為79.7%;對照組在治療以前為338條,在治療以后是172條,總改善率為49.1%,此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目前,緊張性頭痛的具體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很可能和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包括心理因素、中樞機制、肌肉疾患和神經遞質以及感染與藥物等各種因素。特別以心理因素最為常見,因為焦慮和精神緊張常常會造成病人頭、面和頸肩部位的肌肉持續性痙攣,血管產生收縮性缺血,使大腦皮層的高級整合能力出現失控和紊亂,使痛覺閾值出現降低[3]。與此同時,腦啡肽樣物質出現異常分泌,造成僅有小量的刺激就會導致疼痛。
此類病人從神經病理和生理的角度分析,就是因為機體鉀離子出現升高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等造成機體內產生了過多的兒茶酚胺樣物質和5-羥色胺以及緩激肽,結果造成了血管的收縮與肌肉痙攣,從而出現持久性的頭頸部肌肉的疼痛[4]。本研究組中的病例,在治療以前經過TCD檢查,均發現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腦血流異常狀況,并且均以血流速度減慢為主要特征。因為緊張性頭痛生物學特征屬于致痛物質而導致的血管收縮,所以造成病人的血液流動速度變慢,使有形物質分于邊側,使血液黏度增高[3];也有可能就和頭痛發作時的顱外血管出現擴張,使血流量出現增加,造成顱內血管的容量出現相對的減少,導致顱內血管的供血明顯不足有關。本研究組病人經過治療以后另外復查TCD指標,顯示伴隨著頭痛癥狀的減輕,其血流狀況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目前,該病的西醫治療大多采用對癥處理,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有效地調節病人顱內外血管有效舒縮功能的藥物。而中藥天麻具有鎮痙、熄風、養肝和滋陰的功效,常常運用在治療頭痛、眩暈、肝陽上亢和耳鳴或者肝風頭痛等各種病癥[5]。通過現代藥理學證明,天麻素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天麻苷元與天麻素,天麻素屬于水溶性,它在人體內的條件下不容易經過血腦屏障,可是可以先分解為天麻苷元,天麻苷元屬于脂溶性,它在人體內則很容易經過血腦屏障,然后和細胞膜上的苯二氮卓受體進行結合,從而有效增強氨基酸受體的親和力[6],能夠恢復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間的平衡功能失調;實現鎮痛、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通過現代臨床相關研究來看,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明顯改善人體腦循環,能夠發揮解痙和擴張腦血管的功效。本研究組中,使用天麻素注射液來治療緊張性頭痛,均取得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對照組和治療組在治療以前的疼痛程度沒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在治療以后,該兩組的疼痛程度比較,治療組要顯著地優于對照組。對于治療組病人,除了在疼痛的程度明顯減輕以外,其發作的次數也和治療前有了明顯的減輕。這充分說明,使用藥物天麻素注射液來治療緊張性頭痛,治療效果好,并且使用安全,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1] 曹非,肖海兵,孫圣剛.復方天麻蜜環糖肽片治療緊張性頭痛的臨床與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7):103.
[2] 丘翠玲,易偉劍.天麻素治療肝陽上亢型緊張性頭痛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4):77.
[3] 阮成鈞,阮成鋒.天麻素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98-99.
[4] 葉馳霞,江思艷,方靜.天麻素注射液治療眩暈Meta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22):34.
[5] 張洪,周敏,周平.天麻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4):65.
[6] 齊學軍,劉金敏.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治療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