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剛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天津300192)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資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推進資源節約活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各國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氯堿工業至今已發展八十余年,與國民經濟各個生產領域息息相關。氯堿工業作為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不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是保證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工作。中國氯堿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的號召,高度重視能源管理工作的創建和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能源管理的含義上來講,廣義的能源管理是指對能源生產過程的管理和消費過程的管理;狹義上的能源管理是指對能源消費過程的計劃、組織、控制和監督等一系列工作。能源管理牽涉到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必須對全過程實施控制、監督和管理,才能進行有效的能源管理,因此,需要一個覆蓋全過程的系統,實施嚴格監控,才能使組織逐步形成節約能源并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良性循環機制。
實施能源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中心、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審計、能效對標等,對加強能源管理工作以及企業節能減排工作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能將這些方法組合使用或同時應用,其使用效率將會成倍地增長。
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制定并實施了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如英國能源效率辦公室針對建筑能源管理制定的 《能源管理指南》、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制定的 MSE2000《能源管理體系》、瑞典標準化協會制定的《能源管理體系說明》等。中國于2009年出臺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旨在降低組織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標準。
能源管理中心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外已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優化管理。中國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長期發展過程,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繼1985年寶鋼一期建設以來,有多家大中型鋼鐵企業陸續建立了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目前,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支撐技術已十分成熟,成為國內能源管理中心領頭示范行業。化工行業現已成為鋼鐵行業后國內開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工作的重點領域。
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概念源自上世紀70年代,是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服務機制。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通過示范、引導和推廣,節能服務產業迅速發展,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不斷增多。
中國2009年頒布并正式實施了《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能源管理體系就是從體系的全過程出發,遵循系統管理原理,通過實施1套完整的標準、規范,在組織內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體系,注重建立和實施過程的控制,使組織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通過例行節能監測、能源審計、能效對標、內部審核、組織能耗計量與測試、組織能量平衡統計、管理評審、自我評價、節能技改、節能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實現能源管理方針和承諾并達到預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標。推行能源管理體系是借鑒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成功模式,為各類企業組織進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種優化模式,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0年,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簽約,啟動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成為氯堿行業第一家實施企業節能減排量化管理的企業,揭開了氯堿行業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序幕。為開展好此次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項目,由中泰化學常務副總經理掛帥,組建了由各相關部門領導共同參與的公司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強調全員參與,培養出1支能源管理體系的內審員隊伍。中泰化學通過完善的前期策劃,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原已搭建起來的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測量管理體系等,形成了1套統一的整合型的管理體系。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節能技術與裝置,實施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公司節能降耗水平。中泰化學通過能源管理體系項目的建設,在節能降耗、產品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如:50%燒堿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認證前降低1.98%,98%燒堿較認證前降低3.35%;PVC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認證前降低了4.74%。2013年1月,中泰化學能源管理體系在運行兩年后通過了認證審核,成為氯堿行業首家完成的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審核的單位。
目前,氯堿行業的能源管理工作仍屬于穩步發展階段,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不斷推進將引導企業由傳統的經驗化能源管理轉化為標準化、精細化的能源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09年,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根據中國工業企業節能及節能新技術發展等情況,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工作,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示范項目給予適當支持。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的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系統性節能降耗的管控一體化系統。能源管理中心是全局性的項目,需要企業內部的生產單位、各管理部門與工程建設單位緊密協作,多方位、多層面實現其管理要求,真正按PDCA(策化—實施—檢查—處置)的循環管理模式發揮其作用。
隨著能源管理中心項目建設在中國氯堿行業的不斷推進,新疆天業、云南鹽化、四平昊華、吉蘭泰鹽化等企業先后獲得了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項目財政補助資金,助推企業的能源管理工作進入良性發展通道。2012年,新疆天業集團聯手浙江中控打造的國內氯堿行業最大的能源管理中心項目正式啟動,對氯堿化工行業能源管理工作整體展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新疆天業能源管理中心項目總投資為1.2億元,其中國家財政專項資金1 000萬元。為實現天業化工園區能源整合、統一管控,天業集團將依托聚氯乙烯、離子膜燒堿、電石、電石渣水泥及自備電廠等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現有園區生產用能裝置基礎上,實施各工藝單元信號采集,完善天業化工園區產/用能單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計量儀表和各生產裝置關鍵工藝參數,搭建化工園區能源管理系統,同時,對園區部分裝置進行節能技改,建設化工園區能源管理中心。該項目建成后,將天業集團能源管理與生產相結合,能源的科學調度實現園區管理實時管控,預計實現年節約標煤7萬t以上,并相應減少相關能源排出的污染物,減排電石尾氣粉塵約3.7萬t/a,減少廢水外排約400余萬t/a,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萬t/a,從而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將節能減排工作做到更優化。
氯堿企業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將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行業能源管理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推動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
能源管理對于工業企業而言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針對氯堿工業的生產工藝特點,圍繞節能降耗展開的技術革新、裝置升級工作,成為了企業實施能源管理的關鍵環節。中國氯堿工企業已經通過離子膜電解槽的更新換代、大型氯壓機替代納氏泵、大型化聚氯乙烯聚合釜、氯乙烯精餾系統尾氣變壓吸附治療回收技術及余熱余壓利用技改等項目,大幅降低了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顯著提高了企業能源利用水平。近年來,隨著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加快了氯堿企業實施節能技改的速度和效率。合同能源管理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成本的一種市場化運作的節能機制。節能服務公司與用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約定節能目標,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融資、改造等服務,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可以顯著降低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充分調動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是行之有效的節能措施。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的扶持力度,2010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2010年6月,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節能服務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給予獎勵。
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從2007年開始便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先后開展了“電化廠壓縮機節能改造”、“PVC廠空分壓縮機廢熱回收”“電化廠鹽酸爐節能改造”等多個節能項目。昊華宇航自2009年開始,陸續實施了焦作氯堿、焦作自備電廠循環水泵節能改造、燒堿循環水泵節能改造等幾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節約用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1年以來,濰坊亞星集團有限公司導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與4家節能公司簽訂了合同采用節能效益分成方式的合作。2012年,平煤神馬氯堿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的氯氫廠氯化氫合成余熱利用項目順利投產。山鋁氯堿廠簽署節能項目能源管理合同對空壓機進行節能改造,將會大大降低空壓機的電能消耗,減少故障發生率,提高設備使用壽命。
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節能新機制,有利地推動了行業內一系列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取得了進一步的成果,行業平均能耗水平降低,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十二五”以來,中國對于節能降耗的要求更加嚴格,伴隨節能減排工作的逐步推進,化工行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但這也為進一步降耗增加了難度與挑戰。從社會經濟和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實施更為先進的管理機制,是實現化工企業節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能源管理正是促進化工企業節能項目實施的有效措施,也為化工行業的節能減排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盡管能源管理能夠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在氯堿行業的具體實踐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較為集中的體現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企業在與第三方節能服務公司的協調工作當中,針對融資信貸、技術改造、誠信危機、財政支持、利益分配等方面,導致一些氯堿企業合同能源管理的進展出現困難甚至擱置。
此外,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情況下,能源優化利用以及成本控制已經成為中國氯堿行業刻不容緩的重點工作。能源管理方面的投入雖然無法即可轉變成為經濟效益,其主要經濟效益需要通過流程改造和管理變革帶來,但是,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因此,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并身體力行,勿將項目建設流于形式,要在建設能源管理中心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企業內部生產單位、管理部門與工程建設單位的緊密協作,從全局性把握,需要多方位、多層面的實現其管理要求。總而言之,能源管理是一項持續的改革過程,只有持續地改進才能不斷地發揮系統的功能,降低企業的能源消耗成本。
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出臺,以及氯堿化工企業節能意識的提高,能源管理必將在中國氯堿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進而促進行業更多節能項目的推進,對中國氯堿化工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