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據公開信息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石油石化產業生產經營利潤同比下滑,在營業收入保持上升趨勢的前提下,呈現量增效減的態勢。這一方面說明,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雖受制于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低迷,市場需求不旺等不利的環境因素,但仍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人工、設備、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漲,資源稅費上調,而成品油、天然氣等價格受控的境況下,石油石化產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同時也進入一個比較艱難的政策過渡時期。
成品油銷售企業是石油石化產業鏈的終端,是石油石化產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最終體現者。成品油銷售企業經營利潤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石油石化產業的經營狀況。據公開信息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石油石化成品油銷售企業經營利潤同比普遍下滑,有些甚至達到三分之二的下滑幅度,數據可謂不容樂觀。
難看的數據背后,有多種因素或多或少在起著下拉的作用。從外部環境看,其一是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勢頭被遏制,比例逐步下降,而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產業快速增長,占比不斷上升,經濟與油品的關聯度有所下降。其二是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影響。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快速上升,雖然目前整體上占比還很小,還不足以替代油品的位置,但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交通運輸、城市供電供熱供暖等行業的油改氣等方興未艾,油品消費下降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其三是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變,縮短了調價周期,加大了投機操作成本,企業尤其是中間貿易商減少了“投機采購”;同時,價格調整頻率的加快,也增加了石油石化企業產運銷儲統籌協調的難度,管理成本上升。
從內部條件看,企業油品生產基地遠離市場、煉化生產規模擴張較快等對銷售企業的經營效益影響較大。尤其是產銷總量不平衡、產需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成品油銷售企業營銷效益的提升。
無論外部環境還是內部條件,或是一定時期的客觀存在,或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都無法在短期內改變。那么,在目前的環境條件下,作為石油石化產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最終體現者,作為“保增長、保效益”終端環節的成品油銷售企業,油品營銷的效益從哪里來?潛力又在哪里呢?
油品營銷的效益從管理而來,潛力在統籌協調管理。
統籌協調管理是指石油石化企業產運儲銷全產業鏈協調聯動、統籌運行的管理機制。這種管理機制雖然一定程度上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來,但由于橫向的溝通協調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關系,且責權不清,缺乏一個權威性的機構居中統籌協調,很多時候運轉起來成本很高,效率卻很低。
解決終端銷售效益下滑難題,就要從企業集團的層面,重視整體利益優化的統籌運行機制的作用發揮,整合供應鏈環節,將產運儲銷各個環節統一起來,實現統一組織協調的大運銷格局。產業鏈上各企業各部門職責權限應更加清晰,合理確定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加強各板塊的協調,避免因信息不暢、權責不清造成工作被動,時機延誤;發揮好企業集團信息化整體優勢,實現產運儲銷信息的實時共享,使全產業鏈均能準確掌握生產、運輸、銷售情況;在聯動機制的大框架下,研究制定完善配套的生產、利潤等指標考核體系等等??傊?,就是要在企業集團的層面整合各方面資源,建立和完善統籌協調管理的體制機制,在終端銷售環節產生最佳的合力效應,實現最大的營銷效益。
管理創造價值。這方面,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大司庫體系的建設或可以作為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