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鉆井工程高級專家、鉆井研究院院長 李作會
“勝利鉆井院的科研方向,必須和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吻合,要以攻克石油工程急需關鍵技術為己任。”
科研方向要與國家戰略方向相吻合,就必須研究和學習國家的發展戰略,緊跟時代步伐,做國家戰略的執行者和推動者,努力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敢于挑戰與攻克世界級難題,向國際領先水平沖刺。近年來,勝利鉆井院積極參與并承擔的國家863計劃已達20多項,很多技術都走到了國內前列。隨鉆測控技術、分支井鉆完井技術、膨脹管技術、捷聯式自動垂直鉆井技術等都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實現了產業化,打破了外國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壟斷,為勝利油田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科研方向要與國家戰略方向相吻合,就必須積極探索前沿的先進技術,攻克石油工程急需的關鍵技術,善于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讓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井斜問題是油氣鉆井生產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高陡構造條件下的突出井斜問題,不僅造成很低的機械鉆速,導致鉆井周期長、鉆井成本高,而且往往造成井身質量很差,嚴重時導致中途填井重鉆或報廢,延長建井周期,甚至達不到勘探開發的目的。特別是在我國西部和南方海相地區井斜問題已成為制約提高鉆井速度、降低鉆井成本、順利實現勘探開發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鉆井院牽頭攻關的國家863海洋技術領域重大專項“自動垂直鉆井系統研制”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坨181井進行了首次現場試驗,鉆進進尺1689.04米,累計純鉆時間為41.79小時,平均機械鉆速高達每小時40.43米,全井段井斜控制在1度以內,成功實現了鉆進模式與糾斜模式正常轉換,驗證了自動垂直鉆井系統的可行性、穩定性及可靠性,成為提高鉆速的利器。
隨著綠色經濟時代的到來,鉆井院的科技創新和科研發展也應與綠色經濟相結合,在科研過程中,時刻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勝利鉆井院自主研究的海油陸采技術、網電鉆機技術都體現了這一理念,為勝利油田的綠色低碳、節能環保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方向與國家戰略方向相吻合,就必須在人才培養上下大功夫,著力培養一支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人才團隊。鉆井院膨脹管技術團隊是勝利石油管理局十大創新技術人才團隊。近年來,他們承擔了國家863項目“膨脹管鉆井技術”、“膨脹防砂篩管關鍵技術”等近30項國家、集團公司和管理局科研及先導試驗課題研究,“膨脹套管完井修井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另獲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管理局科技進步獎7項,申報專利41項。團隊帶頭人唐明多次代表勝利油田赴美國、挪威、阿聯酋等國家參加“國際膨脹管技術論壇”,發表國內自主研發的膨脹套管、膨脹篩管及膨脹懸掛器等3大類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產品,所形成的10余項膨脹管鉆完井、修井技術工程應用技術,在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江蘇油田、華東分公司、西南分公司、西北分公司、中國石油大港油田、中國石油西部鉆探、中國海油東海油田以及中亞石油、哈薩克斯坦等地推廣應用各類膨脹管技術累計近500口井,累計應用各種規格膨脹管(含膨脹懸掛器、膨脹篩管)超過10000米,各種螺紋接頭超過1000個,單井一次性膨脹套管最大長度520.17米,最深達到5690.68米,實現了產業化。
當前,解決復雜的勘探開發難題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石油工程技術特別是鉆井技術的進步,鉆井技術已經成為突破勘探開發技術“瓶頸”的關鍵。勝利鉆井院將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和主攻方向,切實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打造出作風過硬、技術精湛的科技攻關團隊,全面提升核心技術實力,努力為國家油氣勘探開發建設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