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鄴 唐藝芯
執行文化即基于執行力的企業文化,是一種把企業戰略目標變成現實結果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
執行文化有三大特點:一是執行的普適性。就是要弱化人為因素的影響,樹立制度的權威,實現“按照程序運行,按照規范管理,按照制度執行”,企業內的任何人都要受執行文化的約束。二是執行的剛性。按照“程序至上”的核心要求,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制度和規范執行。執行文化對事不對人,無論誰觸犯了制度,執行不力,都要付出代價,體現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提高執行力的核心要求是貫徹市場意志。三是領導的身體力行。要禁止領導者以言廢法,無視紀律,有意無意放縱下屬違反制度現象。要通過各級領導干部的身體力行,壓縮破壞制度及不利執行的潛規則的生存空間。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實際上說明的是執行質量的重要性。大多數情況下,一家公司和它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差別就在于雙方執行的能力。一方如果在執行方面做得更好,就會在各個方面領先于另一方。資本市場會給那些不善于執行的企業領導者們帶來很大壓力,并使得他們逐漸意識到,執行決定成敗,執行正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執行不只是一個戰術問題,它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系統。它必須充分融入到一個公司的各個方面,滲透到它的戰略、目標和文化等各個層面。提高企業執行力,貫徹企業意志,是領導者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執行文化管理的核心是運營機制的管理。運營機制可以改變員工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績效。執行文化管理,尤其是運營機制的管理應該是公司級的,必須打破部門、專業、流程和等級界限。首先,部門間、專業間要實現信息共享,以使每個員工對公司都有正確的、全局的認識;部門之間得以實現真正的順暢協作;企業追求的信念、行為、對話模式在整個組織內持之以恒地貫徹。其次,對于員工而言,執行文化強調的是實踐,而非判斷;注重人的潛力發揮,而非現有水平;注重行動速度和即時評價,而非效率低下。
執行文化管理要實行三大驅動:一是情感驅動。要在激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方面有實實在在的效果。二是理性驅動。要使員工在價值觀上有正確的選擇,理性戰勝感性。三是理解驅動。理解決策是執行的構建,各級領導對下級負有指導的責任,理解后執行比不理解執行更要有效力。執行文化管理要強化四個關鍵點:一是以結果為導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將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作為所有成員的目標和方向。二是以責任為載體。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戰略績效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員工。三是以檢查為手段。沒人愿意做你希望的,只會做你檢查的,過程節點管控是最終達成目標的保障。四是以獎懲為動力。即時獎懲不過夜,好報才會有好人,讓員工始終保持在執行的興奮狀態。體現執行文化的關鍵是企業責任感的身體力行,從文化的角度講,要形成嚴格的企業責任文化,建立責任文化的管理機制。
在開放性競爭環境下,企業競爭力已更多地取決于企業的履責能力。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取決于履行經濟、政治和社會責任的能力。責任文化管理機制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強與崗位掛鉤的責任文化管理。要使人人明白,我有責任,這是我的責任。出了任何問題,相關人員會自然地認識到,這是我的責任,或我也有責任,繼而反思我該承擔什么責任,哪些是因為我的原因。二是要加強跨部門、跨崗位責任文化管理。各單位之間、各處室之間、各站隊之間一方出現了問題,各自都有責任過問,因為同屬一家,都是礦區人,所以都有責任,這是大家的責任。三是加強責任文化的監管。對責任文化管理實行動態監管,實地察看、隨機抽查,及時提出整改建議等。利用匯報會、研討會、座談會,組織人員談感受或現身說法等多種形式,在全體員工中進一步強化“責任文化”理念,并使之處于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使自覺、自愿、自然的責任行為日益融入礦區服務事業部員工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