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燕
1.澳職教外貿證書體系全國剛性統一。培訓包是澳大利亞職教與培訓制度中重要的官方文件和教學法規。澳大利亞所有職業教育證書均隸屬于培訓包。它按照專業大類劃分,由澳大利亞國家教學科學培訓部資助,委托行業技能委員會(Industry Skills Councils,ISC:系非營利性有限公司)開發,或者由行業技能委員會以招標的方式委托行業企業或職業院校開發;最后由國家質量委員會批準并頒布,在全國職教與培訓機構內實施。
澳大利亞職教外貿證書體系由兩大平行的證書種類——國際貿易類證書和國際貨運代理類證書構成。國際貿易類證書隸屬于澳大利亞創新和商務行業技術協會制定的商務服務培訓包 (代碼:BSB07),國際貨運代理類證書隸屬于運輸及物流行業技術協會制定的運輸及物流培訓包 (代碼:TLI10)。
國際貿易類證書有兩種四級:一種為國際貿易證書,分為III級和IV級;另一種為國際商務證書,分為文憑(Diploma)和高級文憑(Advanced Diploma)。 國際貨運代理類證書就一種三級:分為III級、IV級和文憑(Diploma),主要涉及外貿的貨代報關領域。
澳職教外貿證書的標準與實施一樣具有全國剛性的統一性。以國際貿易IV級證書為例,全國共有27家職業院校與培訓機構提供該證書。這些機構必須按照商務服務培訓包對IV級證書能力單元、崗位能力標準的統一要求組織教學,實施考核,這是剛性要求。
2.中國職教外貿證書體系散亂。中國外貿證書的制定機構較多,各機構根據外貿崗位細分狀況,制定了種類繁多的外貿證書,涉及外貿環節的各個崗位。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制定的證書有:外貿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涉外會計、外貿物流員、商務秘書等。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企業合作協會從商務單證、外貿從業、商務會展三個方面制定了外貿證書,分別為:國際商務單證員,國際貿易業務員、外貿會計、國際商務秘書,國際會展員等。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8158-2011《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將國際貿易人員職業資質重新劃分為:國際貿易師、國際貿易單證師、國際貿易會計師和國際貿易翻譯。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制定有國際貨運代理員證書。
這些機構在外貿證書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方面缺乏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相互之間的協調,各機構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導致證書種類繁多,不同機構的一些證書的標準交叉重疊。以外貿單證崗位為例,目前就發布有三種標準,且其能力要求接近:一是中國對外貿易經濟企業合作協會于2005年啟動的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認證考試,證書能力要求包含2項,即國際商務單證基礎和繕制;二是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于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外貿單證員證書認證考試,主要考察電子繕制單證的能力;三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12年啟動的國際貿易單證師證書認證考試,考察內容與前兩種類似。
1.澳大利亞職教外貿證書體系突顯漸進式人才培養的特點。以商務服務培訓包項下的證書為例,比較其不同等級的四種證書國際貿易III級、國際貿易IV級、國際商務文憑、國際商務高級文憑證書,可以發現:其能力單元呈漸進式上升的特點,低一級證書的核心單元一般屬于基本操作類課程;低一級證書的選修能力單元會成為高一級證書的核心能力單元,是高一級的必達目標;各級證書的針對崗位也逐步由初級崗位向綜合、高級崗位晉升,如:進出口文員、進出口業務員、進出口經理及高級管理者①。這種設計符合由低到高的認知規律,能打造一支分工明確,整體協調的人才梯隊。
此外,澳大利亞職教外貿證書與中學、大學進行了很好的銜接,全國一盤棋,對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規劃,有利于提升全民職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如高中階段可申請商務II證書,然后可進一步申請國際貿易III級、國際貿易IV級、國際商務Diploma、國際商務Advanced Diploma證書。高職階段學習結束后,學生還可進入大學繼續申請商科學士等。
2.中國職教外貿證書缺乏分級。中國各職教外貿證書發布機構大都是從崗位類別的實際需要來構建各自的職業資質證書體系,而很少從人的職業生涯和企業、國家外貿未來發展需要來規劃設計證書體系。
在高職階段,中國外貿類各證書一般就為一個等級,能力要求為各行業入門階段。近年來,個別機構發布的證書在職后開始有分級。國際貨運代理證書獲得者在職后可依次考取三個等級證書:助理國際貨運代理師(已通過高級貨運代理員資格認證并從事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國際貨運代理師(已通過助理國際貨運代理師資格認證或取得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高級國際貨運代理師(已通過國際貨運代理師資格認證或取得中高級技術職稱并從事相關工作三年以上者)。
1.澳大利亞統一從八個視角對各類證書的崗位能力進行描述。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的所有培訓包均對證書崗位能力作了嚴格要求,而且,所有證書均從八個視角對崗位能力進行了描述,分別是:交流、團隊、解決問題、創造精神、計劃和組織、自我管理、學習、技術。從企業角度來看,上述八個方面涵蓋了一個員工所必備的全部素質,體現了對綜合素養的重視。當然,不同的層級證書在這八個方面各有不同的內容。
以“學習”和“技術”視角為例,國際貿易III級證書對“學習”能力的描述包括②:(1)尋求他人的幫助以明確需求(如果不知道),(2)學習以保證掌握最新的日常規范及其對自身崗位影響的知識和技能。對“技術”能力的描述包括:(1)運用計算機軟件,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和專業電腦程序等繕制有關單據,(2)運用互聯網、機構外網和內網以獲取關于貨物進出口的信息。國際貿易IV級證書要求的“學習”能力包括:(1)保持對國際慣例、法律法規和金融的知識和技能的最新掌握,(2)反思自己的表現和分析如何在未來做得更好。“技術”能力要求包括:(1)運用計算機搜索技術以獲取學習資源和機會,(2)運用計算機軟件,如文字處理和電子表格等,以整合資源。
2.中國職教外貿證書崗位能力強調操作技能。中國對職教證書的崗位能力沒有全國性的統一規定。各機構發布的職教外貿證書對崗位能力的描述,十分強調操作技能。外貿單證員能力描述中,突出根據信用證繕制單證的能力,要求務必做到“正確、完整、及時、簡明和整潔”。
與澳大利亞外貿證書崗位能力結構比較,中國職教外貿證書崗位能力顯得不夠全面和科學。在這方面,中國職教外貿證書描述得明顯不夠。
澳大利亞職教外貿證書標準的全國統一性,不僅有利于教育機構操作實施,確保教學質量;更為學習者在不同的教育機構獲取更高一級證書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各外貿證書分級明顯、崗位能力的梯隊漸進,且證書與高中及大學實現良性互動與銜接,充分適應了人的知識與職業生涯發展需求,拓展了人的發展空間。
中國職教外貿證書主要是針對外貿崗位需求進行具體細分的結果,證書的崗位能力涵蓋面較窄,強調業務技能,有利于培養大量窄專精型實用人才。
中國作為一個外貿大國,外貿種類復雜,外貿人才需求旺盛;且隨著中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外貿企業對各類崗位人才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與之相適應,職教證書種類就呈現出橫向崗位細分明顯、縱向能力分級缺乏的特點,外貿人才培養也因此形成崗位能力涵蓋面窄、操作能力強現狀。
與澳大利亞相比,中國職教外貿證書存在明顯的不利于人才培養的因素。一是證書制定混亂,種類繁多,證書能力要求交叉重復,讓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外貿人才培養無統一標準遵循,帶來課程教學多頭并進、手忙腳亂、甚至無所適從的弊端,容易導致人才培養的短視行為或與部分外貿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證書分級不明顯,不利于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人的能力存在很強的個體差異性和發展不平衡性。但中國外貿證書在高職教育階段未體現出這一特點。學生沒有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選擇的余地,易導致培養出的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外貿企業發展的需求。
教育部等部門應主持或委托專門機構,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前瞻國際國內未來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對我國各類職教證書及其體系進行全面調研,統一設計和規劃,確立規范有序的中國職教證書體系、中國外貿證書體系,每一體系均應包括證書涉及的工種,能力標準及素質要求等。統一的頂層設計能從根本上避免各機構各自為政、浪費資源、證書混亂、人才培養規模與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需求及發展不平衡等矛盾。
在全國自上而下全面統一規范職教證書體系較困難的情況下,可啟動試點改革外貿體系外貿證書。一是由教育部或其委托的一家協會,主持單位,調研、開發出全國統一的外貿證書體系。二是發布者應根據國家教育和外貿發展的要求,定期對證書標準進行審查、調整、更新,可以五年為一個周期。三是在制定、更新證書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發展的階段性和不平衡性,使外貿證書體系中的同類證書具有適當分級和能力梯隊漸進性,不同類證書能夠銜接互通,從而形成有利于學校、學生、企業、社會發展的多贏局面。
1.調整目標,培養復合型人才。研究澳大利亞外貿發展歷程和職教證書體系,結合中國外貿發展及中國外貿人才培養形勢和趨勢,高職外貿專業應依據自身專業建設的基礎,未雨綢繆,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由現在側重培養一種崗位的單一技能型人才,轉向培養復合型外貿人才或高端外貿人才。如培養外貿經理即是一個目標轉向的選擇,高職外貿專業可抓住外貿經理這一培養目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適應中國外貿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個體的職業發展需求。
2.改革課程體系,突出能力本位。高職外貿專業培養的人才的服務對象是外貿企業和貨代企業。要真正實現人才培養與外貿企業、貨代企業有效對接,高職外貿專業要將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深度融入到課程標準,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應將諸如跟單員、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等職業標準融入本專業課程體系,并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做相應調整、注重崗位實習方案的設計,更多地注入外貿證書及其發布機構的相關能力要求,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
3.改革分班設計,實施外貿拓展能力分班教學。高職外貿專業應充分發現、發掘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安排職業拓展單元課程,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由發展的氛圍。可嘗試設置若干個“外貿拓展能力班”,實行小班教學。對于有領導能力潛質的學生,可安排“領導一個外貿工作團隊”拓展能力單元課程;對于外語基礎好的學生,可安排“運用談判技巧獲得新外貿客戶訂單”能力單元課程;對于綜合素質強且有意愿繼續攻讀的學生,可安排“專升本或專套本學習深造”能力單元課程。
4.改革教學設計,注重“真實的企業體驗”。在專業教學設計中,不僅要體現外貿各崗位的技能訓練,更要有意識地安排諸如交流、團隊合作、時間管理等外貿基本綜合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得到真實的外貿企業體驗,讓學生能更早、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外貿企業。
注釋:
①根據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和工作地點關系部商務服務培訓包資料翻譯整理。
②根據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和工作地點關系部商務服務培訓包資料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