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榮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三中學)
依據人教版《政治》九年級第四課“保護環境是我國基本國策”這節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全面、透徹了解我國環境形勢,,在學生的可視范圍內,充分展示兩者間的矛盾,認真講解治理亮點,全面剖析存在的問題,最好從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入手,使學生在比較中更加了解生產力不斷發展與資源環境容量的有限矛盾,從而知道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合灤平縣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實例,通過大量事實資料,從“兩座山、兩盆水、兩條路”,向學生展示“保護環境是我國基本國策”這節環保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架起“兩座山”:就是金山和青山。灤平山多地少,就是這群大山,10年間大跨越,大演變,變戲法似的在這大山之中一下子變出工礦企業209家,其中礦業154家,組成鐵礦企業骨干群,形成一批骨干企業集團。5年間,冶金礦產業承載了縣域經濟發展的輝煌。這些鐵礦企業為灤平增加了財政,促進了灤平經濟的飛速發展,連綿不斷的荒山變成了灤平人民的金山銀山。
歷史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灤平勵精圖治由貧窮到富有的過程,也是環境遭到破壞的嚴峻時期。礦山開采山體綠色植被摧毀,粉塵增多;固體廢料任意堆放,邊坡失穩;部分礦山企業環境治理意識較差;有的采選企業環境保護設施不完善,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滯后;有的采礦工藝技術落后,資源利用率低。這些環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壞的同時也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這樣,學生看到的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于是,也就對二者能否協調發展產生了疑問。因此,如何實現區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這節環保課中讓學生正確領悟并且從中受到教益的關鍵。
金山銀山再高,要想財富俱增,富有長存,就得深諳“管”字秘訣。剛剛富有的灤平對此制定長效生態補償機制,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強縣富民新的增長點,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作為大的產業來經營。制訂《灤平縣鐵礦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引領礦山企業朝著科學、規范化軌道邁進。制訂《灤平縣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把環境保護放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局中統籌決策。首先,堅持勘察、開發與保護并重,建立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合理布局、規范生產規模和設計規模小的企業,實現總量控制。并制定開采、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計劃,落實污染和生態恢復計劃,將礦山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問題。其次,在生態資源保護方面,通過飛播造林、封山育林、輔助造林、建綠化點、綠化基地、異地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覆蓋率。幾年來,完成造林202.5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53.3平方公里。全縣12家重點花園式礦山企業都聘請有資質的部門進行了現場勘查和設計。通過初步統計,2008年全縣加快百礦披綠步伐植樹355萬株。幾經耕耘,使荒山披綠,青山疊翠。這些舉措,已初步緩解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管好“兩盆水”。我們都知道,水是萬物之源,如果水源受到污染,生物將岌岌可危,尤其流經灤平的潮河,灤河是北京、天津重要飲用水源地。通過學生回想自己家鄉水體污染情形,如生活用水污染比重明顯增加,工礦業廢水直排,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殘留物嚴重超標,污水治理反復等環境隱患,說明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對水源進行治理。所以,管好飲用之水和工礦企業的污染之水,是當務之急。
灤平在水流域治理中,縣環保局與灤平區域的伊遜河、灤河、潮河干流鄉鎮協調配合,拉網式排查流域各礦業的安全隱患,加大防范力度,杜絕偷排直排現象發生。同時,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并重。在潮河流域停種水稻5萬畝,結束上千年的種稻歷史,加強潮河流域農村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總投資3370萬元,在潮河流域8個鄉鎮分三期建設填埋場8座。在 改善水環境質量方面,定期對窟窿山水庫、大屯鄉水廠、劉家溝水廠等水源地水質進行檢測。加大灤朝河入境、出境水質監測頻次,及時提供并公布監測情況,確保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對現有企業實現企業循環用水生產工藝。投資7500萬元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初建工作,正在籌劃建設縣城小干溝垃圾填埋場、醫療垃圾廢物收集儲運中心。幾年來,灤平從水、氣環境的污染防治到生態資源保護,從重點污染企業的點源治理到大環境的面源治理做了大量工作。通過涵養水源,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形成綠水青山的靚麗景觀。以上兩部分證實了灤平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治山、治水初步取得成效,這也充分顯現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的決心和力度,使學生深刻理解到區域經濟發展與地方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重要性。
走正“兩條路”。不發展沒出路,污染又是死路,從根本上保護環境才是正路。各級地方政府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就要從根本上實現觀念轉變,面對新情況,出臺新政策,取得新進展。以灤平為例,灤平縣委縣政府把環評作為最基本的招商準則,沒有通過環評的企業不好進來,被環保否掉的企業不好立足,堅決拒絕污染企業。在南部京承路線,西部潮河流域,重點發展生態經濟。在這里有百草洼森林公園、轉山湖美麗的風光、碧霞山地質公園、窟窿山水庫、金山嶺長城、有北京重要飲用水源地潮河。灤平縣委、縣政府作出明確規定,在這些生態功能區、自然和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潮河干流和京承路沿線范圍內,規劃規范新建礦山企業,重點發展設施農業,積極構建圍繞灤平三分之二的循環經濟帶。與此同時,加大環境教育和監督力度。全縣20所中小學校新購環境教育課本,建成50所省、市、縣三級綠色學校??h域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環境教育的提高,民眾環境保護的愿望和責任日益高漲,無形中成為自發的民間環保群體,加大了對企業污染行為的監督。由于灤平的不懈努力,環境嚴重破壞的局面得以遏制。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正沿著健康的道路向前發展。
通過灤平例證,充分說明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是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通過講解,讓學生從小樹立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遠大理想,在心靈深處扎下保護環境的金色光環,讓他們懂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實現“雙贏”,為子孫萬代造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他們明白金獎銀獎固然重要,金杯銀杯也的確光彩照人,但保護好環境就是金!是一塊讓多少后人稱送的碩大的金牌,將贏得千秋萬代的掌聲。
[1]中國環境報.2008-8-18.
[2]河北環境保護.2008.
[3]2006年灤平縣環保局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
[4]2008年灤平縣土地局百礦披綠工作匯報.
[5]2008年灤平縣環保局半年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