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毅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
“老師,我不想上學了,學習對我來講可能是這一輩子最痛苦的事情……
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活潑可愛,英俊機靈的男孩小輝,前些日子因小輝“逃學”讓父母犯起了大難,情急之下,請求我給小輝“做做工作”,由于職業的敏感,我欣然應允并且十分自信地和小輝交流了起來,希望通過我的“工作”讓小輝重返校園。但當我聽到“學習對我來講可能是我這一輩子最痛苦的事情”聽到這句話時,我頓時驚訝了起來……
小輝是出身于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早些年母親下崗,5年前父母離異,也正是這些一連串的“遭遇”,把小輝一步步推向了今天的境地。
“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開了個小書店,每天看著店內書架上令人眼花繚亂的書籍,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書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由于書店效益不好,媽媽轉行開了一家餐館,從此,我的一日三餐都在餐館,久而久之,我開始厭倦餐館的飯菜,從此以后,我經常就偷偷地拿上餐館的營業款買自已喜歡吃的東西,錢開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店里的生意總是不好,媽媽又轉行了,這次,她沒有再開店,她迷戀上了打麻將,說打麻將也可以掙錢……
“生意上的屢次失敗,媽媽不停地瞎折騰,原本就不太平靜的家庭秩序開始被打破,爸媽感情上的裂痕也越來越深,他們最終選擇了離婚,從此,我就成了一個失去了家庭溫暖的“野孩子”……
“家里不順心的事接二連三,父母對我的關愛也越來越淡,課堂上我經常走神,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天天下降,厭學情緒也就一天天加重。為了排遣心中的郁悶,我迷戀上網吧,選擇了輟學……
聽了小輝的一番傾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心靈純真、前途無量的花季少年竟然被一個“問題家庭”所摧殘。
經過一番苦口波心的勸說,小輝答應去上學。我心中暗自為小輝的轉變而高興。可好景不長,半個月之后,小輝因參與了一起涉嫌違法犯罪活動被公安機帶走。介于小輝尚未滿18周歲,經公安部門批評教育后交給了小輝的父母進行管教,這次小輝“鐵了心”不再去原來的學校上學。
小輝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尤如一只離群的孤雁,整天魂不守舍,寡言少語,情緒低落。小輝的父母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為了孩子,一家人絞盡腦汁,小輝父母最后協商:為了不讓孩子繼續墜落,他們選擇了“恢復家庭關系”來彌合小輝心理上的傷疤,使小輝的情緒能夠變得正常起來。小輝對父母親這樣的決定感到高興。從此之后,崩裂多年的家又開始有了歡聲笑語,小輝的情緒也一天地好起來了。但小輝沒學可上的現實還是弄得一家人寢食不安。
“我要上體校!”小輝對父母說。其實,小輝那些日子也在思考著自已的出路和未來。經過商量,父母聯系了嘉峪關市體校,讓小輝重新走進了課堂。
小輝在體校訓練很努力,高強度的訓練磨礪似乎讓他懂事了許多,再加上他再次感受到了多年沒有的家庭溫暖,他也在有意識的改變著自已,他變得比以往乖順多了,煩燥不安的情緒也漸漸平穩起來,父母從心眼里為兒子的變化感到高興。
但好景不長,依然是家庭的不和諧協再次將小輝推向了歧途。
小輝的母親是個見錢眼開的人。她經營著一家化妝品直銷店,在她眼里錢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兒子。為了生意,她經常早出晚歸,甚至時常夜不歸家,小輝最需要得到的母愛不能得到滿足,家的溫暖也漸漸地少了起來,他的情緒又悄無聲息聲息地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加上初中一年多時間的學業荒廢,在體校學習文化課也沒有作任何的動力和心思,回到家里一片冷寂,于是悲劇又發生了。
為了發泄心中的不快,小輝上網吧的次數與日俱增。沒有錢上網,他就偷他爸爸的錢。還把他爸爸珍藏了多年的名酒、金幣等貴重物品也偷出去低價賣給了街上的攤販,還伙同他人變買了家里地下室的一些物品……
小輝行為的再次變化讓這個家庭風波再起。他爸爸心中“恨鐵不成鋼”的怒火再也不能抑制,無奈之下將小輝狠狠地揍了一頓,從那天開始,小輝決定再不去上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小輝的悲劇是由“厭學癥”引起的。
“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產生“厭學癥”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家庭教育失誤是就是其中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會使孩子心舒暢、精神振奮,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反之,一個充滿“戰爭”“硝煙”的家庭環境和一個冷如冰窖的家庭氛圍,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每天都會被焦慮不安的情緒所困擾,他怎么能去安心的學習呢?所以小輝“厭學”情緒的產生不完全是小輝個人的過錯,由于小輝父母的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家庭環境不良”,最終“逼”出了小輝的“厭學癥”。
在小輝的成長經歷中,他更多看到的是父母為挖空心思心思掙錢的情境,看到的是父母無休止的唇槍舌劍。冷若冰霜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心靈上劃下無數受傷的痕跡,使孩子心理受損,意志消沉,個性扭曲,從而產生冷漠親情,憤恨家庭,失去學習興趣,喪失自我信心,滋生自我迷茫等不良情緒反應,最后他選擇了“輟學”來排遣心中的郁悶。
父母長期無休止的“冷戰”對小輝造成的心理傷害,父母離異致使小輝“流浪”而形成的不良行為,不僅使小輝產生了“厭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以至輟學,更為嚴重的是它一步步摧毀了小輝的精神世界,讓小輝失去了自尊與自信而誤入歧途。當小輝的行為有所轉變的時候,作為父母,他們沒有因勢利導,失去了絕佳的教育機會,最終釀成了一場教育的悲劇。
愿所有的父母親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少一份自私,多一份責任,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讓孩子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
[1]蔡岳建.家庭教育引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12.
[2]蔣智平.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教育咨詢,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