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幾個問題的辨析

2013-08-15 00:51:59□高
職教論壇 2013年31期
關鍵詞:發展教育

□高 峰

從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看,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主義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就目前的相關研究文獻,筆者認為,尚欠缺從歷史的動態對其進行客觀的分析,更多的是褒揚甚至是溢美,這不利于對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史進行科學理性的研究。從近代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分析,再結合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整體狀況,筆者認為,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的提出是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表明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發展已從鼎盛階段趨于衰落。在當時近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大背景下,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已無法從根本上扭轉職業教育發展的頹勢,謂其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更是無從談起。而從實施或者推行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實際效果來看,其在城市逐漸被生產教育、民生主義教育所替代;在農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已距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含義相去甚遠。在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作為知識分子辦職業教育的典型代表,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重要的啟示:作為就業導向型、社會經濟約束型的一種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同步,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原動力,脫離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職業教育就缺乏生存發展空間,舉步維艱甚至趨于衰落,在所難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動蕩,小農經濟、自然經濟、手工業經濟始終占據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其以輕紡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職業教育培養的畢業生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因而嚴重擠壓了職業教育的生存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生存困難、舉步維艱,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無法扭轉中國近代職業教育整體衰落的趨勢并淡出近代中國歷史舞臺的根本原因。

一、大職業教育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分析

考察大職業教育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有兩點值得注意:(1)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逐漸轉變;(2)中華職業教育社所倡導的職業教育乃至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正由鼎盛階段趨于衰落。這兩點緊密相連、互為關聯、密不可分,或者說是互為因果的。所以,我們將這兩點放在一起考察,分析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913年,黃炎培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的商榷》一文[1],提出在小學推行實用主義教育。而實用主義教育的提出,僅是針對當時小學教育存在的嚴重的學用脫節問題,在課程、教材、教法等方面進行改進,與職業教育尚無關聯。從1914年2月至1917年5月,他先后在國內皖、浙、贛、山東、直隸等地作教育考察,并赴美國、日本、菲律賓、南洋英、荷所屬各地調研教育情況。國內普通教育與社會實際的嚴重割裂,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辦學理念和方法,以及其勃興的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良性互動且雙贏的現狀,使他深感在中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必需。他認為:“方今最重要、最困難之問題,莫生計若;而求根本上解決此問題,舍溝通教育與職業,無所為計”[2]。1917年,他提出學校教育在注重實用主義的同時,必須注重職業教育。他說:“就抽象言,則教育不實用之害中之;而就具體而言,則職業教育之缺乏,實為其直接感受苦痛處”。“語以抽象的實用教育,不若語以具體的職業教育之警心動目”[3],由在小學提倡實用主義教育轉而提倡職業教育。而當時西方列強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無暇顧及中國,因而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也為近代中國職業教育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而當時中國學校教育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畢業即失業的現象,讓黃炎培深感發展職業教育的必要。1917年,他倡議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1918年,他創辦《教育與職業》雜志,舉辦中華職業學校,開始大力推行職業教育。而當時中國工商業的發展進入高潮。據統計,1913年以前,中國紡織、食品、印刷、文具、機械五金等10個行業的工廠數為698個,工人總數為27萬人;至20世紀20年代初,幾年時間,工廠總數就增加到1759個,工人總數增至近58萬人,廠數及工人數均增加了一倍以上[4]。工商業的勃興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職業教育的辦學因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據統計,1918年,全國職業學校僅531所,到1921年就增至719所,1922年達到了1209所。1922年比1918年增加了1.5倍,也比1921年增加了近70%[5],近代中國的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始終處于動蕩不安之中,在一個外資主導的社會經濟狀態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注定只是一個短命的過程。從上世紀20年代初開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西方列強重新進入中國,占領了中國產業資本市場。隨著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生存發展空間被嚴重擠壓,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減弱,職業教育的辦學陷入了困境。據統計,1926年中國民用工礦企業的資本跌至1914年的水平,僅及1921年的1/5左右[6]。與社會經濟休戚相關的職業教育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辦學經費匱乏,創辦國貨的工廠貸款無門;由于企業的關停并轉,出現大量倒閉,在崗工人失業現象嚴重,職業學校畢業生無業可就的現象隨之大量涌現。連當時職業教育的標志性、旗幟性學校--中華職業學校的辦學都遇到了生存危機,陷入了辦學困境。1922年,由于中華職業學校“經費虧損已達數萬金之巨,不得已將紐扣工場停辦,琺瑯工場出租”。同年,該校的機械工場、木工廠相繼虧本[7]。一向被認為辦學富有成效的中華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也發生了困難。1925年暑假,中華職業學校畢業生共53人,校長潘文安先后發出信函90多份,反饋的用人信息幾乎等于零。最后由黃炎培等人親自去職業界做工作,尋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也僅五六人。潘文安驚呼:“普通學校畢業生無出路,以足惹人詬病,茍職業學校畢業生也無出路,亦將令人懷疑失望,則職業學校生機危矣”[8]!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黃炎培經過痛苦反思,于1925年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并于1926年1月發表《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征求同志意見書》。在這篇文章里,黃炎培說:“我們同志八九年來所做工作,推廣職業學校,改良職業學校,提倡職業補習教育,等等,也算盡心盡力而為之了。可是我們所希望的,百分之七八十沒有達到”[9]。從這些論述不難看出,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已進入低谷,連維持職業教育的基本生存都已成為職業教育辦學者的頭等大事。

因此,我們認為,在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整體環境惡化,無法為職業教育生存發展提供足夠空間的情況下,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表明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已進入低谷并趨于衰落,其所言“百分之七八十沒有達到”,也表明其倡導的職業教育從整體上并沒有取得成功。在《意見書》里,他認識到了職業教育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也對職業教育進行了總結,指出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基本辦學方針是社會化和科學化,職業學校的本質就是社會性,職業學校的作用就是社會化。但是,其社會性、社會化和科學化的內涵是什么,職業學校如何實行社會性、社會化和科學化等等,他在文中并沒有詳細闡述,也根本無法扭轉當時中國社會經濟整體形勢的進一步惡化以及隨之而產生的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困境。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后的一段時期里,職業教育并沒有取得明顯成效,中華職業教育社逐漸將職業教育的重點和中心放到農村去,也在農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驗,且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與近代工業化產物的職業教育基本屬性已相距甚遠。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職業教育辦學已經陷入困境,與其最初倡導的職業教育內涵已經南轅北轍,幾乎毫無關聯了。

二、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實際效果分析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狀態的惡化,無法為職業教育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職業教育的生存已經陷入困境,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后,將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工作重點和中心由城市逐漸轉向農村。在城市,其職業教育活動主要通過短期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等形式來開展。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短期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確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企業大量倒閉,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對職業學校畢業生基本沒有需求,短期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在最初取得一定成效后,即少人問津。抗戰以后,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形勢已跌入到最低谷,職業教育在城市已無生存和發展空間,黃炎培倡導的大職業教育主義在城市已基本趨于衰落。

自1926年秋,黃炎培所領導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先后在昆山、鎮江、吳縣、長興等地設立農村改進實驗區,提出“劃區施教”、“先富后教”、“綜合改進”等辦學理念。黃炎培認為,農村教育應以區域而不是以學校為中心,施教者不能僅顧教育,還應兼顧該區域的經濟、衛生、交通、治安等諸多內容,把它們與教育放在一起統籌解決,“想把全部農村改進的事務,統統包在我們責任范圍以內,而不愿限于教育”[10]。這種大包大攬的想法,過高地估計了教育的作用,其實際產生的效果以及其可持續性值得懷疑。孤立、封閉、單向地搞農村教育改革實驗,脫離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大環境,這樣的實驗改革即使成功,也僅僅只能作為個例,沒有普遍推廣價值,根本無法大面積推廣。再從職業教育作為近代工業化的產物,以就業為導向的本質屬性來分析,這樣的鄉村改革實驗但只限于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事業改革方面,與近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本質屬性幾乎毫不相干。唯一的解釋就是,職業教育的辦學過程出現了辦學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說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已經降低。作為一種思潮,職業教育逐漸被當時的教育主流思潮--鄉村教育思潮所替代,融入到鄉村教育的主潮流中去了。到后來,更逐漸成為生產教育的副潮之一,淡出了近代中國歷史舞臺。鄭世興說:“民國十六、七年以后,職業教育的意義逐漸擴大而和生產教育的意義甚為接近,這時的職業教育思想,實已吸收了生產教育思想”。“自此以后,職業教育一名詞,雖仍見諸報章雜志及政府的文件中,但實際上已以生產教育為其骨干,和生產教育名異實同,分途并進,殊途同歸”[11]。

由于職業教育辦學效果不佳,在社會上影響日漸式微,而民國政府當局所提倡的民生主義教育漸成教育思潮主流。從1927年下半年起,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的《教育與職業》雜志多次刊文,宣傳當局所倡導的民生主義教育,提出要“用教育的方法以解決人民的民生問題”,認為“居今日而言教育,舍民生未由矣。職業教育者,推演民生主義之教育,亦即民生主義發展必由之途徑也”[12]。表明中華職業教育社對當局所提倡的民生主義教育的認可,也表明了其想積極融入當政者所倡導的民生主義教育思潮里去的迫切愿望。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教育實際上已成為民生主義教育發展的手段和工具。同時,民國中央政府很多要員相繼加入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很多成員也大多放棄原先從事的職業教育,陸續參政。“九一八”以后,《教育與職業》更是刊文認為,“若國家不存,則教育事業又將何所附麗”[13]?這也表明,黃炎培倡導的職業教育再也不是獨立于政治之外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內涵已發生變化,對社會的影響力也已日趨弱化。1934年2月,中華職業教育社召開第八次專家會議,會后發表宣言,認為“職業學校、職業指導無法真正解決失業問題”,“根本問題不能解決,職業教育亦無辦法”[14]。正式承認在社會經濟日益惡化的環境下,職業教育已經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空間,黃炎培所倡導的大職業教育主義從此也正式退出了近代中國歷史舞臺。周予同于1934年分析近代中國職業教育失敗的原因時說:“中國實業或職業教育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固在于整個社會機構的僵化和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實業或職業學校教學法的欠缺,也是無容諱言的事”[15]。間接說明了當時黃炎培所倡導的職業教育辦學效果不佳、最終失敗的原因。

三、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啟示和教訓

從上世紀初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黃炎培倡導的職業教育陷入低谷,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并最終退出歷史舞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深刻教訓和啟示。

(一)從職業教育內部講,脫離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并過份夸大職業教育作用,知識分子舉辦職業教育很難取得成功

作為一種就業導向型、社會經濟約束型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工業化的產物,其生存和發展,需要社會經濟為其提供足夠的空間。從這意義上說,與普通教育先天就有本質意義上的不同,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外向驅動型教育,而非內生自發的教育。脫離當時具體的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舉辦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就會遇上很多自身根本無法解決的困難。黃炎培從提倡職業教育、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舉辦中華職業學校,到上世紀20年代末提倡大職業教育主義,本質上就是就教育談教育,或者說就是知識分子辦職業教育的典型代表。近代知識分子辦職業教育,有理論,有思想,有熱情,也有具體辦學實踐。但是,在近代中國,他們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對近代中國具體的國情了解不夠深入,對整體的社會經濟環境分析很難做到透徹。由于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始終處于動蕩不安狀態之中,他們無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走向有較為清晰和科學的預測和判斷,舉辦職業教育常太過理想化,提出的口號和主張也經常脫離具體國情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因而在職業教育的實際辦學中一旦遇到具體困難,常常缺乏切實可行的實踐性操作措施和辦法。蕭功秦在談到近代知識分子求變心態時,有過以下一段論述:“這些改革者一方面對中國危機的前景充滿焦慮,另一方面對改革的前景充滿一種不成熟的樂觀心態”[16],這種不成熟的心態也在黃炎培舉辦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表露無遺。如黃炎培最初倡導職業教育時說:人民生計問題是“最重要最困難之問題,職業教育為救國家救社會唯一方法”,“今后之富國政策,將取徑于職業教育”,“提倡愛國之根本在職業教育”[17]。而近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其本質就是就業導向型教育,將之上升為“救國”、“富國”、“愛國”,太過夸大職業教育的作用,也決非職業教育此種教育類型所能承擔。而當職業教育陷入低谷,開始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又驚呼“我們的目標百分之七八十沒有達到”[18]。1934年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會議更是認為,“根本問題不能解決,職業教育亦無辦法”[19],從盲目自信一下子又跌入空前的失望。加上中國幾千年沿襲下來的“讀書做官”論、國人對職業技能先天的偏見根深蒂固,僅僅靠幾個很難被時人所接受的口號、觀點和主張,就想改變國人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傳統觀念,實在太過困難。這諸多的因素,就使得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舉辦職業教育實難取得成功。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經濟的推動,社會、經濟、政治等諸多外部力量是決定職業教育能否生存發展的主要關鍵因素。社會經濟尚未發展到一定階段,對職業教育并未產生需求,職業教育因此缺乏生存發展空間,很容易理解。古楳說:“中國自同治元年(1862年)設京師同文館,開始采取新教育以來,已經七十年了。其間教育的進行和經濟的發展,是否有聯帶密切的關系,從無人加以詳細的研究....要想解決中國經濟問題,自非單靠教育一種力量所能成功......然而教育界不加詳細的研究,不審過去的功錯,便想實現生產教育,發展經濟,教人創造富的社會,卻未免把教育的力量看得太大了。換句話說,仍不免迷信‘教育萬能’”!“中國教育發展之所以遲滯,是因為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未能與教育事業共同進行所致。換句話說,我們有新教育的理論,而無實行新教育的特質條件,故新教育無從實現”[20]。重溫上世紀30年代古楳談新教育的言論,對我們今天職業教育的發展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對當今職業教育的舉辦者以及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學者們來說,古楳有關教育與經濟關系的論述,應該也有重大的啟示作用。職業教育的辦學以及對職業教育發展過程和歷史的研究,如果脫離當時具體社會經濟發展背景,其辦學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什么突破和現實意義的。

(二)從職業教育外部講,中國近代社會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結構沒有為職業教育提供足夠的生存發展空間

1.中國近代社會的經濟形態對職業教育并無太多需求,職業教育先天缺乏生存發展空間。職業教育的生存與發展,是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其基礎的。社會經濟狀態的好壞,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根本性決定作用。一般來說,社會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時,社會能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多,職業教育發展的空間就大。社會能否為受職業教育者提供足夠就業機會,是職業教育能否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近代中國是一個以小農經濟、自然經濟、手工業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形態,近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工業從未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據統計,直至上世紀抗戰前夕,中國的現代工業產值最高時也僅占當時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0%左右,其他90%的產品都是依靠技術落后的農業、手工業來生產的。1920年,近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在工農業總產值僅占14%的比重,個體小生產占85%左右的絕對優勢;同期我國手工業的產值比近代工業大三倍半[21]。獨立、成系統的職業教育,只可能是工業近代化的產物。在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社會生產技術構成較低的情況下,社會生產對勞動力的技術水平、知識水平要求不高,社會勞動的專業化程度也很低,絕大多數勞動力集中在農業、手工業等部門。而這時勞動力的量的增加主要是一個人口增長問題,職業教育只可能在某些部門--如手工業--得到有限的發展。而由于手工業等行業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例很少,其中需受職業教育的勞動力在社會就業總人數中所占比例就更小了,能為近代職業教育提供生存發展的空間先天就很小。在外資基本控制近代中國經濟命脈的大環境下,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只能在夾縫里生長。而外資靠賺取廉價勞動力、獲取暴利為根本目的,要讓他們舉辦職業教育,培養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幾乎不可想象。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整個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很小,其產業形態多為手工操作,對職業教育需求不大。一個技術含量低、大量工序仍用手工操作完成的企業是不需要經過專業技能培訓、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勞動力隊伍的。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始終處于動蕩之中,中國工商業所辦企業經常處于關停并轉狀態,開工率不足,在崗工人經常處于失業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西方列強重新進入中國,中國民族資本工商業失去了發展空間,接下來的就是嚴重的危機和長期的蕭條。大戰以來的興盛,1921年下半年即告結束,如紗廠經營開始由盈利轉而虧損。1920年,每生產一包紗,可以獲利65元;1921年則要虧本20元以上,迫使中國紗廠不得不停工減產。1922年12月,中國紗廠聯合會決議停工1/4;3個月后,又續停1/4。1923-1931年的9年間,民族資本興辦的紗廠增設25家,但原有紗廠改組、出租、被外資兼并、停工、出售的共52家,超過了新廠的建設[22]。1928年-1934年間,歷年注冊的工廠,無論從廠數和資本額,都在逐年下降,而資本額下降的趨勢尤為明顯。據統計,1934-1936年,上海新設廠家數為76家,改組的竟達839家,倒閉的達到248家,民族工業處于急劇衰退之中。從生產情況看,尚能維持生產的企業也大多開工不足,經常停工停產。1931年上半年,全國紗錠全工開動率為92.5%,至1936年即下滑至77.7%;而1934年上海絲廠的停工率高達80%[23]。在崗工人經常面臨下崗失業危險。當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企業工人都無業可就,且經常下崗失業,剛從學校畢業、缺乏一線操作經驗的職業學校學生與之相比,肯定處于就業劣勢,這又壓縮了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空間。中國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資本先天逐利的投機性和短視性(據統計,上世紀30年代,中國近代民族資本總額中,商業投資占64%,而工業投資僅占26%[24]),重商輕工、以工惠商的經營方向,使很多民族資本家在經營工廠的同時,經常從工業中抽資從事于原料價格的投機活動,而對工廠的生產、工人的培訓以及素質的提高、工廠技術設備的更新維護以及經營管理活動的完善等方面不加重視,對培養技術工人為主要目的的職業教育先天就缺乏足夠的興趣,因而導致近代中國的職業教育隨著某個時段經濟形勢的好轉而蓬勃發展,但大多數時候都會一蹶不振,舉步維艱。在近代中國這樣的社會經濟形態里,職業教育生存維艱的困境時常發生,是很容易理解的。

2.近代中國以輕紡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職業教育的生存發展產生制約作用。近代中國的民族工業基本上都是輕紡工業,重化工業基礎特別脆弱。1913-1920年期間,民族資本開設的1000余家工廠中,約70%屬于輕紡工業,其中尤以棉紡織業和食品工業(主要是面粉工業)發展最為顯著。據統計,這兩個部門的資本在1919年約占全部工業的53%,集中了全國工人的一半以上[25]。投資輕紡工業,不僅有市場,投資也少,設備和技術比較簡單,企業建設周期短,資本周轉快,容易獲得較高利潤。但這些輕紡工業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設備簡陋,大多數企業只在少數工序上使用機器,其他仍用手工操作,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并不迫切。近代中國與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上最大的差距不是農業和輕紡工業,而是重化工業。而近代中國產業結構很不平衡,在所有的產業資本中,重化工業所占比例很小,輕紡工業占據了極大的比重。而在輕紡工業中,80%以上又是由工場手工業和散工手工業構成的[26]。這樣的產業結構,本身對職業教育畢業生需求量很小,要想其對職業教育產生興趣和需求,實在是太勉為其難。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其產業結構只有從輕紡工業向重化工業轉變,才可能對職業教育產生巨大需求。日本在近代工業化過程中,其職業教育發展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經過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資本主義工業得到空前發展。1914-1919年,日本工廠數由17062個增長至43949個,同期工業產值從13.4億日元增至65.4億日元,增加了近4倍。在產業規模急劇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據統計,重化工業在全部產業中的比重由1914年的28.8%增至1920年的36%;至上世紀30年代,日本出現了以軍事工業為中心的高漲局面,鋼產量由1929年的229萬噸增加至1937年的580萬噸。重化工業在整個工業生產中的比重由1930年的38.2%上升至1937年的57.8%。與此相對應的是日本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由1914年的536所、在校學生87397人,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初的974所和287663人[27]。隨著由輕紡工業向重化工業的快速轉變,日本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同期中國的職業教育卻陷入了深重危機,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惡化,職業學校的數量從1926年的1695所減少到1931年底的149所,減少了90%多[28]。這很好地詮釋了社會經濟、產業結構轉變等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響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

綜上所述,黃炎培于1916年開始倡導職業教育,由于當時近代中國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對職業教育產生了較大需求,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得到了較快發展。而一旦近代中國社會經濟進入蕭條期,職業教育失去了生存發展空間,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衰落就在所難免。這時提出任何口號或主張(包括大職業教育主義)都改變不了職業教育陷入發展困境的局面。再加上近代中國社會經濟以小農經濟、自然經濟、手工業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形態,產業資本的短視性、投機性,產業結構以輕紡工業為主,缺乏重化工業的支撐,都對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產生極大的制約作用,并未給近代職業教育提供足夠的生存發展空間。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缺乏社會經濟的推動和支撐,黃炎培提出的大職業教育主義最終趨于衰落并淡出近代中國歷史舞臺,也就在所難免了。

[1][3]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

[2][5][6][9][10][17][18]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

[4]陳真,姚洛.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4輯)[M].三聯書店,1957.

[7]杜恂成.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8]潘文安.最近兩大思想[J].教育與職業,1925(69).

[11]鄭世興.中國現代教育史[M].臺北:三民書局,1981.

[12][13][14][19][28]黃嘉樹.中華職業教育社史稿[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5]周予同.中國現代教育史[M].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4.

[16]蕭功秦.戊戌變法的再反省[A].李世濤.知識分子立場---激進與保守之間的動蕩[C].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

[20]古楳.現代中國及其教育[M].上海:中華書局,1934.

[21][24]凌耀倫,熊甫,裴倜.中國近代經濟史[M].重慶出版社,1982.

[22]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23]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25][26]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7]朱文富.日本近代職業教育發展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自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在线|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婷五月综合|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人人射| 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一级裸网站| 91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二级毛片|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青草精品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激情99|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xx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9视频在线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