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于越
土地作為生產的基本要素之一,數量有限,加之其具有資源和資本的屬性,成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土地優惠政策作為我國政府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該政策在實現有效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本文將對土地優惠政策進行具體介紹,分析新形勢下土地優惠政策是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并提出了調整土地政策的方案,為文化產業的合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文化產業涉及的行業范圍很廣,包括圖書資料、新聞娛樂、書籍出版、藝術表演、文物保護等,隨著全球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例如,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尋找利益的最大化,科技創新與文化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文化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新形勢下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穩固發展的重要支點,既滿足了居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又有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因而,可以說文化產業是我國轉變經濟結構的關鍵點,是傳播民族文化、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有效途徑,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但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出臺的政策有些不能被很好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存在著效益低、制作技術滯后、文化產品粗俗的問題,因而為實現未來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我國政府應加大扶持文化產業的力度,統一政策,突出重點項目的重點措施,科學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以克服文化產業發展的盲目性,提高文化政策的合理性,實現文化產業的科學化發展。
(1)土地優惠政策的內容。為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土地優惠政策,如圍繞如何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的土地環境,政府結合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和特點,在土地的供應、利用、規劃、管理、稅收和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可以說在土地政策方面文化產業得到了很大的扶持。
(2)土地優惠政策的特點。我國推進文化產業有效發展的土地優惠政策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投資的土地環境不斷得到優化,從近些年出臺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來看,國家降低了建設文化場館土地使用的限制,在稅收方面,規定文化產業如果因國家文化建設的需要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造成虧損,可以免繳土地的使用稅;在城市土地的規劃計劃方面,規定不斷增加用于文化產業的發展用地,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的土地不得隨意改為他用;在土地管理方面,加強了對文化產業用地合同的管理,為支持創意產業的發展和文化產品的設計研發,政府規定土地的使用權人和用途可以暫不變更。總之,這些措施優化了土地使用結構,加快了文化產業的基地建設和園區發展。
(3)土地優惠政策的實施力度。為推動文化產業特別是旅游產業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景區所在地的建設投入,明確了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地政策,支持文化產業對荒灘、荒地、廢棄礦場、海島和廢棄廠房等土地資源的利用,提出依據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優先規劃交通、旅游和利民工程等產業的用地,保障符合產業發展政策要求的文化產業的土地供應。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政府的土地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文化產業的門類多樣,不同的文化產業對土地的需求和依賴程度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下文就土地優惠政策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進行探討,以更全面地認識我國的土地優惠政策。
文化產業的園區建設,是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文化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的重要措施。文化產業的這種發展策略將文化的生產、消費和重構城市的發展空間連接起來,實現了經濟發展和文化的融合。文化產業加快產業園區的建設,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美國的文化產業依賴園區的建設,成為創意文化產品最大的出產和出口國家,文化產業成為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產業門類。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政府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積極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通過建設多樣的文化產業開發區或集聚區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園區建設的過程中,以低于市場的價格把土地賣給文化產業的開發商,免除文化產業的山林、草地的再造費和轉讓費,并對產業園區交通設施的建設進行補償。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我國的文化產業在短時間內初步形成了整合全國文化資源的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的優化組合,也提升了文化產業生產研發的實力。
支持文化產業對荒灘、荒地、廢棄礦場、海島和廢棄廠房等土地資源的改造再利用,能夠拓寬城市發展的空間,提供新的產業發展方向。世界上有很多依托舊的城區、港口和廠房發展文化產業的城市,如伯明翰、溫哥華、美國的蘇荷區等,他們用文化創意產業將這些舊城資源轉化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有許多可以開發利用的舊城遺址和海島灘涂,政府為推進文化產業對這些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積極的土地政策,增強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近些年,我國的文化產業對歷史土地資源進行了一系列新的開發,如在陜甘寧邊區的革命舊址發展紅色旅游,開發海南島嶼灘涂的旅游項目,在東北礦區發展煤炭遺址的觀光旅游等。這些荒地、文化舊址的開發,不僅促進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實現了城市空間的優化再生。
促進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是人口大國,為實現文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當前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任務。為實現文化設施的建設,我國政府在土地使用和建設方面采取了保障公用文化基礎設施的土地供給、減少土地使用的稅收、直接給予財政上的支持等措施。這些措施完善了我國公共博物館、圖書館、動植物園、體育館、文化館、休閑娛樂館等設施的建設及運作,不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還推進了國家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
總之,我國的土地優惠政策在分析研究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促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拓展了城市發展的空間范圍,加快了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利用。雖然我國處于發展階段的文化產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不斷調整產業發展策略,但土地優惠政策的實施,成為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1] 高宏存,李榮菊.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地政策研究[J].福建論壇,2013(04).
[2] 丁兆慶.關于加快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延邊大學學報,2012(01).
[3] 沙雪斌.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政策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