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職業學院 劉權
隨著3G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信息技術正在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邁向移動互聯網時代,最近四五年來,高校讀者年輕前衛的技術分享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用戶的閱讀和信息獲取習慣,使其越來越多地依賴移動設備獲取信息,追求便捷和高效。面對勢不可擋的讀者多層次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也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積極探索新的讀者教育和培訓形式,開始面向手機、PDA等手持設備提供移動服務,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教育活動正悄悄地走向移動互聯時代。
據2013年5月底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8.08億移動互聯網網民,其中手機上網用戶有7.78億戶,占絕對主流,3G上網用戶為2.33億,在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占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1]。微博在手機端的增長依然在繼續,網民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大專學歷以上的網民大幅度增長,學生群體占到28.6%。近年來,隨著谷歌Android手機和蘋果iphone手機熱銷,智能手機和移動設備普及程度越來越顯著,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率先在2010年下半年先后推出國內首款基于Google Android和Apple ios平臺圖書館手機客戶端,這些手機客戶端軟件發揮了即時移動的先進特性,得到了讀者的瘋狂追捧。可見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正在悄悄地改變著讀者的閱讀和信息獲取習慣。
移動互聯是指以智能手機、3G通訊、手機上網等以手機為中心的移動生活時代,實現移動互聯的學習模式和工作模式等應用。移動網絡時代電子閱讀成為潮流,便攜式的移動終端以手機、掌上電腦、PDA、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等為主[2],移動閱讀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如數據庫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雜志、有聲讀物、視頻資源)、網絡出版物(新聞資訊、網絡小說、博客、微博)、手機出版物(手機報紙、手機期刊、手機小說)等內容。移動互聯網為讀者學習和獲取信息開拓了新的空間,也對高校圖書館進行讀者教育帶來的新的契機。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的類型更加多樣化,移動閱讀和移動教育正在悄悄地更新著高校讀者的閱讀方式和信息傳播方式,移動閱讀能夠打破時空限制,也不必與電腦終端設備同步,能夠實現受眾與信息同步和互動參與。當前在移動互聯環境的催化下,出現了新的閱讀形式,包括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視閱讀、平板電腦閱讀等,閱讀對象也不僅僅局限在文字上,涵蓋了文字、圖片、視頻、圖形、聲音等動態的呈現方式,數字化閱讀充滿了個性化,也需要互動來增加閱讀的全面感官認知體驗。高校讀者的閱讀不僅僅局限在學習上,各種不同需求涌現,包括學生群體學習本專業領域知識、打好專業基礎,拓展知識面、培養自身各方面素質的需要,教師們的教學需求,畢業生群體的就業需求等;此外,通過職業技能考試、學校的專業考試以及課業要求、教師或行政人員職業發展需要等等,高校讀者的閱讀內容和閱讀工具有了明顯的改變。
高校圖書館面對新技術和新環境的沖擊,在讀者教育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應用移動互聯技術定位自身服務理念,將影響讀者教育活動的方式和效果,能否更好地把握住高校讀者的閱讀和信息獲取習慣,將決定著能否策劃具有針對性的讀者教育和培訓方式。
與時俱進是各行各業都奉行的理念,傳統的培訓受培訓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讀者參與熱情低,接受培訓的人數也有限,在培訓方法上現場參觀講解和課堂集中傳授的形式,培訓過程缺乏針對性,且培訓課件不方便讀者隨時隨地瀏覽,效果并不理想,在培訓內容上,一般性的指導性培訓已經不能及時滿足高校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化優勢和館藏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趨勢,適應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新要求,研制和開發基于Web的網絡多媒體課件、多渠道的讀者培訓信息傳播形式。成功的高校讀者教育不僅要求培訓內容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而且要求培訓的形式和呈現方式具有互動性,且界面美觀、生動,富有感染力,讀者易于接受和愿意接受,如采用適于網絡傳播、方便Web發布的矢量圖形和多媒體技術,開發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培訓課件[3],將讀者教育資源網絡化,實現無限制瀏覽,通過運用相關策略,使課件內容能實時更新并實現交互控制,滿足高校讀者的個性化、專業化、差異化的信息需求,讓培訓課程成為高校師生無處不在的朋友。
互聯網絡的發展為高校讀者閱讀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但同時也會有負面影響,高校圖書館承擔著為高校讀者教育培訓的職能,因此,要熟悉學生和教師的閱讀新需求,并積極引導科學的閱讀方式和信息獲取習慣。隨著閱讀方式的由靜態閱讀到現在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的音頻、圖像、視頻動態閱讀轉變,閱讀內容也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可能涉及各個學科,覆蓋古今中外,對信息需求的內容除了公共通知、講座預定、文獻預約、專題報道、博客論壇等時間相關性需求外,對大型高效圖書館的內部導航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空間相關性需求,讀者的閱讀興趣也更難把握。移動互聯時代閱讀過程具有了交互性,高校讀者對3G、4G等移動通信網絡、電子閱讀器、PSP、IPAD等移動終端[4]利用得越來越純熟,讀者完全可以通過這些設備和網絡登錄論壇參與專題討論和交流,閱讀過程具有獨特的參與和創造樂趣。這也就給圖書館的讀者培訓帶來了新的啟示,讀者教育和培訓過程中也要注重交互性,讀者和教師的互動交流將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教育培訓的效果。
移動互聯時代,高校讀者的閱讀和信息獲取習慣已經慢慢改變,信息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但是移動互聯是一把雙刃劍,給高校讀者全體帶來便捷的同時,多元化、繁冗的強大信息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讀者的辨析力,影響學生群體想象力的發揮,使閱讀的目的和質量降低,養成浮躁的閱讀習慣,閱讀的專注力降低,甚至會導致學生群體理性思考的缺失。因此,圖書館就更應該發揮其閱讀教育和引導的職能,建立良好的導讀系統,設計閱讀技能方面的培訓課件,宣傳科學利用網絡和移動設備學習和獲取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于信息的分辨力,抵制網絡誘惑,引導學生進行健康有益的消遣性閱讀,在移動互聯環境下形成自己健康的閱讀和學習習慣,加強自身信息意識的培養,提高信息素養[5]。
傳統的高校讀者教育培訓以文獻檢索課為主,輔之以電子資源免費培訓、新生入館教育、對院系教師的專門培訓,這些培訓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紙質時代的讀者閱讀需求。但移動互聯時代,電子文獻資源在高校圖書館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成為高校用戶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資源類型。移動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更為讀者更方便的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平臺,讀者的學習時間零碎化明顯,讀者信息需求專業化增強,移動客戶端應用工具更加普遍,因此就對讀者教育培訓的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讀者除去集中上課的時間,其他的課余和零碎時間比較多,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自學和自我提供的時間占據大部分求學階段,高校教師科研工作比較突出,而專業的科研創新很可能產生于瞬間的思想碰撞,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讀者的零碎時間提供學習培訓就有了發展空間。移動互聯的時代背景下,多媒體互相融合,動畫、聲音、文字、圖像的有效運用,能夠充分調動高校讀者的感官,從而使其獲得更豐富的信息閱讀體驗[6]。高校圖書館具有多樣化的讀者群,包括教師、本科生、研究生、行政人員等不同群體,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時間不同,信息需求也不同,因此,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絡開展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讀者培訓工作。例如由學校圖書館組織舉辦微課堂,由專業教師講授具有實用性和專業性的知識點,針對不同的接受培訓的主體,進行讀者教育和培訓,并可以通過本校圖書館微博或者本校BBS論壇等在網絡上宣傳和共享信息,既可以在面對面的課程教學中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也可以能夠實現高校讀者的自學,可以讓其充分靈活地運用自己的零碎時間。
科技潮流勢不可擋,移動設備的客戶端在高校師生中應用得越來越普遍,移動設備的及時移動性能更加得到高校讀者的青睞,讀者手冊電子版、讀者檢索指南電子版,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數字空間,充分發揮圖書館內部諸多讀者屏的功能,如自助檢索機、LED屏、電子閱覽室等,將培訓課件或培訓信息在這些設備上予以體現,方便讀者進行自助選擇播放和拷貝瀏覽,為讀者自學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手機客戶端軟件可以安裝在讀者的智能手機上,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作為獨立的應用程序使用,讀者可以打開手機客戶端直接操作,無需再利用計算機上網,省時又省力,也能為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7]。同時,移動客戶端在高校圖書館館員中應用也將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效果,針對讀者教育培訓中讀者的反饋信息,圖書館館員能夠利用移動客戶端第一時間在線回復、或遠程應用維護等,更好地完善讀者教育培訓。
移動性、及時性、個性化是移動設備和移動信息服務系統的優勢,但各個層級的讀者需求又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事先進行用戶信息需求調研,在讀者信息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面向高校讀者的移動客戶端系統,同時建立用戶信息庫,對讀者檢索、利用的信息內容和檢索策略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各類型讀者的信息利用偏好,為提供更好的讀者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的文獻檢索課大多以圖書館館員作為教師,文獻檢索課以選修課的形式供學生選擇著上,教材以紙質教材為主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學工具多樣化,高校讀者的信息需求也越來越豐富,必然要求高校推出學習形式更為豐富、學習內容更加充實的文獻檢索課。檢索課的內容可以以教學大綱、實訓教材、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等形式呈現,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或者電子題庫、模擬實驗室、信息網絡等教學環境為依托[8],把電腦、移動設備等作為輔助工具,把豐富的期刊數據庫、圖書數據庫、教學素材庫、自編試題庫等教學資源,通過文獻檢索課傳遞給每一位高校讀者。此外,隨著高校讀者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進行外文數據庫和英文文獻檢索的培訓已經成為迫切需求,例如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出品的Medline數據庫,以及由荷蘭Elsevier出版公司出品的權威的關于生物醫學和藥理學信息的Embase專業檢索引擎,每年新增記錄60萬條,能夠幫助醫學專業的讀者快速找到多種生物或者醫學期刊上的題錄和文摘,掌握前沿動態,增強學習的專業性。
讀者教育的宣傳方式要求全方位,不僅要利用學校圖書館主頁、宣傳海報、宣傳彩頁、學校廣播臺、校報、學習讀書社團等傳統方式,還應利用用戶比較活躍的網絡論壇、移動網絡等現代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微博作為移動網絡平臺目前已經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簡短和及時的微博信息充分適應了靈活運用零碎時間的觀念[9],因此,建立高校圖書館自己的微博,在高校讀者中推廣,對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教育活動將是一個有利的宣傳。例如比較活躍的同濟大學圖書館的微博,經常在微博上發布關于圖書館資源更新、培訓或文化講座的微博,并且積極地回復高校讀者的提問和咨詢,及時有效地傳遞了圖書館的讀者教育培訓安排。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微博上經常能看到圖書館一小時系列講座的消息,將重點講解的內容發布出來,供學校讀者參考,以及在讀書月舉辦找數據、看圖片、查字典、覽年鑒等知識大賽,在活動中培養讀者檢索信息的能力。
微課堂目前越來越得到讀者的青睞,所謂微課就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或者利用零碎時間就能學習的微內容,例如田先“三十而立”微課堂開展以80、90后職業化成長與管理的微課,就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這種微課堂每月固定2至3期,給高校讀者進行系列化分享,每次集中解決一個問題,簡潔明了,高校讀者也能夠輕松學、快樂用,簡潔而有針對性的微課堂將會為高校讀者教育活動打開新的局面。以職業技能培訓為目標導向的精悍短小的培訓視頻課程,也可以作為高校圖書館進行微課推廣的對象,更專業、更直觀地進行高校讀者教育。
在移動設備迅速普及的今天,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和移動設備的整合將促進高校圖書館走進移動互聯時代,更好地實現讀者教育的職能。高校圖書館要正視移動互聯環境下面對的挑戰,積極地更新觀念、引進技術、做出改變,包括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完善高校信息檢索課的多樣化教學,利用微博進行讀者教育培訓的宣傳平臺,通過微課進行短時間的個性化和技術指導,通過多種措施豐富高校讀者教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校讀者的信息素養。
[1] 吳衛群.我國移動互聯網網民逾8億戶[EB/OL].[2013-07-04].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5-24/content_9121142.html.
[2] 鄧銳,周興生,羅軍強.大學生移動互聯使用情況調查問卷設計[J].軟件導刊,2013(2).
[3] 茆意宏.面向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8(197).
[4] 朱雯晶,張磊,王曄斌.圖書館手機客戶端的探索實踐[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5).
[5] Kuan-nien Chen,Pei-chun Lin.Information literacy in university library user education.Aslib Proceedings,2011,63(4).
[6] 付梅,劉娟,葛明貴.新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的轉變與大學生閱讀[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0,27(2).
[7] 秦新立.移動互聯新媒體的閱讀特點及高校圖書館創新策略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22(4).
[8] 方勝華,李書寧.走向移動互聯時代的圖書館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23).
[9] 張英.微服務:開創圖書館服務的“藍海”[J].圖書館建設,2011(7).
[10] Beran NECAT,Distance Learning For Mobile Internet Users[J].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