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廣
2012年2月,央行決定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2011年12月起的3個月時間里,央行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貨幣供應,這對我國的市場特別是貨幣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有正面作用,在嚴控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加大其他產業的貨幣供應,有利于我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體現了貨幣政策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伸縮適度的原則,對我國經濟實現軟著路有促進作用。本文從我國宏觀貨幣的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分析我國貨幣政策流動性的現狀,得出是否存在流動性過剩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等。
在宏觀層面上,貨幣流動性常被理解為不同統計口徑的貨幣信貸總量,流動性過剩即指相對經濟發展的需求,存在過多的貨幣供給量,在信用貨幣制度下,無法自覺退出流通領域,只能通過尋找出路不斷消化,這就會引發投資過熱、經濟過熱的現象。貨幣供給方面,本文主要以M2研究為主,它主要反映了在社會中流動的貨幣總量,即名義貨幣的變化情況。貨幣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所要求的貨幣數量,是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進出口差額的總和來計算,將總需求轉化成市場價值,也就是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M2增速都比較快,年增長率達15%。如此量大而快速的貨幣供給給經濟運行帶來了不少的流動性壓力。貨幣需求方面,我國在全球經濟衰退中仍然保持著GDP的增長,由2008年的30萬億增長到2011年47萬億,年增長率基本在8%以上,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在2008年推出的四萬億擴張計劃。同時,我國的M2增長率一直在GDP的增長率之上,特別是在2009年增長率更是達到30%以上,而當年的GDP增長率雖然高達9.2%。從2009年M2的增長開始降速以后,去年增速仍然達到了15%左右,仍然是去年GDP增速9.2%的1.6倍左右,說明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雖然也開始控制貨幣供給,但仍然快于GDP的需求,貨幣流動性壓力仍然很大。
一國是否出現流動性過剩,也就是是否出現經濟過熱,一方面,要看貨幣的供需情況;另一方面,還需要看一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特別是貨幣的流動方向。貨幣流動性是一個動態分析的過程,那么可以從CPI指數、資本市場情況和銀行利率這三個指標來分析我國是否存在流動性,是否存在經濟過熱。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2008年,我國CPI達到一個歷史高位,達到6%。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受失業以及國家加大農產品補助政策等因素影響,我國2009年的CPI急劇下降,出現了罕見的CPI增長為-0.7%。但進入2010年后,受全球通貨膨脹及國內農產品價格又一輪上漲壓力,我國CPI急劇上揚,2010年我國CPI為3.3%,2011年更是高達5.4%。2012年CPI則又降為2.6%。但仍低于目前的銀行存款利率2.5%,負利率依然存在,這樣無疑會帶來其他投資過熱的出現。另一方面,雖然CPI已經開始走低,但上升的壓力仍很大,輸入性通脹壓力大,這些都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一旦控制不好,CPI仍有可能會高位運行,造成通脹。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不斷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刺激消費和投資,以希望盡早走出金融危機困境,2008年底,銀行存款利率由年初的4.14%下降到1.75%,下降幅度有55%左右,貸款利率也由7.47%下降到5.25%,下降了35%左右。2009年以后,隨著經濟的復蘇,4萬億的投入市場,房地產市場開始火熱,我國又開始了不斷緩慢的加息之路。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存在著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特別是投資過熱情況,需要加以管理。
資本不會只停留在追逐商品上,而是會將大量的多余貨幣投向資本市場,主要就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從房地產市場來看,從2008年以來,我國先后8次出臺了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措施,主要是在資本的進入方面,我國房地產市場從2008年之后,存在著嚴重的投資過熱現象,也佐證了我國資本存在著流動性過剩的現實。而在股票投資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上證A股市場指數由4328點一路下跌至1749點,跌幅接近60%,但從2009年后,隨著國家刺激計劃的出臺,A股市場信心不斷提升,2009年高點達到3400多點。2010年后,隨著CPI的不斷高漲,特別是房地產調控的加緊,A股市場一直在震蕩前行,一直保持2000多點左右的徘徊中,特別是去年股市出現了小幅的反彈。
綜上分析可以發現,雖然我國實行了一系列的貨幣緊縮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2013年,我國仍然面臨著很大的貨幣過剩,所以,去年年初的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對去年一系列緊縮政策的緩和、緩沖,我國仍會采取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過熱。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今年加強貨幣流動性流動性管理的角度來進行調控的話,無疑是從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進行調控,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思考。
控制貨幣供給主要通過央行實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貨幣政策的三個工具中,我國運用更多的是法定準備金率。自從2011年不斷上調過后,對銀根的緊縮起到一定作用,年初通過下調來充實市場貨幣是刺激經濟緩和貨幣政策走向緊縮的一個舉措,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國仍有可能先調低準備金,保持CPI的穩定及實現經濟的軟著陸。收縮商業銀行的貸款擴張能力是央行流動性偏多的傳統工具,上調準備金率對于管理通貨膨脹預期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從源頭上遏制通貨膨脹預期轉為現實的通脹具有積極作用,能很大程度上減少M2供應量以及縮小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即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改變貨幣乘數,進而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增加貨幣需求,縮小貨幣供求差距,這主要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消費需求。這也是我國2012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基礎。
3.2.1 繼續擴大內需,刺激國內消費
2008年,我國出臺了擴大內需十大政策,現在,部分政策仍然可以繼續使用,特別是在居民消費這方面。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等。另外在稅收方面,降低個人所得稅率,健全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實行結構性減稅。在政府購買方面,政府應積極在民生基礎建設方面投入。在轉移支付方面,加大對農業、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加強對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減輕居民未來消費的顧慮,從而提高現有的消費水平。因此,在2013年我國應進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消費刺激方式。
3.2.2 拓寬投資渠道,積極實施資本“走出去”戰略
這方面的措施主要是針對投資方面的,從2009年以來,我國上證A股起色不大,因此,可以鼓勵一部分剩余資金在股市流動,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創新一些安全可靠的金融產品,來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避免資本向房地產等行業聚集,造成新的投資過熱。特別是在理財、保險、投資性儲蓄方面,國家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做進一步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鼓勵金融資本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避免國內大量的熱錢用國內的資源來消耗,同時又可以提升我國的資本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水平。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曹龍騏.金融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范建平.2012中國經濟展望和宏觀政策取向[J].中國財政,2012(01).
[4]張乃文.我國宏觀貨幣流動性現狀簡析及對策思考[J].理論與實踐,2010(05).
[5]莊毓敏,張鵬.宏觀流動性狀況的判別與趨勢分析[J].中國金融,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