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學院工商學院 汪華林
景德鎮陶瓷產業低碳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污染、降低能耗、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同時進一步精深了陶瓷文化的內涵,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
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背景下,陶瓷產業作為景德鎮支柱產業的“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其必須選擇低碳發展方式,才能有效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推進景德鎮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提高景德鎮的城市競爭力和更好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
國務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該規劃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之一就是“建設世界級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示范區”,這就要求經濟區內各縣市(區)聯動,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路線,推進產業升級,走低碳發展之路,建設低碳城市。景德鎮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經濟腹地,依托千年瓷都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大力發展功能陶瓷、結構陶瓷、生物陶瓷、工藝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以及培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是其復興地方優勢產業、助力地方經濟騰飛的必經之路。而在升級陶瓷優勢產業之時,通過體制和制度創新、產業和產品結構轉型、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能源研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各種高碳能源消耗,使用低碳能源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污染,實現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又充分契合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規劃。景德鎮陶瓷產業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全過程中尋求節能途徑,推廣節能技術,是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需要。
2009年3月,國務院確定了包括江西省景德鎮市在內的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作為資源消耗型的陶瓷產業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景德鎮,在這樣一個矛盾面前,必須做出有效的抉擇,以在大力推進作為立市之本的陶瓷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優雅轉型。據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景德鎮累計探明的瓷礦資源總量約1340萬噸,但可開采儲量不足100萬噸,瓷土礦年產量從2005年的9.5萬噸,下降至目前的8.8萬噸,瓷土礦及制瓷企業數量也相較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50%。這就要求景德鎮更加重視推進陶瓷產業生產制造技術革新和進步,積極探索引領陶瓷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推動新興主導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技術支持。因此,景德鎮發展以生產陶瓷原料投入少、廢氣廢水排放少、產品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高科技陶瓷產品為核心的低碳陶瓷產業是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促進城市戰略轉型、發展健康永續特色經濟的需要。
2010年,科技部批準景德鎮市為第二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景德鎮市政府在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15年,景德鎮市科技進步綜合水平達到全國中等水平、全省的前列,航空制造、陶瓷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科技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市級科技投入達到同級財政經常性支出比例的1.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全社會R&D占GDP比例達到2.5%,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0%以上。”要實現規劃,景德鎮市應重點以陶瓷科技城平臺建設為契機,積極構建開放型、創新型區域體系,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方式的轉型,突出文化和科教優勢,突出高新技術陶瓷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通過產業園區和技術孵化實現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降低陶瓷產業對資源的過度依賴,逐步直至徹底實現陶瓷產業也從“兩高一資”向低碳、環保轉變。
城市競爭力是在社會、經濟結構、價值觀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下創造和維持的,是城市為其自身發展在區域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城市競爭力是一個綜合的評價體系,只有經濟、社會、人文、生態和諧發展的城市才能稱得上是競爭力強的城市。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顯示,景德鎮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等榜單中均未見名次。陶瓷產業作為景德鎮的支柱產業,改善陶瓷產業狀況,減少污染、降低能耗、節約資源、保護生態、開發技術先進和制造工藝優美的高科技陶瓷制品應該成為景德鎮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點工作,也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效提升景德鎮城市競爭力。
千年窯火鍛造出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文化,它是華夏優秀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優秀文化的瑰寶。毋庸置疑,在景德鎮的眾多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陶瓷文化優勢。陶瓷的傳承和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陶瓷是中國優秀文化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的寶貴財富,陶瓷本身已經成為中國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載體。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有責任、有義務將中國陶瓷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陶瓷文化資源是景德鎮各類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陶瓷創意文化產業是景德鎮陶瓷產業低碳經濟發展中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傳承和弘揚景德鎮的陶瓷文化離不開文化產業結構的升級,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運用,離不開陶瓷產業低碳發展的推動。景德鎮發展低碳陶瓷產業可以有效地進一步精深陶瓷文化的內涵,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
景德鎮陶瓷產業走低碳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也唯有向低碳經濟轉型,景德鎮陶瓷產業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v觀國內外其他地區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所采取的行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關鍵因素,政府主導和企業參與是實施的主要形式。結合景德鎮的基礎條件和現實狀況,本文認為景德鎮陶瓷產業低碳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陶瓷產業的低碳發展,根本上需要從能源、技術等方面構建良好的、健全的技術支撐體系。
2.1.1 能源低碳化
我國陶瓷產業的傳統燃料是木材和煤,能源利用率低、成本高,污染嚴重。陶瓷產業技術升級的一大要素就是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積極開發新能源窯爐。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高效能源,一旦在陶瓷行業廣泛應用,將在長遠意義上降低陶瓷行業生產成本、提高陶瓷行業生產效率和促進陶瓷行業永續發展。但在目前,太陽能陶瓷窯爐正在研發之中,尚未形成有效的生產力。在現階段,清潔的液體、氣體燃料以及水電、核電等都是陶瓷工業可以大量采用的低碳能源。隨著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不斷深入,新余作為光伏產業基地打造完成,太陽能作為江西重要能源,為景德鎮陶瓷產業提供低碳化能源絕不是幻想。
2.1.2 提高燃料的熱使用效率
節能型窯爐的開發是促進陶瓷產業低碳發展的另一有效途徑,包括研制先進的窯爐燃燒器、使用新型耐火材料和涂料、研究新型窯爐自動控制系統等方法。先進的窯爐燃燒器可以提高燃料燃燒度,避免有害氣體生產,同時使得溫度均衡,產品質量更高。新型的耐火材料和涂料可以保護陶瓷纖維、提高陶瓷窯爐的熱效率,節省能源、降低能耗。而新型窯爐自動控制系統可以靈活控制窯內溫度和氣氛,也是節約能源、低碳生產的有效方法。進一步降低窯爐的能量損耗,也是新型窯爐為陶瓷產業低碳發展貢獻的重要方面。
2.1.3 積極探索先進檢測和燒制方法
陶瓷生產過程中最核心的技術就是燒制方法,而且燒制方法是體現低碳發展的重要部分。比如,日用陶瓷燒制溫度由1320℃降為1200℃就可以為企業節約近四分之一的燒成成本,并實現低碳排放節能增效。為了降低陶瓷成型的廢品率,新型的檢測控制技術也不斷涌現。智能型模糊邏輯自動檢控系統,可以在陶瓷成形之后立刻檢測出坯體的體積、密度、尺寸和水分含量等參數,并將其與標準值對照,然后把偏差反饋到前面的工序進行糾正。
傳統陶瓷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景德鎮陶瓷產業低碳發展,可視為其障礙。為了推進景德鎮陶瓷產業低碳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是其主要路徑之一。
2.2.1 加快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建設
目前,景德鎮有大量陶瓷創意園區和企業涌現,并逐漸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陶瓷愛好者,打造了良好的陶瓷文化國際交流平臺,很大程度上繁榮和發展了景德鎮陶瓷創意文化產業。陶瓷創意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將會帶動景德鎮制造、餐飲、運輸、旅游、會展等各個行業的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大大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景德鎮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和諧發展,開創千年瓷都的全新春天,同時大幅提升景德鎮城市競爭力。政府方面,可以從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陶瓷文化創意企業合理的優惠和支持,扶持創業型企業快速成長;企業和機構方面,應積極進行自主研發、開拓創新、招攬人才,打造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平臺。
2.2.2 加快流通體系建設
景德鎮陶瓷行業要以商業與物流業有機結合為切入點,建設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聯合毗鄰城市合理規劃和構建陶瓷物流產業園區,降低流通成本,抓住2013年開始的江西在物流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點“營改增”的良好政策,快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陶瓷物流企業,以豐富和大力發展產業鏈條來提高陶瓷產業集群競爭力,從而推進陶瓷產業的持續發展。發展陶瓷物流業應全面、系統考慮陶瓷產業發展的狀況和特點,整體推進,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和體制革新、技術進步和服務創新、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創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方面取得成效。同時,鼓勵和幫助有條件的陶瓷企業或陶瓷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營銷和流通模式,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擴大外貿交易平臺輻射區。依托景德鎮陶瓷產業現有的強大的集聚能力和人才優勢,大力創新流通技術,構建以互聯網和物聯網為重點,以營銷手段、技術和金融服務為關鍵環節,實現景德鎮陶瓷產業電子商務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的陶瓷專門電子商務平臺。依托景德鎮現有的具有十分鮮明陶瓷特色的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具有“陶瓷黃埔”美譽的景德鎮陶瓷學院,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導向,培養出應市場需要的,既精通現代物流管理,又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化人才。
2.2.3 大力發展高技術陶瓷
高技術陶瓷材料是當前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電子和通訊等重要領域,并在傳統行業升級改造中發揮重大作用。隨著技術研發的深入,高技術陶瓷產業更加具有活力,產品種類更全、產品實際應用契合度更高、產品市場規模更大。預計2015年全球高技術陶瓷市場規模將達到160~195億美元,而2020年該數字將達到260~320億美元。景德鎮高科技陶瓷產業要充分把握目前高技術陶瓷市場激增期,推進原有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和戰略轉型,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產品,進行充分的資金和技術扶持,開發高科技陶瓷,大力提升高科技陶瓷產品產能、努力開拓市場,在促進區域產業升級的同時從極具前景的巨大市場中獲益。
陶瓷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都離不開政策支持,政府應采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針對陶瓷產業低碳發展,政府應積極改革、優化政策,構建合理的政策保障體系,有力促進陶瓷產業低碳發展。
2.3.1 提高行業準入標準
提高行業準入標準有利于從根源上促進行業整體健康有序發展,淘汰落后產能,加速陶瓷行業向低碳方向進發。景德鎮陶瓷行業應建立完善的行業監管體系,盡快制定行業準入標準,為行業設置一定門檻,保證行業內企業都是資金鏈良好、技術先進、低碳生產、人才充足、運營健康高效的企業,引導家庭作坊式企業盡快轉型,在景德鎮陶瓷產業重新崛起初期就打好基礎,營造良好的行業環境,遏制行業不良競爭現象的發生,加快企業向低碳生產轉變,促進行業高速向好發展。
2.3.2 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
景德鎮要充分把握現有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以創新型城市為發展契機,在制度方面,要設計最大化激發企業和個人積極性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促進城市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在企業方面,政府要充分鼓勵先進企業、高科技創業型企業大膽創新、自負盈虧,同時給這些企業充分的資金和財稅支持;在人才方面,政府要增強低碳陶瓷產業的人才引進和儲備,支持本地陶瓷專業教育學科專業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對具有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獎勵;在低碳方面,政府要健全陶瓷行業節能減排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考核,推進地方產業集群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更高層面上推進景德鎮陶瓷產業的低碳發展。
2.3.3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立健全是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護航者,景德鎮雖然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了許多法規、政策,但系統性不足,還有部分法規停留在文件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可以針對創意產業價值鏈的四個階段——創意理念的創作階段、創意作品的復制與生產階段、創意產品的傳播與銷售階段和創意商品或服務的使用與體驗階段設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陶瓷專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陶瓷專業信息平臺建設和專業信息服務的網絡化進程。建立專供陶瓷行業的專業數據庫,全面收集、篩選和面向特定對象公開陶瓷信息資源,尤其是陶瓷知識產權,為陶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支持平臺。充分發揮相關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開展陶瓷信息開發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或個人及時了解知識產權最新動態信息,不僅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造成科研資源浪費,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陶瓷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2.3.4 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是當前高技術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景德鎮應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如以景德鎮陶瓷學院為人才培育的前端機構,以高科技陶瓷和創意陶瓷技術攻關創新為主題的科研機構為中端機構,以當地陶瓷行業龍頭企業為技術轉化成實踐、實踐反哺技術的后端機構。一方面可以使技術適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從市場中的獲利可以反哺更高端技術的涌現。這樣的聯動可以更好地解決以往單打獨斗、市場和技術脫節的困境,加快景德鎮陶瓷行業朝技術含量更高、碳排放量更少的方向前進。
[1]孫桂娟,等.低碳經濟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5).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劉愛英,張鑫,等.低碳經濟下唐山市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唐山學院,2011(7).
[4]景德鎮市瓷局課題組.景德鎮市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陶瓷產業發展專項規劃[D].景德鎮市瓷局,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