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戴穎喆
目前國內大多定義的電子貨幣分兩種,一種是卡基電子貨幣,一種是網基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董蘊琳,2012);2000年10月,歐盟頒布的《電子貨幣機構設立運營和審慎監管指令》將電子貨幣分為兩種,一種是卡基電子貨幣(cards based e- money),另一種是基于服務器的電子貨幣(server- based e- money)(董茜瀅,2012;呂力恒,2012)。以上文獻中都將電子貨幣與傳統貨幣做了區別,并對電子貨幣進行了分類。但這種分類有一些邏輯上的問題,非常不利于對電子貨幣后續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網絡技術發展太快的原因,沒有人對電子貨幣是否構成真正的貨幣進行真正的定位。
本文試圖通過對電子貨幣的定位和分類的系統研究比對認為,對于電子貨幣是否構成貨幣的一種,應當視具體情況個案處理。對于信用卡、儲值卡類的初級電子貨幣,只能視為查詢和轉移銀行存款的電子工具或者是對現存貨幣進行支付的電子化工具,并不能真正構成貨幣的一種。而類似計算機現金的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如支付寶、QQ幣等,則只是初步具備了流通貨幣的特征。但是,要真正成為流通貨幣的一種,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還應當滿足以下條件:
(1)必須是不依賴于銀行或發行機構信用的用于清償債務的最終手段,接受支付的一方無須保有追索權;
(2)完全的不特定物,支付具有匿名性;
(3)本身能夠成為價值的保存手段,而不需要通過收集、清算、結算來實現其價值;
(4)自由流通,具有完全的可兌換性;
(5)必須有被極廣泛認可的具有足值或虛擬價值的一般等價物特性。
而反觀目前的所有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它們的價值均是以既有的現金、存款為前提的,是其發行者將既有貨幣的價值電子化的產物,持有這些電子貨幣僅意味著持有者具有以其持有的電子貨幣向發行者兌換等價值現金或存款的權利。所以,以上提到的電子貨幣應該被認為是以既有貨幣為基礎的二次貨幣,還不能完全獨立地作為通貨的一種。
根據網絡上的定義,P2P電子貨幣是一種用開源的P2P軟件即產生的電子貨幣,其不依賴于特定的中央發行機構,而是使用遍布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貨幣的所有權。這種貨幣有自主的全新的價值決定機制,由于分布式數據的算法原因,P2P貨幣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凝聚了計算機資源與人類智慧的獨特稀缺性,這種稀缺性決定了它有類似于金屬貨幣的貯藏和交易價值,而這種稀缺性我們定義為P2P電子貨幣存在的基礎。目前最有代表性的P2P電子貨幣是一種稱之為“比特幣”的網絡貨幣,這種貨幣產生于2009年,從2010到2013三年,其兌換價值由1比特幣兌10美分升至1比特幣兌140美元。在中國,比特幣的使用日益頻繁,甚至在蘆山地震捐款中,也有人使用比特幣,可見其發展之快,正在迅速引起人們關注。
P2P電子貨幣是一種新型的有顛覆性質的電子貨幣,它不同于傳統的紙幣,也不同于一般定義的卡基電子貨幣和網絡電子貨幣,它的特性似乎更介于兩者之間。相對于傳統貨幣以及卡基電子貨幣,它更接近于網絡虛擬貨幣,而相對于傳統網絡電子貨幣,它更接近于真正的貨幣,因為它幾乎具有紙幣的一切特征,也擁有上文提到的電子貨幣要成為真正貨幣的五個條件,而又擁有紙幣沒有的網絡P2P發行和存在機制。所以這里先試著將電子貨幣分為兩類,一類是之前定義的卡基和網基電子貨幣,稱為“傳統電子貨幣”,一類是“P2P電子貨幣”,下文再進行詳細解釋。
傳統的電子貨幣似乎稱為虛似貨幣更加合適一點,因為它們的價值均是以既有的現金、存款為前提的,是其發行者將既有貨幣的價值電子化的產物,現有的虛擬貨幣如信用卡、支付寶、QQ幣等,它們的主要功能還是網絡上的支付結算,不能夠改變其依托于國家發行的貨幣的屬性。而P2P電子貨幣有自主的價值決定機制,擁有真正貨幣的所有職能,可以說是電子貨幣向真正貨幣轉變的一種關鍵的突破。所以P2P電子貨幣與傳統電子貨幣是有本質區別的。
由于P2P電子貨幣具有公眾認可的虛擬價值、難以偽造、易于拆分及匯合、供給有限且可預測等紙幣基本特性,還擁有金屬貨幣的稀缺性的特點,也完全符合上文所述的成為真正貨幣的條件,所以P2P電子貨幣非常像真正的貨幣。且它還有傳統貨幣沒有的優點,即它不可能被任何中央集權的機構操作,限制或者沒收,沒人在上面有特權,從這個角度上說,它非常的民主,非常的平等。所以可以得出結論,P2P電子貨幣與傳統紙幣型貨幣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并不是國家中央銀行發行的,它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貨幣,甚至優于現有的貨幣。
P2P電 子貨幣是否會沖擊到傳統的貨幣發行者,從而使金融體系發生巨大變革,這是令許多金融權力機構擔驚受怕的問題。因為如果發生這樣的沖擊,很難預料結果會怎樣,是造成金融混亂還是會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推動力,誰也說不清楚。但從其對國內經濟影響的可能性來分析,有以下幾點的推論。
(1)從央行治理通貨膨脹的角度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還是貨幣的超量發行,不單是因為中央銀行的“印鈔機”效應,也有銀行信貸過度膨脹等原因,而具有無法超發性質的P2P貨幣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有天然抵御通脹的能力;(2)從提高商業銀行效率來看,無疑會降低銀行經營成本,使銀行的業務更加活躍和有創新性,以更多精力投入到金融服務上去,從而抵御引起金融脫媒的網絡金融帶來的沖擊;(3)從交換屬性來看,它與黃金有非常相似的特征,雖然沒有避險的作用,但由于不能造假、發行成本低以及單位價值易于衡量的原因,它比黃金更容易作為直接交易或支付媒介,這樣它就可以成為兼金屬貨幣與紙幣優點的一種更理想貨幣;(4)從國際經濟一體化來看,由于它的網絡發行特性,它是一種可以被全世界認可的貨幣,與美元相比還有完全不用兌換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交易上就省去了貨幣兌換的中間環節和成本,使交易變得更加方便;(5)從監管角度來看,其有別于傳統電子貨幣的發行機制本身決定了它在發行環節的相對安全性,因而降低對發行環節的監管成本,使整個風險控制變得容易;(6)從預防與保值動機看來,對企業、機構、個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極可靠的投資渠道,因為P2P電子貨幣的保值性非常強,由于稀缺性,它還會不斷地升值,這種特性對政府的資金保值也將有很重要的意義;(7)從公司財務和資本運營角度,由于運轉成本下降,它可以提高運營資金效率,提高流動性,改善財務狀況(Yen-Sen Ni,2012)。
那么P2P電子貨幣在盛行后是否會挑戰現有的政治及金融秩序呢?政府是否會因為害怕不利影響而禁止這種貨幣的交易?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首先P2P電子貨幣對國家貨幣政策實施是否會產生根本性影響,這可以等同于另外一個問題:這種貨幣是否能完全取代央行發行的貨幣?這個問題試著用反證法來分析一下,假設央行發行的貨幣的交易屬性被替代,受最大影響的應該是國際上被認可度較低的貨幣,由于沒有國際普遍認可的價值,其國家貨幣可能被完全替代,因P2P電子貨幣于金屬貨幣相同的稀缺性問題(這是P2P電子貨幣存在的基礎),一定會需要有價值尺度的其他貨幣來代其行使部分交易,而美元、歐元等貨幣由于其有國際價值尺度的屬性,其貨幣仍然會重新發行,問題只是與P2P貨幣兌換比例是多少。這實際上對小國來說有好處,因為它不會因大國超發貨幣而受到損失,對大國來說這實際上是使自己國家在國際經濟影響力競爭中取得可能優勢的機會。形成這種格局與現在國際貨幣市場格局并沒有多少不同,所以假設P2P貨幣能完全取代央行發行的貨幣不成立。實際上從金屬貨幣的演化過程就可以得到答案,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不受影響的,完全可以與這種足值并有社會認可度的貨幣共存。
當然由于網絡技術及一些其他原因,P2P電子貨幣的發展會有一些其他問題出現,比如安全問題,現在的比特幣就有諸如被黑客盜竊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會逐步解決,P2P電子貨幣的形式一定會發生改變,會出現新的更加可靠、安全的形式。
目前P2P電子貨幣帶來的最大挑戰是算法的問題,怎樣讓其算法能夠讓普通民眾理解,且怎樣改善其算法,讓它更加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其是否能夠改變貨幣歷史的一個關鍵。貨幣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分工以及剩余產品的出現,使得人們對能夠充當交換中介的一般等價物產生需求,這種等價物的數量應該是與社會財富數量成正比的,但現代貨幣由于政府利益的驅使做不到這點,所以P2P電子貨幣能否取得顛覆性成功,取決于其算法是否能夠完全貼合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也就是由全球網絡組成的強大信息系統能否實時分析經濟發展的各項宏觀、微觀數據,從而將貨幣的發行數量永遠控制在一個最佳范圍內,完全不受人為操縱。相信依照現在的網絡發展程度要做到這點并不難,如果這點實現了,那一定是貨幣發展史上的繼金屬貨幣和紙幣后的第三次革命,我們期待未來的發展。
(1)P2P電子貨幣不同于傳統的電子貨幣,它是一種真正的貨幣;(2)它的出現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是利大于弊的;(3)它的興盛可能會使貨幣發展出現第三次革命。
(1)政府、企業與民眾都應做好應對這種勢不可擋的貨幣革命的準備,去適應它,去推動它有益地發展;(2)注意推動發行和流通技術的改善和風險的控制的不斷進步。
[1] 董蘊琳.我國電子貨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北金融,2012(4).
[2] 董茜瀅.淺析電子貨幣[J].金融商務,2012(6).
[3] 崔英,趙晗曦.從貨幣和信用卡的發展展望中國未來的電子貨幣[J].金融天地,2013(2).
[4] 湯春玉.網絡銀行與電子貨幣風險管理[J].金融實務,2012(11).
[5] 呂力恒.淺議歐盟對電子貨幣的監管[J].前沿,2012(7).
[6] 比特幣網站:http://www.btcgui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