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霞 羅立琴 馬恒通
(1.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石家莊 050018;2.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圖書館 河北石家莊 050018;3.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 河北石家莊 050016)
“圖書館管理學”的研究引起了學者的高度重視,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鑒于種種原因,現代管理學的研究成果一直未能在圖書館管理理論與實踐中得到比較完整與系統的介紹和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圖書館管理學的內容與現代管理學的新成果相脫節,因而不僅影響了圖書館工作和管理及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而且影響了圖書館管理學的發展。近些年來,已有學者在這方面不斷探索,欲彌補上述缺陷,在“圖書館管理學”這門專業課中介紹和評析了一些現代管理學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統的介紹、評析及結合圖書館工作實踐的深入研究。
當前,我國許多圖書館的硬件條件可以說能與發達國家的圖書館相媲美,但如何使圖書館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以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不僅是圖書館管理者和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也是圖書館學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適應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工作及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解決上述問題,劉茲恒、徐建華和張久珍主編了《現代圖書館管理》(以下簡稱《管理》)。〔1〕《管理》在簡要闡述管理基礎理論與圖書館管理歷史沿革的基礎上(第1章),探討了現代圖書館管理的原理、方法和職能(第2章),并嘗試將現代管理中的“戰略管理”、“再造工程”、“全面質量管理”、“服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費管理”、“組織文化與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等理論與方法納入圖書館管理的內容(第3-10章)。在應用現代管理學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力爭用現代管理理論解決圖書館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反映了網絡時代圖書館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
作為高校圖書館學、情報學及信息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圖書館管理學》的主要任務應該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圖書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從總體上把握現代圖書館管理學理論與實踐各種綜合性問題。而在這些“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各種綜合性問題”中,最基礎、最基本的內容應具有較長期的穩定性,其余部分的內容則應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具有不穩定性。
《管理》與近些年已出版的同類教材相比,〔2-8〕有如下特色。
說《管理》新,是因為它與時俱進,將現代管理學中有關最新的精華部分合理引進到該書中,并吸收了以往同類教材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內容更新、更全面、更客觀。使該書能夠成為至今已出版的所有同類專業書中較全面反映現代管理學新思想、新理念的圖書館管理新教材。如上述,本書將現代管理中的“戰略管理”等理論與方法納入了圖書館管理,并一改以往“圖書館管理”著述方式和內容設置,在體系、結構和內容方面,與同類教材相比有較大突破。《管理》適應了網絡時代的發展變化,從《管理》之參考文獻可知,它基本反映了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國內外圖書館管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客觀上講,此書與同類教材相比,出版時間較晚,自然它所反映的研究成果要比其他同類教材新,這是不言而喻的。
《管理》不僅將現代管理學的新思想、新理論引進到圖書館管理中,而且還將現代管理學中的新方法、新技術介紹到圖書館管理中,理論聯系實際。《管理》從第3章到第10章,每章都有可操作內容。因篇幅所限,僅舉幾例。如第3章第3.4節“現代圖書館戰略管理的制定與實施”,第4章第4.2節“現代圖書館業務流程的再造與重組”,第8章第8.3節“圖書館經費現狀的解決途徑分析”,第10章第10.3節“圖書館危機管理階段論”等,都提出了具體操作方法。對圖書館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管理》既注重對其他同類教材的繼承,反映以往對圖書館管理學理論與圖書館管理實踐問題的精華;也重視此類教材內容的新發展,廣泛吸收國內外當代圖書館管理有關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結合圖書館管理實際合理地借鑒了現代管理學中的新成果。本書第2章在論述“現代圖書館管理的原理、方法、職能”時,將以往有關教材中所闡述的“原理、方法、職能”繼承下來,并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指出其在圖書館管理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正如本書作者所說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廣泛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管理》以更加科學、有效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圖書館管理,從而體現了圖書館管理內容的新發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上述,《管理》其實就是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與圖書館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與拓展。
國內外相結合。《管理》在闡述“現代圖書館的組織文化與公共關系”時,單列一節講述“美國圖書館與知識自由”。并結合我國國情,指出“知識自由是圖書館職業核心精神的理念也在我國圖書館界逐步確立”。
個性與共性相結合。關于“教材”與“專著”的區分問題。北京大學著名學者胡軍在《知識論》中說,“學術專著要以個性為主,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但教材的撰寫卻應該取學術界對某些問題已經達成的共識,教材要有自己的特點,但首先當然要以共性為主”〔9〕。筆者認為,《管理》具有“個性”與“共性”,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已充分體現在上述各個特點之中,茲不贅述。
“圖書館管理”發展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它是一門逐漸開放的學科。作為教材,它不只研究國內的圖書館管理的實踐和理論,重要的是它還在不斷吸收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圖書館管理實踐及理論;不僅研究圖書館管理本身之內容,而且還研究相關學科對圖書館管理的影響;圖書館管理不能只容納一種觀點、一個學派,它要兼容并蓄,多個學派共存。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推進其不斷發展和進步。此其一。其二,“圖書館管理”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學科和理論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革。其三,“圖書館管理”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致用型學科,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技術應用結下了不解之緣。“現代圖書館管理”的發展及其學科體系的形成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高密度存儲技術等)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應用成果的反映。圖書館實踐變革,“管理”之內容也在變化。
筆者認為,由于“圖書館管理學”的上述特點,欲全面掌握當代管理學領域的前沿問題及其最新進展,以推動圖書館管理學科不斷發展和進步,不能“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應與時俱進,放眼世界,展望未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博采眾長、廣泛學習、科學借鑒、積極吸納有關的優秀成果,特別是要汲取國外發達國家的最新有關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以促進圖書館管理學不斷發展和進步。《管理》適應了網絡時代圖書館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的發展變化,因而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這一特點在該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由上述可看出,《管理》適應了網絡時代圖書館工作的發展變化,與以往同類教材相比,在圖書館管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內容方面均有較大的突破,茲不贅述。
本書作者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學。作者沿著兩條思路論述《管理》:一是沿著“理論——方法(措施、程序等)”這條思路論述。這在本書每章都可看出;二是沿著“現狀分析——原因分析——解決途徑分析”這條思路闡述。如第8章“現代圖書館的經費管理”第8.2節與8.3節,分別以我國為例,講述了“我國圖書館經費現狀及原因分析”和“圖書館經費現狀的解決途徑分析”。
總之,《管理》的問世,不僅對圖書館管理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從而不斷促進圖書館管理學的繁榮和進步,而且對推動新時代圖書館工作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實用價值,從而推動圖書館管理工作不斷發展。該書確實是一部集中展示21世紀圖書館管理研究前沿的新教材,一部繼往開來的圖書館管理之力作。
1.劉茲恒,徐建華,張久珍.現代圖書館管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2.黃宗忠.圖書館管理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3.林增銓.圖書館管理學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劉喜申.圖書館管理:協調圖書館人行為的藝術.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5.徐建華.現代圖書館管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6.付立宏,袁琳.圖書館管理教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7.李松妹.現代圖書館管理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8.付立宏,袁琳.圖書館管理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9.胡軍.知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