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圖書館 福建福州 350108)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是我國建國后編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簡稱“《中圖法》”。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為《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不變,英文譯名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縮寫“CLC”。2007年起,《中圖法》編委會開始對《中圖法》第四版(以下簡稱“CLC4”)的使用情況、學科領域的發展等進行調研,對CLC4進行修訂,2010年9月《中圖法》第五版(以下簡稱“CLC5”)正式出版。此次修訂幅度較大,G25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類目局部調整變化較大,停用G35情報學、情報工作,將其納入G25。筆者試對G25的修訂進行分析,并對此類圖書新舊版本的分類銜接處理提出建議,與同行們商榷。
從CLC5的G25整體修訂來看,G25的修訂體現以下原則:第一,類目、類名及次序基本不變,保持原來學科體系穩定的原則;第二,類目設置在貫徹《中圖法》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又充分反映學科專業的發展帶來的類目以及類目體系的變化。第三,保持類目細分程度的同時,視文獻保障程度,適當調整類目劃分詳略程度。第四,標記系統在滿足分類法類目體系編制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保持較好的結構性,并力求簡明、易懂、易記、易用、易于擴充。遵循以上原則,G25的修訂體現出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圖書情報一體化”是1978年中科院應新時期圖書館工作和情報工作的發展而提出的管理模式。此提法起初頗受爭議,直到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合一模式的成功實現,有力地證明了圖書情報一體化的優越性和可行性,才為人所接受。而計算機、因特網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更使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研究出現大量的交叉融合。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針對用戶服務的文獻類型從紙質文獻擴展至數字信息資源,從而使得圖書情報一體化的類目調整也迫在眉睫。CLC5中停用“G35情報學、情報工作”,將其并入G25,并修改G25類名為“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在類目名稱上體現了圖書情報的一體化。
將G35納入G25后,CLC5對類名進行了調整擴充,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中圖法》第五版G25類名調整情況
除了因G35加入后的類名調整擴充外,CLC5也因為新學科、新事物、新主題、新定義等的出現,對G25部分類名進行擴充,增其外延,與時俱進。
例:CLC4中,“G252.1圖書宣傳”,CLC5改為“G252.1圖書宣傳與閱讀輔導”;CLC4中,“G252.4館際借書”,CLC5改為“G252.4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CLC4中,“G252.62定題服務”,CLC5改為“G252.62定題服務、回溯服務、查新服務”;CLC4中,“G254.364機讀目錄”,CLC5改為“G252.364機讀目錄(MARC)、元數據”;CLC4中,“G257.33社會科學目錄學”,CLC5改為“G257.33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目錄學”,等等。
在CLC5中,G25共增設類目33個,停用類目20個。其中增設類目以空號段標引,例:用CLC4中的空號G250.2,增設情報學類目,下設:情報學研究方法、情報學分支、信息計量學、信息經濟學、專科情報學等類目。用CLC4中的空號G254.9增設信息檢索類目,下設:信息檢索理論、信息檢索技術、信息檢索工具、檢索系統、信息檢索服務等類目。
類目停用原因有三種:一是因類目設置過細導致類目使用頻率過低。此類停用涉及8個類目。如:“G254.131著者號碼表”、“G254.132著者號碼拼號表”、“G254.133種次號編號法”、“G254.139其他編號法”,這些類目經國家圖書館OPAC檢索總計書目為4條,其上位類“G254.13同類書排列法”也僅檢索到7條書目,故CLC5將這些類目停用,并入上位類。二是類目設置與中圖法類目設置的規則不統一。此類停用涉及2個類目。如“G254.24敘詞法與敘詞表”類目下的“G254.241理論與方法”停用。因有關類目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按CLC5的標引規則一般放入其上位類。因而此處入其上位類“G254.24敘詞法與敘詞表”(理論與方法入此)。三是因原有的類目設置不夠規范科學。此類停用涉及10個類目。如“G257.31馬克思主義目錄學”、“G257.34文藝目錄學”、“G257.35史學目錄學”被停用,因其學科本屬于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類,不宜作為“G257.33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目錄”的同位類,故CLC5將其納入G257.33。

CLC5參考各種分類法的修訂技術與方法來解決類目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盡量減少修訂對文獻改編的影響。具體到G25,CLC5通過增加類目注釋,更新術語,改進注釋來容納新主題、疑難或常見主題內容,說明類目涵義或類目之間的關系,增強對類目的理解和使用說明,增加類目注釋。例:CLC4中“G258.93圖書館設備”類目并未有注釋,而在CLC5“G258.93圖書館、信息機構設備”類下增加注釋:“書架、閱覽桌、密集書庫等圖書館家具的配置及使用入此。”這樣的注釋說明使得該類目內容與“G258.94圖書館、信息機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設備”類目內容有了明確區分。完善類目的相互參見。CLC5中G25類目參見增加至24處,CLC4中僅有5處,增加19處。類目參見把隱蔽分散的類目關系充分體現出來,加深分類人員對類目的理解,提高《中圖法》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同時充分考慮專業性圖書情報機構和大型綜合性圖書館的不同需要,增加交替類目2個,進一步解決集中、分散的問題。如:“G250.253信息經濟學(宜入 F062.5)”、“G252.7 信息檢索服務(宜入 G254.97)”。
CLC5對G25的調整較大,由此產生的新舊版本的銜接處理不可回避。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勢必造成大量同類圖書因使用分類法版本的不同而分別排架,給讀者的檢索使用造成極大因難。如何既能保證在利用CLC5科學標引的同時,又能根據本館館藏特點,制定合理的銜接方法,不影響讀者使用呢?筆者建議:
對于修訂后類號發生變化的多卷書或者復本,遵從舊版分類原則,跟隨原有的分類號;對于分類號發生改變的館藏圖書的新版本,書名、作者等信息一致,仍用從舊原則,從而保證此類館藏的一致性和延續性。其他圖書的分類則使用從新原則,順利過渡至新版(CLC5)。
如:G35類目停用,藏書量小的圖書館可以進行圖書的全部改編,但因涉及部分圖書學生已借出,需回庫后再行更改,此過程較為漫長,因此在改編完畢之前,需有排架指引。藏書量大的圖書館也可不修改分類號,只增加排架指引,方便讀者檢索圖書。
如:“G254.131-G254.133”、“G254.139”都是改入上位類G254.13,這類圖書涉及較少,沒有重號的可能,而且因其在上下位類關系,排架時位置較近,讀者易檢索。此類情況可以不修改分類號,根據需要增加排架指引即可。
如:CLC4中的“G250.73”類名為“網絡資源開發與利用”,CLC5改為“信息資源整合與利用”(文獻信息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入此)。增設新類目“G255.76網絡信息資源”(深層網絡信息開發、開放存取、網絡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等入此)。因此在CLC4原屬同一類目的網絡資源開發和利用在CLC5中分屬開發和利用兩個類目。這種情況下,存在占號現象,建議進行圖書改編。
CLC5與CLC4比較,容納了更多的新學科、新事物、新主題,其學術性、實用性、發展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從G25的修訂中我們便可以一窺全。修訂后的CLC5作為文獻信息整序和分類檢索的工具更加理想。各級各類圖書館在規范使用CLC5類目時,不能忽視調整類目后的新舊版本分類的銜接問題,如此,方可使文獻標引更具科學性,分類排架更具合理性,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讀者利用方便。
1.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
2.覃華兵.《中圖法》第4版圖書館學與情報學類目設置淺議.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68-71
3.張淼.《中圖法》第五版的修訂特色.情報探索,2011(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