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婷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1)
節儉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人的勤儉節約意識卻越來越淡漠。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作為當代高職生,其節儉意識的養成顯得更為重要。筆者就高職生節儉意識缺失的原因與表現作出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高職生加強節儉意識的教育途徑。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越來越深,我國的現代化水平也越來越高,生活條件有了質的提高,高職生的生活理念也逐漸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在消費理念方面。部分高職生不能做到理性消費,有的甚至畸形消費、超前消費。具體表現在:購買衣服、生活用品時追求品牌,非名牌不買;頻繁地更換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在生日或節假日時宴請同學,互相攀比、揮霍浪費等。
2.在日常生活方面。浪費現象比比皆是。具體表現為: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造成用水浪費、用電浪費、食物浪費、紙張浪費、一次性物品浪費,更有部分高職生任水龍頭24小時肆意流淌,在寢室教室隨處可見長明燈而視而不見等嚴重浪費現象。
3.在學習方面。不能夠把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上課神游、睡覺、看閑書、玩手機,老師講的內容知之甚少或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課上網、聊天、逛街、交朋友,圖書館、自習室鮮少光顧。考試本著“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理念,得過且過,隨意應付。以上種種不僅是對高職生自己的青春時光的浪費,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更是對父母一片心血的嚴重辜負與浪費。
1.家庭原因
當代高職生基本上都是“90后”,獨生子女居多,物質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加之家長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使得高職生成長經歷順風順水,從來沒有缺吃斷喝,缺乏苦日子的生活體驗,沒有生活危機感。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長對節儉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孩子的不理性消費行為沒有很好地加以制止和引導、教育,言傳身教做得也不到位,導致了高職生節儉意識的進一步淡漠與缺失。
2.學校原因
雖然我國一直提倡學校要走向素質教育,但中國式教育一直沒有能夠跨出應試教育的圈子,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普遍受到重視的都是語數外、數理化等考試重點科目,涵蓋學生節儉意識培養的德育教育一直未能受到真正的重視,最后德育教育淪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科目。而在為數不多的德育教育中,由于其內容的枯燥、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古板,也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體,高職生自身也受實用主義的影響沒有給予德育教育一定的重視,使節儉意識的培育養成收效甚微。
3.社會原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文化生活也相應豐富起來。但正由于改革開放,國人的思想也受到了來自西方的影響,不可避免地使社會出現了貪圖享樂、崇尚金錢、攀比消費、奢侈浪費等不良風氣,許多傳統美德逐漸淡化,其中也包括勤儉節約意識。部分國人進入了生活富裕、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的狀態,在他們眼中,奢侈是面子,浪費是闊氣,節儉是吝嗇,以上現象也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善且缺乏一定是非判斷力的高職生以不良的引導,給高職生節儉意識的養成設置了障礙、增加了難度。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引導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一條就是社會主義榮辱觀,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又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明確地提出社會要以節儉為真善美。思政課教師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來加強對高職生的節儉教育,用“八榮八恥”讓高職生知榮辱、明事理,從而引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節儉的自覺意識。
2.用可持續發展理念教育高職生。可持續發展最早于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從資源角度來講,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部分高職生不了解我國資源的現狀,不知道浪費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在有意無意中浪費了水、電、木材、糧食等各種資源,有的甚至是不可再生資源。思政課的作用,就是讓高職生明白我國的資源現狀,明白只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可持續發展,明白自己浪費和奢侈的背后是“吃子孫飯、斷子孫糧”的不可持續,從而引導高職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節儉轉化為高職生的一種自覺意識。
3.加強感恩教育,增強高職生節儉的自覺性。《憫農》是每一位高職生都熟悉的一首詩,其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耳熟能詳,但仍有部分高職生不能體會勞動者的辛勞,不能對別人的勞動成果懷有一種感恩之情、珍惜之情。感恩是每一位高職生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質,思政課應發揮主渠道作用,讓高職生明白對大自然的饋贈、對父母的養育、對老師的教誨、對他人的勞動成果、對別人的幫助懷有感恩之心,那么高職生就不會輕易地做出浪費自己的時光、浪費老師的苦心、浪費資源等行為,從而在奢侈浪費面前自覺地踐行節儉。
學院要增強節儉的宣傳力度,通過主題班會、辯論會、演講會、討論會等手段宣講節儉的重要性與價值,幫助高職生樹立“艱苦節儉光榮,奢侈浪費可恥”的觀念。此外,在高職生群體中尋找節儉標兵,樹立節儉典型,表彰節儉先進。同時,還要把校報、廣播、展板、標語等作用發揮到位,傳播節儉正能量,抨擊奢費壞風氣——高職生群體中廣泛存在的貪圖享樂、崇尚金錢、攀比消費、奢侈浪費等。加強對個別高職生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的正確引導,把節儉意識深入人心,節儉行動滲透到高職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節儉的校園文化環境,讓高職生時時處處置于節儉的氛圍,自覺養成節儉意識。
目前來看,大部分高職生節儉意識與節儉行為不能有效統一,做不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雖然很多高職生在思想上已經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細節中總是不能自覺有效地避免浪費或通過自己的實際努力來減少浪費的產生,讓“節儉”流于形式。因此,高職生一定要樹立“勿以儉小而不為,勿以奢小而為之”的觀念,節儉行動要從點滴做起,積少成多,從自身做起,堅持不懈,節儉必定會成為高職生一種自覺的、文明的、科學的生活方式,成為當代中國的新風尚。
[1]王靜.高職生消費觀念、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0).
[2]胡劍虹.關于高職生消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7).
[3]余欣欣,石艷華.高師高職學生應激生活事件狀況的調查研究[J].高教論壇,2005,(5).
[4]陳新開.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路徑探討[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5]李瑞敏.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分析及思考——以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1,(2).
[6]秦明.淺析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高職學生的價值觀[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2).
[7]劉燕杰.對普通本科院校中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考試周刊,2009,(32).
[8]田貞訓,胡繼國,廖威.高職生責任心現狀調查及總體分析[J].職業時空,2011,(8).
[9]丁文勤.論當代高職生成長成才應確立的“八個觀念”[J].職教論壇,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