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清 劉 如 王曉東
(1.樂清市圖書館 浙江樂清 325600;2.浙江圖書館 浙江杭州 310007;3.瑞安市圖書館 浙江瑞安 325200)
圖書館界的館藏建設經費總體上受制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社會上層的政策、法規。館藏的發展規模也會受到出版業發展規模的影響。例如,“信息爆炸”一詞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也恰逢我國經過改革開放后,出版業得到恢復發展,出版物數量大幅增加。而此時,1980年左右,一些公共圖書館就已缺乏經費,正逐步開展以文養文的創收活動,〔1〕至1987年文化部、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聯合頒發了《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暫行辦法》。在普遍缺乏購書經費,新書出版物數量又節節攀升的背景下,尤顯得圖書館像舊書陳列館,門庭冷落。不少圖書館還走上了其他商業活動道路,進一步破壞了圖書館的社會形象。此外,館藏建設上,因不同圖書館之間只存在規模大小的差別,購置的書刊大多品種重復,造成“千館一面”,讓人詬病。打開國門后,國外發達國家圖書館的共建共享建設經驗又傳入國內,如美籍華人李華偉博士積極宣傳美國俄亥俄州圖書館群的聯合采購、館際互借活動,讓不少人認識到館藏同質化建設的缺陷問題。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些省市圖書館開始提倡建設地區性的文獻資源共享工程。如湖北省文化廳提交了建立20個特色文獻中心和全省性文獻中心、地區性文獻中心的建設方案。〔2〕1998年湖北省文化廳制定了《湖北省特色圖書館標準》,明確了一些具體的辦館要求,如第三十一條規定其國內專業報刊征訂量應達到100%。要注重國外特色文獻的收藏。1992年湖北省文化廳實施特色圖書館工程至2010年,湖北省舉辦了10屆特色圖書館聯席會議,成員館分別有黃石市服裝圖書館、仙桃殘疾人圖書館、潛江曹禺紀念館等等。
這類專業服務模式,因面向整個行政地理區域來規劃,因此需要官方文化部門積極牽頭,才能制定發展規劃,落實發展政策,規范好不同館之間的發展關系。在其他系統,如科學院系統的圖書館,也有類似的宏觀規劃,如來自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局、辦)、中央直屬單位和科研系統的圖書館、信息中心成立有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又如高校系統的CASHL管理中心要求資源建設中心館要側重發展不同學科的國外社科文獻。關于如何在宏觀層面布局專業文獻,開展專業服務,因不具備跨系統運作的條件,因此目前還是分系統下各自規劃、發展,今后有必要探討更為宏觀層面的專業文獻布局與服務。若出現了大格局下的宏觀合作模式,也就比較容易帶動小區域范圍的跨館合作,促進層層遞進、范圍漸小的區域性合作。
可能是在辦專業分館、專業文獻分中心的趨勢影響下,不少公共圖書館也開始嘗試在館內創辦特色文獻分中心。即以“館中館”形式收藏特色文獻。有的稱為特藏部、專藏室;也有的直接命名為某一專業分館。如南京圖書館具有太平天國文獻專藏室;東莞圖書館設有6個具有特色的館中館,如漫畫圖書館、兒童圖書館、衣食住行圖書館等;杭州圖書館設有4個館中館,如音樂分館、浣紗分館、佛學分館、盲文分館等。這些基于館內規劃形成的專業館藏服務模式,一般比較常見。其一是因所在區域、單位的地方特色文獻,一般當地圖書館才有能力、條件搜集全面。其二是因館藏建設中,為了避免同質化建設,國內外不同系統的圖書館都會在制定館藏發展規劃(政策)時,專門研究如何形成館藏特色,深化服務。
發展館內規劃的專業館藏,早期還是一種創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上世紀90年代還開展過相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論壇,如組織關于特色館藏服務的研討會。之后,則逐漸推廣開去,幾乎每一個館都想形成一定規模的特色館藏。這種專業服務方向,主要是基于特色化的館藏建設需求而設置,不一定跟讀者需求有關。例如,上海圖書館為了形成有特色的家譜館藏中心,有意面向全國搜集各類家譜。廣東的省立中山圖書館為了全面搜集廣東省內的地方文獻,要求當地出版行業呈繳各類已出版文獻。館內規劃的專業特色館藏,也不一定是為了深化專業服務,有可能是為了形成特色的、有特質的特殊館藏為主要目的,即以收藏為首要目標,但這種收藏策略需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不能隨意確定發展方向、發展范圍。
館內規劃專業特色館藏的弊端是,特色專業館藏不斷增多,該如何平衡特藏與普通館藏的發展關系?尤其是經費、館舍都有局限的條件下。但從館藏資源不斷走向數字化的發展前景看,有的圖書館已將普通館藏的載體轉變為以數字化為主,特色館藏保持紙質載體為主,也即特藏專業文獻占有的館舍面積逐步增多。依據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發布的2010年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看,其中一個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會選擇采訪地方文獻和特色資源,〔3〕因此,今后讀者使用的公共圖書館,或許也會逐漸增多特色館藏。總之,個體圖書館要發展普遍均等服務,又要提供有差別的專業服務,需考慮如何在館藏經費、館藏空間、館藏載體方面平衡大眾化館藏與專業特色館藏的發展關系。
除了“館中館”開展專業特色館藏建設發展有區別的專業服務外,有的館也根據外圍條件,積極發展“館外館”形式的專業特色分館,以延伸服務,又能使專業分館擁有獨立的館舍。雖然,很多公共圖書館都有舉辦分館,有的國家如日本,還以法律規定來實行分館制。〔4〕但這些總分館多為館際聯盟形式或中心圖書館集中管理分館模式,分館大多沒有專業特色發展方向。因此,舉辦專業分館的案例并不多見。有代表性的則有以下幾種情況:(1)兼并社會上的專業圖書館。例如2006年杭州圖書館將民辦性質的杭州張銘音樂圖書館掛牌為“杭州圖書館音樂分館”。(2)與其他社會機構合作舉辦特色分館。例如1999年溫州圖書館與溫州鞋革協會合作舉辦中國鞋都圖書館,2004年又與溫州服裝商會合作舉辦溫州服裝圖書館。〔5〕與企業合作舉辦專業分館,難度較大,容易出現合作方面的意見分歧,如溫州服裝圖書館不得不停止合作。與其他非營利機構合作時,難度較小,雙方長久合作的意愿比較穩定,如與監獄管理部門合作共建圖書分館,在我國有近20多年的時間。〔6〕(3)總分館模式下將個別分支點建為專業分館。例如東莞圖書館具有上百個基層服務站,其中就有個別站點以專業特色分館形式舉辦,如2012年3月掛牌成立了道滘法庭圖書分館。〔7〕將分支點轉型為特色專業分館一般要根據特定需求來全面考慮服務效果,例如2010年溫州圖書館將原來的黎明分館掛牌成立為老年分館,是根據當地社會群體的年齡結構趨向老年化,因此才別出心裁的建設老年分館。因服務特色明顯,引起社會媒體的廣泛贊譽。
這些“館外館”舉辦方式,有的因規模較大,需要做好前期的充分準備工作,如溫州服裝圖書館成立前要與溫州服裝商會確定清楚合作的具體項目,購書經費、日常運營經費、讀者管理形式都要詳細規劃。有的則舉辦比較隨意,如道滘法庭圖書分館實際才30平米左右的館舍面積,而早在1998年制定的《湖北省特色圖書館標準》就要求閱覽面積必須在150平方米以上。舉辦館外的專業分館,目前還不常見,因此一旦有某個公共圖書館將其分館轉型為特色專業分館時,容易引起社會媒體的關注。但是要如何長久發展專業分館,目前還多為自由、自發的探索,沒有專門的行業準則要求。國外也有公共圖書館舉辦專業分館,如1992年劍橋公共圖書館設立工商信息服務分館,1996年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開設科學與工商業圖書分館。
以成立職能部門開展專業服務的方式比較常見。可分為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具備了豐富的專業館藏,在此基礎上開展基本的借閱服務或較深層次的專業服務。一種是只具有基本的館藏,但要求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圖書館館員在數據收集方面的特長,專門網羅有專業特色的文獻,開展專業服務。由于各專業出版刊物不斷增多,就是專門組建專業分館也很難面向全國或全世界充分搜集齊全專業刊物,另外,不同專業之間的跨學科發展,致使專業館藏的搜集更是難以切割專業界限。開展專業服務,不能完全依賴于現有的館藏,還需積極借助館際資源及館員的智慧提供二次、三次專業文獻信息服務,這樣才能充分滿足讀者的專業需求。
以企業服務為例,我國幾乎省級以上的公共圖書館都可提供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翻譯服務和代查代檢、科技查新或專題信息服務。有的還提供企業競爭情報服務,如天津、遼寧、上海、廣東、重慶、陜西等省級圖書館。〔8〕在國外,從19世紀末開始很多公共圖書館就設置有專門的工商信息服務中心開展企業信息服務。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回歸零門檻入館的時代背景下,那些有針對性的較深層次的專業服務,是否需要收費或如何收費還需要專門討論。從國外的情況看,面向企業開展研究型服務時,一般要收取費用。我國公共圖書館大多也會針對不同的服務內容而提出相應的收費要求。典型案例如,有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將深入開展的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當作創收的來源,如吉林省圖書館根據人參產業是當地農業產業的支柱產業現狀,專門為當地企業提供國內外人參制成品的生產企業基本情況、產品種類及特點、競爭優勢的情報搜集,以及國內外人參加工產品的市場環境監測服務、人參加工新產品研究開發進展情報服務。〔9〕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雖然我國省級以上的公共圖書館大多勝任基本的企業信息服務,只是市場上還存在諸多提供剪報服務、信息分析服務的社會營利企業,會具有一定的競爭壓力。倘若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率低下,則很難為企業提供應有價值的信息,也就容易讓職能部門成為擺設。從發展前景看,自2005年國家圖書館舉辦了以“國家圖書館——中國企業最大的信息源”為主體的第一屆企業信息服務年會之后,公共圖書館能為企業開展特色服務的社會印象預計會得到普及。
基于職能部門開展專業服務時,讀者需求解決的問題一般具有挑戰性,不能局限于本館現有館藏來提供服務,但要頻頻借助外單位的館藏,也顯得不夠實際,因此還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優先解決專業館藏的高效獲取問題。基于職能部門主動開展專業服務,可變被動、保守的服務為主動、積極的服務,可促進圖書館跨系統的合作,例如為了獲取更多的專業館藏,需要跟高校系統的職業院校圖書館、科研系統的專業圖書館加強資源的合作共建,可促進公共圖書館深化服務意識,發展知識管理的管理理念,注重以有限的館藏資源來最大限度的實現館藏知識信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本文列舉的四種專業服務模式,基本都需要強調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館藏,一定數量的專業服務對象。只是服務深度會因館藏規模大小而變化,例如,擁有豐富的專業館藏為基礎,要開展專業服務則顯得難度較小,一般基本的借閱服務就足矣。只是很少專業收藏單位會定位面向全國搜集某一類專業文獻,例如,像2005年廣東省佛山市落成國內第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金屬專業圖書館,禪城區圖書館負責管理,建館目標是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國家級金屬信息中心,只是持有如此辦館目標的專業圖書館并不多見。因此,公共圖書館的專業服務還需重點加強專業文獻的館際互借獲取能力。此外,公共圖書館開展專業服務,面對的壓力來自行業內及行業外,例如不同系統下的圖書館都積極開展特色館藏(庫)建設,不少咨詢公司也在開展專業特色服務,如何避免專業館藏的重復建設,如何發揮互助建設,如何避免惡性競爭今后還需進一步思考。
1.金偉珍.不能把公共圖書館改成租書攤.湘圖通訊,1980(3):38
2.湯旭巖等.應運而生的特色圖書館.圖書館學研究,1998(6):1-4
3.谷秀潔.2010年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圖書與情報,2010(4):66-68
4.張映娣.公共圖書館分館模式擷英.情報資料工作,2004(S1):119-120
5.鄭笑笑,仇楊坪.面向地方經濟建立服裝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特色服務的又一舉措.圖書館建設,2004(6):48-50
6.王東艷.我國監獄圖書館25年建設和研究現狀.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4):69-75
7.首個法庭圖書分館正式開通.〔2012-03-14〕.http://www.daojiao.gov.cn/Item.aspx?id=12433
8.熊冬萍.省級公共圖書館企業信息服務在線調查與思考.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0:12
9.勾學海,徐兆英,李豐華.吉林省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特色數據庫建設研究.情報科學,2005(5):73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