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經濟全球化,人口、勞動力增長及老齡化,國內經濟的增長對我國體育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針對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做出的成績,和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中國網球公開賽的巨大成功所給中國網球市場帶來的影響和促進,以及出現的問題,本文對北京網球市場目前存在的本體產業如: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和無形資產開發的不足與優勢,結合體育產業在一些發達國家的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管理體制及無形資產的開發問題引以對比和借鑒,進行分析和探討。
中國網球公開賽,為了更好的收集資料,不僅從官方的網站獲取一系列信息資料,還抽取城八區男,女各50人,包括教師,職員,公務員,共計100人。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對中國網球公開賽進行調查研究,并隨機抽取北京市城八區男,女各50人,包括教師,職員,公務員,共計100人。對以上人群的調查基礎上,以北京市網球市場的發展為切入點,通過對北京市網球市場的現狀的了解,尋找北京市網球市場的發展不利因素,探求解決問題最佳途徑,提出建議,為北京市網球市場的發展方向提供依據。
(1)消費群與觀念。據統計,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大部分的北京白領人士在空閑時都喜歡選擇打網球,其原因就是因為它能強身健體、典雅高貴,還有運動量適中,它不像羽毛球那么累,在價格上也不像高爾夫那樣高,讓一般人承受不起。
(2)場地、器材、相關人員。從硬件上分析:缺少場地設施是制約北京網球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北京網球館數量短缺,開發利用率低,經營不善的狀況仍然普遍存在。網球俱樂部的收費高昂。每年的會費就需要好幾千,這才剛取得了個會員資格。會員在這打球,還要花費100元/小時,而非會員則需要花費200多元。
以丹麥為例,是一個城市小、人口稀疏的國家,可體育市場仍然很好,其實每個俱樂部就是特別注重無形資產的開發。可見,網球運動,也應注意品牌效應來加大其無形資產的開發。
(1)管理體制的完善。長期以來,我國用于發展體育事業的資源基本上是按照計劃經濟模式由政府進行配置的,雖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過較大的作用,使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一切依據行政指令調控,利益分配不能充分體現體育工作者的勞動價值,因而挫傷了體育工作者的勞動積極性。因此,把一些體育場館作為產業獨立出來,與政府職能部門的體委脫鉤,從而促進這些由國家財政投資建成的場館轉為企業實體;另外,改革競技體育的管理形式,可進行專業運動隊產業化的試點,也可鼓勵國家大企業贖買專業運動隊,通過贖買把專業運動隊轉為其產業的一部分。這樣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為激發企業活力發揮作用,還可以改善優秀體育人才的待遇和出路。
(2)商業化運作。2004年北京舉辦了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網球賽事——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市的目標是將中國網球公開賽發展成為繼溫網、美網、法網、澳網之后的第五大網球公開賽。中網僅邀請這些球員就花費了近400萬美元,這幾乎占去了賽事總成本運算的2/3。從場館建設方面,北京網球中心除了能容納一萬人的中央球場,北京網球中心還有2片分別能容納1500名觀眾的主賽場和12片國際標準的專業比賽場地。從價值上看:縱觀首屆中國網球公開賽,廣告牌到處都是,極為熱鬧,但真正落袋的錢卻實在有些羞澀。不掙錢,就不可能提高獎金水平,提高競技水平,進而影響到賽事的舉辦。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一個新生網球賽事的虧損并不少見,現在辦得紅紅火火的多哈網球公開賽當年起步的時候幾乎是一屆就要賠上過百萬美元,指望首屆中網的盈利現在來看已經不太現實。
如果用“迷戀”來形容對網球的感情,這樣的球迷肯定平日自己也常揮拍上陣。在丹麥,俱樂部老板和教練要求球員定期去一些學?;蛏虡I活動中心參加一些活動。比如陪小孩打球或與觀眾玩游戲,而這些地方就成了球員們展現個人全面魅力的時候。因此明星效益能推動網球消費;另外,這也是推廣網球自身魅力的手段,更是商業效益的保證。
北京是集政治、經濟于一體的大都市,作為貴族運動之一的網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喜愛網球運動的除了學生外,主要消費群還是以白領階層為主。因為,白領階層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具備良好的體育消費的接受能力、水平,更重要在于“高薪”,豐厚的薪水使他們有能力去消費。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網球運動和網球事業已經走向市場化。
[1]陳云林.中國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基本特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