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通過調查分析,了解我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并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學校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信息與建議,為以后加強和改善體育課外活動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使其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
調查發現,每周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的,男生10%,女生21.6%,每周參加體育活動在1-2次的,男生22.6%,女生40.4%,女生多于男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在3-4次的,男生54.6%,女生21.6%,男生多于女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在5次以上的,男生12.8%,女生8.6%,則是男生多于女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女生多于男生,在1-2小時和2小時以上的男生多于女生。在個別訪談中,有位同學說自己是屬于每周參加活動在4次以上并且每次在2小時以上的那類,因為每次都想把自己的運動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到盡興。一位女同學說自己是屬于每周參加活動1-2次每次在1小時以下的那類,無法堅持運動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大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主要集中在1-2次,其余排序依次為:3-4次以上、偶爾。從整體上看,87.29%的大學生能夠不同程度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12.71%的大學生很少參加其中偶爾體育鍛煉的女大學生明顯多于男大學生。
調查發現,我校大學生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動機依次為增強體質、休閑娛樂、提高技能水平、人際交往的人、減肥塑身,其中美化形體這一方面,女生則更追求身材、體形的健美,女生(占被調查女生總人數的25.81%)明顯比男生(占被調查男生總人數的4.63%)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參與課外鍛煉認識態度是明確的,男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大多集中在增強體質,休閑娛樂豐富生活情趣。
從影響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調查統計結果來看,其存在著主觀和客觀兩方的因素。
(1)主觀因素中,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沒興趣、懶惰、身體健康不必鍛煉和鍛煉意識差均占了主要方面。
(2)客觀方面男女生一致認為場地器材、沒有時間和技術差等是主要因素。5.6%的學生認為學習緊張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是影響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31.3%的學生認為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無法滿足生進行體育活動的要求。
我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依次排序為①男生:個人單獨活動(34.34%)、同學(朋友)一起活動(32.31%)、學校團體活動(23%)、家庭(10.35%);②女生依次排序為:朋友同學(38.4%)、學校團體(33.5%)、獨自(16.2%)、家庭(11.95%)。由此可見第一大學生的課外活動呈“集體”型,課外體育活動獨自參與性較低未能形成獨立的意識。有可能因無人陪同而放棄參與鍛煉,這說明大學生選擇課外體育鍛煉存在從眾心理。
我校大學生中有80.4%人認為,體育對人的發展很重要,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助于強身健體,提高自身的素質;有91%的大學生表示不同程度的參加了課外體育活動。學生的體育認知與實際鍛煉狀況發生較大的偏差。
從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體育有較大的親和力,且有較正確的主觀認識和積極的態度,但是其參與狀況遠遠達不到《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我國有關教育、體育法規的要求。主要原因來自高校的就業壓力、競爭,價值取向、場地、器材短缺及學校缺乏對課外體育活動科學的組織管理。
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由鍛煉,其次是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而影響大學生選擇參加體育鍛煉影響機制中,受同學或朋友影響和受學校環境影響排在前兩位而自主能力較差。
當代大學生男性體育的社會認知水平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比女性更關注體育有關,女性應該加強對體育的認識與重視。
建立課內外一化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新模式,健全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體系,使課內與課外能真正的互聯互補和互助并達到完美的結合與統一,使學生自學、自練和自我創造,參與競賽,體現自我價值,培養競爭意識創造良好的氛圍也是推進自主鍛煉的根本保證。
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讓學生積極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校應該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建造運動場地設施和購買體育器材設備。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
[1]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鄒繼豪.面對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